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道年底盛宴,寻找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大幕本周已经徐徐开启。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评选活动虽然延续了“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这一标准,但首次把“责任”摆在了第一位。这个看似细微的调整,出人意料地使每到这个时候围绕着“谁该是”和“谁不该是”的嘈杂喧嚣,悄然淹没在“什么是责任”的观点碰撞中。
央视对于评选标准“责任”的定义是:保障股东权益、关怀员工利益、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能源、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我们看到,当“责任”成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第一标准,我们眼中的许多经济名流,在谈到责任时,似乎总是过于强调对股东的责任,却忽视了更大的责任;总是强调利税增长,却忽略了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总是强调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却忽略了就业机会是否增加和更多人口是否受益的问题;或者又往往简化为“捐款和做慈善”,却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文化土壤的涵养。
这种认识在社会上显然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近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当“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当百姓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寄予期待的时候,“社会责任”似乎已经被异化为财富和权贵的时尚标签。一些企业家和企业拿“社会责任”装门面,赶潮流,或者将“社会责任”变为一种成功的“营销手段”,于是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慈善秀”。
从一开始就带有强大功利性的责任意识,在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面前势必撕下它的伪装。社会责任应该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说,“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的企业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句话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责任”成为中国年度经济人评选的第一标准,华丽的颁奖舞台上就不应该缺少为平民百姓利益代言的经济人物。作为点亮中国经济和引领中国社会的年度人物,“责任”绝不是一张随意张贴的时尚标签,而标签注明的全然是财富数字和权贵当道。直面丰裕社会中的贫困和贫困人群,我们需要寻找的是那些关注平民百姓以及困难群体利益表达的经济人物,需要树立的是那些实实在在去帮助困难群体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经济人物。
当“责任”成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第一标准,就意味着我们眼中的经济人物不能只盯在本该履行了最基本职责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身上,社会呼唤的是达者兼济天下的霍英东式的人物,期待的是像尤努斯一样的“穷人银行家”。我们并不想把他们缔造成经济人物的偶像,但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更多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是我们今天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大使命,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年度人物有很好的社会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社会责任其实也是考验和挑战,在利益博弈面前,比如股东责任和社会环境责任、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能经常会有冲突,如何寻求共赢,如何掂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又如何去选择,显然需要有大智慧、大勇气。
我们期望年度经济人物能够在不同的行业里树立起一座又一座的灯塔,照亮更多在为中国经济创新、中国社会发展、为中国百姓幸福安康而铿锵前行的人,“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