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旦
本周,证券市场上人们谈论最多的有两件事:一是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二是创业板在10月23日开板,中国证券市场中又闯进了一条“鲶鱼”。它将担当进取者,还是搅局者?人们对此见仁见智。
先看第一件事。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
如此看来,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9%,甚至达到10%,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较低。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八”无虞。
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动力来看,此前的季度主要是靠投资推动,国内消费助力。到了第三季度,外需的动力也加上来。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的收缩同比逐季缩减,第三季度还出现了环比增长。外需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V型反转已是不虚。
虽然,人们常诟病“唯GDP”论,但是GDP的增长维持在一定水平是保障就业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条件。
一些地区再现的“民工荒”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促使证券市场有了向上的基础,股市又到了一个买入时期。
另一方面,人们也注重CPI、PPI的变化。尽管CPI、PPI都还仍为负值,人们却已经把目光放到通胀上来。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关注通胀,不如说是在揣测央行会否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
现在,政府的说法是保持不变,但不排除“微调”;今年余下的数月不变,但不排除明年某个时点会变。其实,利率的调整并不一定完全依赖CPI的变化。根据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调整利率,为未来的宏观调控预留空间,也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意。明年上半年加息是有可能的。
再说第二件事。创业板能否取得成功,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长远。眼下看,起码对那些创投公司、初始投资人来说,在账面上是成功了。人还是那么个人,“明星”还是那个明星,股票一发行,身价就以亿元计,“富豪”的诞生就是这么简单。从长期看,创业板的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市场的运行能否公开、公正、高效。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