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降息离中国有多远?
主持人:我们还是回到刚才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在近期内,我们中国到底有没有降息的一个必然需求,如果有的话,这个空间还会有多大?想问一问二位。
张鸿:我们刚才在新闻里其实已经看到了,周小川已经表示说,我们随时有这个降息的压力,而且主要要看什么,看CPI,就是CPI的降幅,但是前几天我们已经看到CPI公布的数据。
主持人:最新的数据。
张鸿:对。再次大幅的下降。所以呢,理论上讲,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有可能今天晚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央行宣布降息,但是至于它的幅度多大,这个其实是有争议,比如央行的副行长吴晓灵他就说,可能会有一百个基点,但是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媒体的评论,就说也是在今天发的,说“降息请向美国学习,狠点,再狠点”,这个就是如果降息。
主持人:觉得原来幅度还不够大。
张鸿:对。如果大幅度降息,一定会刺激经济,而且这种小幅微幅的降息,因为他们也有这样一个统计,就是说我连续四次微小的降息,它不如一次集中的大幅降息的力度。
主持人:我们再回到经济学的领域,让何帆来做一个解释,对中国而言,现在的降息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需求?可以有多大的幅度?
何帆:如果说让中国去学习美国,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读,因为美国现在遇到的问题跟中国的问题不一样,美国之所以要大幅度的降息,包括采用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手段,因为它要救市,中国现在之所以我们现在要降息,是因为中国经济出现了下滑的风险,所以我们要保经济增长,但是即使保经济增长,其实我们现在降息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就是我们看到,实际上像我们刚刚讲的,美联储有一个基准利率,在中国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个基准利率,但是一般来说,我们是把央行法的央行的票据的利率,里把它近似的看成是一个基准利率,那么现在三个月的央行的票据的利率是多少呢?1.77%,这个已经很低了,可能是仅次于美国,我们基本上第二低了,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我们进一步的降息,那么降息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因为我们现在的话,中国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央行,对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是付利息,这个利息0.72%,所以你降息是有一个底线的。
如果你降的太低,低于0.72%,那到时候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我拿到钱,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因为我把钱全部放在人民银行。
主持人:去挣钱。
何帆:又安全,然后还能够得到存款的利息。所以它就不会贷款了,那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就没有办法实现。所以降息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