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第六集:伊拉克电站浴战火 尽职守夫妻历磨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6日 10:21 来源:CCTV.com

  2003年6月,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硝烟还没有散尽,此时的伊拉克面临的是战后的动乱、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恐怖袭击,伊拉克人遭受着饥饿、恐慌、流离失所。

  大批伊拉克难民涌向了伊约边境,人们试图穿越边境逃往邻国约旦。而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汽车与难民潮背道而驰,从约旦驶入了动乱中的伊拉克,车上坐着的是一对中国夫妇,经过长途跋涉,他们要前往战乱的核心区——巴格达。从约旦到巴格达的公路长1000多公里,乘车要十个多小时,就是人们所说的死亡之路。

  张瑞臣,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员工,同行的是他的妻子陈凤芝。战后的伊拉克物资极其匮乏,抢劫随时有可能发生,在这条死亡之路上,等待张瑞臣夫妇的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突然间一辆车开过来,横在张瑞臣夫妇的车前面。车上下来几个人,他们拿着枪,跑到车跟前,很蛮横地敲门,要张瑞臣夫妇出来。陈凤芝最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发生了——打劫!匪徒没有强迫陈凤芝下车,眼看丈夫在枪口的威胁下被匪徒搜身,陈凤芝心如刀绞。

  万幸的是,几名劫匪从张瑞臣身上搜走了将近7000美元的现金,之后并没有进一步的举动,跳上车扬长而去。

  1976年,陈凤芝从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中死里逃生,而今天,现实又是那样清醒地摆在面前:战乱,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尽管遭到了抢劫,张瑞臣夫妇还是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往兵荒马乱的伊拉克,那么,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在此时前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战乱中心呢?这得从一项特殊的使命说起。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打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结束之后,伊拉克受到联合国的经济制裁。由于多年战争,伊拉克的大部分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电力异常紧缺。联合国986号决议决定,实行石油换食品计划,以缓解经济制裁给伊拉克人民日常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1999年7月,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通过激烈竞标,一举拿下了伊拉克六台3万千瓦燃气轮机的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这是联合国石油换食品框架下第一个工程项目。

  然而,工程遇到了一个难题,工地上没有打桩用的无收缩水泥,这将直接导致工程停工,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罗盛根,他从北京用手提了30公斤无收缩水泥上了飞机,经过迪拜到达约旦,又从约旦坐了1200公里汽车把水泥送到了现场,当时伊拉克项目经理非常激动。

  位于基尔库克的电站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交付使用,然而,6台3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电站远远解决不了伊拉克国内电力紧张的状况,于是,伊拉克计划再建一座4台30万千瓦的大型电站——萨拉赫丁电站。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是一家以国际承包、成套设备出口,以及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大型企业。张瑞臣作为公司代表,1999年被派往伊拉克工作,同为公司员工的妻子陈凤芝也一同来到了伊拉克。2003年2月,萨拉赫丁电站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合同,这个工程浩大的项目将耗时7年。国内的建设物资开始陆续运抵乌姆盖斯尔港口,就在这时,美国不断指责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开始大举向海湾地区调兵,美伊关系高度紧张,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伊拉克的上空,一时间人心惶惶。驻伊拉克的外国人员开始陆续撤离,一些伊拉克本国人也开始设法逃离到邻国约旦。大使馆多次给张瑞臣等人召开会议说形式非常严峻,战争迫在眉睫,让他们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

  伊拉克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美情绪日益高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在不断催促他们尽快撤离。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从国内发往伊拉克的第7船设备就要到港了,张瑞臣焦急地等待着接货、清关,每天都往返于驻地和港口。

  美国的战舰已进驻海湾,伊拉克这时已全民皆兵,战争一触即发。

  大使馆向张瑞臣发出了最后通牒,必须马上撤离,否则就有可能滞留在伊拉克。然而,货船仍然没有到,张瑞臣担心,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撤走了,价值几千万美元的设备扔在港口没人管,公司将遭受巨额的损失。张瑞臣向大使馆做了汇报,坚持在再留段时间。

