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昨天刊发了在江苏区域推评CCTV中国经济年度经济人物的消息,今年的标准,把责任放在首位,令人感慨。
我想说一件发生在著名中药企业贵州益佰公司办公楼前的故事,是加拿大克莱蒙大学商学院教授鲍勇剑亲眼所见。
在这家公司的办公楼前,有一块地,上面是一间简陋的民房,周围是各种建筑垃圾和菜地,在整个楼前广场中,这块地就像一块暗疮,十分不协调。为什么这家企业不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呢?
原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村里的安排,这块地归一位农户使用。公司一度想买下这块地的使用权,好对其进行改造。谁知,这位农户不愿失去土地,并不同意,公司借助村里、乡政府等各种力量给农户施加压力,都未能如愿,反而激化了矛盾。这位农户经常在公司有重大活动的时候往菜地里浇粪,让臭味在会场上弥漫。
后来,一场讨论在公司里进行,如何在卖不到地的情况下让这块地为我所用。
有人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工余帮农户清理一下建筑垃圾,还有人建议,我们帮农户翻地,这样玉米和辣椒长得好了,也算是美化环境。还有人说,反正我们的食堂里要买菜,干脆就买这位农户的菜算了。
不知道后来这些建议有没有被实施,但可以想象的是,这样的作为,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邻里关系和实际好处。
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把责任列为第一标准,我由此想到,企业家的责任应该从何处做起。
近来一个现象是,企业家的责任被简化为捐款和做慈善。在种种捐款的排行榜上,统计的数字有差异,上榜人的名次也不尽相同。但是,当企业家的责任慢慢变异成一场慈善秀的时候,责任的表达也就成了一场数字的比赛。这样的危险在于,一些企业家和企业并不是从企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出发,而是为了装门面,赶潮流,甚至是借此为原罪寻求救赎。而这样的责任势必从一开始就是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的,从而也是很难持久的。因此,如果一味以捐款数字来衡量一个企业家的责任难免失于偏颇。
企业家的责任一般是和5个对象相关的:股东、员工、消费者(上下游客户)、社区、自然环境。一个企业家只有在日常的经营和逐利中认真地去思考和兼顾他们的利益,努力去创造和上述5个对象的和谐关系,才是更加全面的履行责任,而这和钱多钱少无关。试想,每天买一个农户种的菜能花多少钱呢?但它却是构建和谐关系、履行责任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捐款的一掷千金的快感比,责任更是一个每天面对的紧箍咒。
因此,从日常,从身边开始,履行责任更有价值。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