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翟浩辉:加快节水设施工作 提高用水资源效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5日 20:53 来源:CCTV.com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 翟浩辉

  观点: 加快节水设施工作 提高用水资源效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全球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许多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南方很多地区也因遭受洪水的困扰,由于缺水,造成大量地区挤占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荒漠化、沙化面积扩大,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的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长期存在着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节水潜力很大。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00立方米,全球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不但增加废污水的排放,对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用水的浪费和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吃水问题。

  未来中国用水总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这个时候全国用水总量估计在7000—8000亿立方米。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修建的大量的水坝用于雨水储备的工作。从根本上看到中国水资源的问题,必须加快节水设施工作,提高用水资源效率,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这是保障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本质特征是建立与水权、水市场为理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核心是制度建设。

  主要思路是做法:

  第一,制定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规划,明细初始用水权。由于用水权分配是区域用水权分配的依据。在制定流域水资源的规划时,要把用水权分配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各区域的用水指标。在分配开始用水权时,要注意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注意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经济发达地区和修对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的储备。

  第二,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是从各政府、各部门的指标。水资源微观是社会各界用水指标。通过控制用水的指标方式,来提高水的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第三,综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和科技措施,来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建立区域水资源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利用,实行操用加价、转让用水的制度。

  第四,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定,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通过用水权对市场交易,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应用。

  第五,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水是物质生产的最重要的能源,水资源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表现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资金的支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措施用水权分配方案,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要保证公民特别是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的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要广泛推广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

  第六,无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要建设资源机制。

  三,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把它作为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不断的取得进展。

  首先,通过节水型设施,改善了用水管理和用水效率。目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中国开始得到推行。在黄河、黑河等河流设置了定额使用。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深化水价改革,完善了水价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手段,城市供水初步实行了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变。全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2亿亩,农田灌溉用水量从1993年520立方米,降至2000年43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10年来提高10%左右,城市年积水量达到3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998年55%提高到2002年62%。其次,以甘肃张掖为代表的节水型城市试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行张掖市已经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配水到物、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建设型节水体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减少了用水量。实现了当今经济的增长和促进下游生态双赢。

  同时,全国近百个市县针对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发展状况,结合节水型社会的探索,宁夏和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带水权转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水资源在行业间的优化配置。应该看到,中国建设节水型社会才刚刚起步,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困难很多、难度很大,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不单纯是水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全社会用水制度和管水制度的根本变革。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形成自律式的节水模式,需要极大的改革勇气和各个方面的配合。同时要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工程体系和科技保障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用水方式和用水习惯,形成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更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路正确、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中国就一定能够建成节水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我的发言就到这里。

责编:刘琼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