  2003年2月底,直到坚持把所有设备清关、交接完毕,夫妇俩和另一名工程师才随使馆工作人员最后一批撤离到了约旦,继续观望形势。

  2003年3月17号,美国总统布什向萨达姆发出48小时最后通牒,要求他及其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否则将面临战争,萨达姆拒绝了美国的最后通牒。

  战争不可避免,张瑞臣夫妇这才决定转到香港回国。巴格达时间3月20日凌晨5点35分,美军战机在巴格达投下了第一枚炸弹。

  巴格达的上空战火纷飞, 4月9号,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市中心,萨达姆的雕像被坦克推倒。美国东部时间5月1号晚上9点,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斗行动结束。

  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虽然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是萨拉赫丁电站工程项目属于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之一,战后在联合国的监管下还要继续实施。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派工作人员前往伊拉克,继续战前启动的电站项目。这是一个八亿美元的项目, 战前已经有7船电站建设物资运抵伊拉克,价值一亿美元,放弃这个项目就意味着公司将遭受严重损失。考虑再三,公司决定派张瑞臣夫妇重返伊拉克,组建四台3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和伊拉克电力公司商谈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张瑞臣夫妇知道,此时的伊拉克并不安全,但还是爽快地接受了任务。刚重返伊拉克就遭受了抢劫,尽管劫后余生,但死亡之路还是让他们感到后怕,离巴格达越近,战争留下的阴影越发的清晰,映入眼帘的全是废弃的坦克,军车,无家可归的巴格达市民,一片破败的景象,满目疮痍,但为了公司的利益,他们还是坚持前行。

  穿越了边境线和重重哨卡,夫妇俩从难民潮中逆流而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战前他们工作过的电站建设工地。庆幸的是,战前运到的六、七船货物都没有遭到损坏,据守卫人员说,战争期间,他们昼夜守卫在现场。

  重返战后的伊拉克,张瑞臣发现,自己身处的环境已和战前大不相同。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崩溃,伊拉克进入了战后最动荡的时期,电站项目属于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之一,张瑞臣夫妇必须和联合国驻巴格达代表处保持联系,商量付款方式,还要经常去伊拉克电力公司商谈项目的进展,他们每一次出行都要经过美军哨卡的重重盘查。从美国大兵惊异的目光中,陈凤芝意识到,一个中国女人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巴格达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在 他们重返伊拉克两个月后的一天,联合国驻巴格达代表处发生了大爆炸。

  反美武装袭击与美军的清剿行动不断,不断发生的针对平民的自杀性恐怖爆炸事件,使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恐怖和不安的阴影中。

  出于安全考虑,张瑞臣夫妇减少了外出的次数,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尽量都呆在办事处。

  战后的伊拉克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每年的6月到10月是伊拉克最炎热的季节,晚上最低气温也在30℃以上,白天最高气温则接近50℃,常人难以忍受。为了项目,他们只能在家里忍受着。和外界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打电话,而电话线路时常会出故障,有时根本就打不出去。

  四个月后,巴格达市中心发生连环大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总是让夫妇俩原本紧张的神经再一次次地绷紧。白天不敢出门,也只有在傍晚夜幕降临之后,夫妇俩才会到屋顶上的平台散散步。

  有一天,陈凤芝居然在阳台上捡到了一颗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子弹头!

  月上枝头的时候,夫妇俩才敢到院子里透口气,那里停着一辆车,夫妇俩只能围着车来回地转圈。

  形势越来越严峻,电站工程的进展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张瑞臣不得不去工地找伊拉克电站项目方商谈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丈夫一出门,陈凤芝的心就悬了起来,生怕出什么意外。

  到了工地,张瑞臣看到,战前运到的设备已经陆续开始安装,项目还是在缓慢向前推进。

  伊拉克反美武装与美军经常发生冲突,枪战不断,巴格达美英军队总部门前发生了大爆炸,之后,美军的空中巡逻更加频繁了。

  到了夜晚,飞机的轰鸣声经常让夫妇俩无法入睡,爆炸声时远时近,炮弹随时有可能落在房顶上,但是为了公司的项目,环境再危险,夫妇俩都只能默默地忍受。无望、无助、恐惧、和酷热难耐的天气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日子又压抑又恐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生活的单调和物资的匮乏也常常让陈凤芝回忆起在国内安定的生活。甚至一碗方便面就能让陈凤芝非常非常知足,因为在伊朗是没有方便面的。

