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乍现 银行信用卡清欠
主持人:看得出来,为了催缴信用卡的欠债,各大银行真的是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其实我们特别想问问二位评论员,这个信用卡的欠帐情况真的已经严重到这样的一个情况,让这么多的人必须要大费周章吗?
何帆:表面上看了,现在信用卡确实有一些问题,你比如说呢,我看到有一个银行界的人士说,到明年的时候,信用卡的不良率讲会由现在的2%,上升到明年的3%到4%,尤其是有一些中小银行,因为过去发信用卡发的比较多了,所以现在可能比较紧张。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现在看到为什么各个银行到年关的时候,正在加紧催收信用卡,其实这是一个行业惯例。
主持人:对。
何帆:到年底的时候了,就要追债了,那我们看《白毛女》的时候,到年底的时候,也是要还债的时候。而且总的来说,我觉得根据,我作为一个研究金融的专家,实际上在中国现在银行里头信用卡的业务,它真正的发生这个巨额出现危机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总体来说,这个市场是非常健康的,之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强催收,是为了未雨绸缪。
张鸿: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我们看到了,就像片子里放的,也有很多银行在催缴欠款。
何帆:没错。
张鸿:而且我们看到不光是银行直接催缴,当中还诞生了很多催债的公司。
主持人:已经专业化了。
张鸿:对,这个公司专门来接各大银行的这样一个不良贷款包,它可能比如说,我的不良贷款达到了多少,比如说200万一个包,然后交给你中介公司,这个中介公司来催债,然后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的这种催债公司他们招人,所以在这个就业寒冬的时候,催债公司反而就业的情景很好。
主持人:但我觉得这个职位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要有特殊的职能。
张鸿:他不是,他其实是盈利不是特别好,催债公司他们的盈利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们也发现催债的效果没有那么高。
主持人:不太理想。
张鸿:对,不是特别理想。最初的时候,很多人登记的资料,原始登记资料,其实现在都已经变了,你可能找那个债主都不一定能找到,信用卡持有人,都不一定能找到了。
主持人:其实银行的催收了,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跟我们的的每一个百姓的关系太密切了。
张鸿:对。
主持人: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了,也许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信用卡,所以我们之前做了一个相关的调查。来,我们看看调查数据,第一个调查结果是,你手上究竟有几张信用卡,选择了三到五张的的占到了46%,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超过一张的信用卡,那么您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当中,到底有没有欠过帐呢,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调查,是否有逾期未偿还的信用卡的欠款的经历,其中68%的人非常好,说从来没有,但是还有32%的人提到说自己曾经有过欠款的经历。
那我们的网友在对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也发来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像这位“防微杜渐”的网友说,“不公平啊,你销售信用卡的时候,银行是很不负责任的。只是一味的追求销售的数字和无限的扩展。到现在觉得风险控制不住,又来清欠,那早干什么去了。这是对消费者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我们想,问一问二位评论员,你们怎么来看,银行现在非常着急的来做这一件事情,来清欠这些信用卡的欠款?
何帆:现在可能有一个新的情况呢,就是有一个国际因素,因为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美国金融危机,已经逐渐演变到信用卡危机,很多信用卡的持有者呢,现在已经资不抵债,所以信用卡的公司也出现很大的困难。那我想这个其实我们现在呢,开始来查信用卡,也是一个就是别人家着火了,咱们自己也得查一查,看有什么隐患,而且说实在话了,咱们的隐患也不少。比如说我们确实在过去的时候,发卡发的比较多。包括发卡人,个人的资信的调查,实际上做得也不够,而且我们很多信用卡的宏观的环境,信用卡诱发的宏观的环境,都是存在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了,我想是为了以后发展的更加稳健。
主持人:其实大家都知道信用卡从它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有风险的金融产品,所以也许我们从发卡环节开始,就有了相应的一些风险防范的机制,但是现在我们不断的看到相关部门都在像银行做一个提醒。就是要提醒发卡的风险。那么在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的原因,如何来看待这一切呢,马上来继续我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