“天量”信贷的利弊分析
与财经委的表态一致,7月23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谈到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时再次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趋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同时也强调,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
与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相对应的,是近期央行信贷政策的微妙变化。
7月14日,央行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了总计约1000亿元的一年期定向央票,利率水平为1.5%,央行要求银行在9月中旬缴款。自去年央行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就再未发行此央票。权威人士评论称,重启一年期的定向央票,由6月的“天量”信贷直接触发。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此举主要是针对上半年放贷过多的银行。这是为了回收部分流动性,也是在更为明显地释放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
而在此之前,正回购利率连续三周连涨。6月30日,央行打破稳定了半年的“低利率政策”,将28天期正回购利率从0.90%提升至0.95%,为年内首次走高。7月14日,央行进行了累计1500亿元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5个基点,至1.05%和1.10%。这是央行连续第三周上调正回购利率,累计分别上调15.0个和13.5个基点。
正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证券,并约定在一定期限买回的操作,用于回收货币市场流动性。其利率由央行根据交易商需求确定,处于半控制状态,素有“利率风向标”之称。
之后的7月24日,央行在长春召开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会议确定将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提高贷款质量,促进贷款均衡投放,控制贷款风险。
不少银行业人士认为,央行的上述举措意在微调货币政策、控制过度宽松的信贷资金,这与三个月前央行对于信贷高速增长“利大于弊”的定调已明显不同。
4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在大行信贷政策吹风会上称,从2008年11月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过去五个月信贷快速增长有利有弊,但整体“利大于弊”,不会出台硬性的规模控制,希望银行下一步信贷投放保持平稳理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