  周围漆黑一片,但是张瑞臣夫妇几乎从不敢开灯,因为明亮的灯火往往会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点着蜡烛,两个人相对无言。

  这几个月以来遭遇了死亡之路上的劫后余生,屋顶上散落的弹片,近在咫尺的爆炸声,难以忍受的高温酷暑,但是这一切陈凤芝并不敢告诉远方的亲人,她已经慢慢适应并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一切,

  度过了8个月炼狱一般的生活,张瑞臣夫妇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北京。看到熟悉地一切,夫妇俩重新找回了温馨、平和的感觉,总算能过几天安逸的日子了。然而,几个月后的一天,张瑞臣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一个电话,通知他准备第三次进入伊拉克。

  原来,伊拉克电站项目,中方已经发了价值一亿美元的设备给伊拉克项目公司,但是信用证在2005年7月份之前就到期了,如果在此之前不派人去伊拉克把货款收回来,这笔钱就收不到了,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的努力都前功尽弃,公司将遭受重大损失。万般无奈之下,公司决定派张瑞臣重返伊拉克。

  此时,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已经严重恶化,各派抵抗力量与驻伊联军在伊拉克各地持续激战,平均每天导致大约100人死于战乱。

  在这样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公司将派张瑞臣重返回伊拉克,陈凤芝怀着复杂的心情,敲开了公司副总裁罗盛根的办公室。她实在不想让张瑞臣再冒险了。

  其实,公司在决定派谁去伊拉克这件事上一直左右为难,这次去伊拉克收款任务艰巨,危险性大,如果对项目的相关情况不了解,很难完成任务。

  为了公司的利益,张瑞臣毅然决然地决定重返伊拉克。

  陈凤芝了解丈夫的脾气,一旦认准的事情雷打不动,想到丈夫这一去前途未卜,生死难料,陈凤芝提出,一定要和丈夫一起去。

  因为太危险,张瑞臣没有答应妻子的请求,一切已成定局,陈凤芝只好默许。临行前,陈凤芝对丈夫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天必须往国内打一个电话,好让自己放心。丈夫第三次去伊拉克之后,陈凤芝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看国际新闻。伊拉克极端分子在频繁袭击伊拉克境内外国平民的同时,开始大规模绑架人质。无辜的外国人成了绑架目标,人质连续被杀害。张瑞臣一出机场,看到使馆派来的武警已经到了。张瑞臣等人穿上了防弹背心,坐上了防弹车。沿途看到的景象比上次回去的时候看到的更惨了,到处是路障,木栅,铁丝网,一片恐怖景象。

  每天能接到丈夫打来的一个电话成了陈凤芝最大的期待。这一个月的时间,陈凤芝觉得好像过了一年。她盼着丈夫早点平安回来。终于有一天,最让陈凤芝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丈夫竟然整整三天没有来电话!这让陈凤芝彻夜难眠。

  张瑞臣三天没来电话,公司副总裁罗盛根一边安慰陈凤芝一边焦急地和张瑞臣联系,但是电话始终打不通。罗盛根也急了。

  张瑞臣第三次去伊拉克,陈凤芝没有告诉体弱多病的父母,怕他们一起跟着担惊受怕,病情加重。可偏偏这两天,母亲打来电话问起了张瑞臣。陈凤芝只得骗老人家,说张瑞臣出差了,就在国内。老人不信,说什么要让儿子接个电话。陈凤芝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一天,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陈凤芝一把抓起电话,终于听到了张瑞臣

  的声音。但当时伊拉克的信号非常不好,只能嗡嗡地听到声音,双方声嘶力竭地喊, 没说几句,电话就挂断了。虽然只有几句话,但陈凤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张瑞臣和几位同事把伊拉克一亿美元的合同款全部收回来了,一分钱都没丢。

  在中国企业海外创业的艰难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像张瑞臣、陈凤芝一样的中国员工,他们克己奉公,不畏艰险,为了公司和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责编:刘琼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