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聚焦两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两会特别节目《面对新闻界》。这一段时间我们总结和搜寻了一下在两会上最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发现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新农村应当怎么样来建设,那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又应该怎样融合到城市中,这些都是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热门话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权威人物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现场,和我们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他是谁呢?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李成玉,身材魁梧,思维敏捷,诸多数字随手拈来。轻易地从一个数字过渡到另一个数字,从这个观点迅速转移到另一个观点。
1946年生于宁夏的李成玉至今普通话中还带有宁夏口音,但是很多人都乐意倾听,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地表达出他对河南这片土地的厚爱,对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人们的亲情和关爱。2003年1月,他开始担任河南省省长,这使他成为河南最有力的发言者之一。
主持人:他就是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先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省长来到我们演播室。李省长您好,我们知道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那么在今年的两会上河南省代表团的代表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李成玉:今年的两会应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还是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我注意到总理在做十一五规划说明的时候,有六个方面的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这无疑对我们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应该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感到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城乡差别已经是我们诸多矛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可能在我们国家会缩小城乡差距。
记 者:李省长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您刚才谈到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听到一个数字去年河南是率先免除农业税的,全年整个省的农民增收情况也非常好,大概是有30亿的总额。我想在如何让这些种粮的农民能够继续挣到更多的钱,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一些考虑?谢谢。
李成玉:关键还是要调整农业内部的结构,单纯靠种粮食,单纯靠卖原粮,农民肯定是不会增收的,现在我们的调整结构,就粮食而言,也要生产优质粮食,像河南的优质小麦,一斤小麦比普通小麦就要多卖一毛钱,我们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已经到了4千万亩,在我们粮食的总产量中已经替代了我们国家进口小麦的品种。
李成玉:当然还要搞粮棉油和畜产品的加工,我们通过加工衍生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产粮区的财政收入,所以就现代农业讲,就是要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像我们河南去年粮食的加工能力已经到了3200万吨,肉类的加工能力有390万吨,通过加工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又带动了零售业,提供了众多的岗位。
李成玉: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也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地方政府理解现代农业,就是要有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能够给地方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所以这个路子在河南我们感到已经尝到甜头了。
记 者:李省长你好,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们知道河南省还是人口大省,我想请问李省长,咱们河南在发展劳务经济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谢谢。
李成玉:去年按照我们的统计,农民通过劳务赢得的收入是730亿元,占我们农民收入的40%。现在可以看出劳务收入,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里面又占了相当的份额。
主持人:几乎占到半壁江山了?
李成玉:是的。近些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就按照用工地的,用工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有些地方就搞定单式的培训,通过培训以后农民进入这个新的就业岗位就比较熟练一些了。
李成玉:我们现在政府给每一个农民工培训补助400到600元钱,当然我们这种培训还是短期的,一些适应式的培训。但是也有做得比较好的,比如说我们信阳的新县,它就成立了劳务培训中心,它主要是对着国外的劳务进行培训的,它的输出主要是对着新加坡、日本、韩国,半年的培训时间里面要学语言,要学一些将来要从事的工种的技能,这种培训政府花的代价要更高一些,但是农民工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他们到国外去务工三年回来净赚人民币都在十万元以上,对一个家庭讲那就是非常丰厚了,可以改善他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所以我们现在的农民工由过去的那一种自发式的外出务工到有组织型的转变,过去由分散的盲目性的外出务工到现在一种基地式的转变,过去是主要靠着你体能型的务工,现在向一些技能型在转变,这也是农民工在进入,融入我们城市经济时候的一种变化。
记 者:李省长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采访过一个河南固始的农民,他在北京已经十年了,他是靠收废品起家的,他现在觉得家乡的发展也不错,他想回家乡投资,您觉得这种现象在河南情况多不多?然后再想问一下,现在河南籍老板或者打工者对家乡的反哺作用,对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谢谢。
李成玉:刚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提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农民工走了20、30年的这么一个发展的历史阶段,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地的消化、吸纳的能力也在增强,我们最近就有这么一些比较好的现象,像信阳这个地方外出务工、打工的人就比较集中一些。现在回去的农民工经过在外面十年、几年的拼搏,也有一些资金的积累,自己回去也办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像在信阳,现在办企业的一共有4000多家,有一些人办的企业还有一定的规模,能够吸纳几百个劳动力,已发展成在一个地方比较知名的企业。
李成玉:这实际上就是已经开始在反哺家乡,在支持家乡的发展,农民工一旦到了家乡回来投资,一个他在外面闯荡、实践的比较多,他对项目的取舍也有很认真的思考,哪一些项目该干,哪一些项目我不敢干,而且他在用工上应该说他是走过了这么一个历史阶段,他会善待农民工的,农民工有什么辛苦,农民工我应该怎么去对待他。那么这种农民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用他们的积累来反哺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又是一个社会现象。
主持人:我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许多的话题可能需要我们来讨论,各位记者也可能有很多问题想向李省长继续来提问,但是我们节目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我们今天的提问也到这里暂告结束了,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李省长来到我们演播室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观众朋友,欢迎您在明天同一时间继续收看我们的《面对新闻界》,再见。
——完——
责编:史军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