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生活报]救火女英雄方玉荣系列报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4:02 来源:

  女英雄方玉荣晚景凄凉无悔壮举

  (生活报2006年6月17日七版)

  37年前,27岁女工舍身救火,被烧掉耳朵、乳房、脚后跟,成为国人学习的英雄,如今却要靠廉价去痛片抗争病魔的折磨--

  一位舍身救火抢救集体财产的女工,一位被烧掉耳朵、乳房和脚后跟的女工,一位身上异体植皮23次的女工,一位曾经走进全国全日制小学课本的女工,一位与王杰、刘英俊、向秀丽等英雄名字一样响亮的女工---

  她的名字叫方玉荣。

  6月5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走进了方玉荣的家。

  邻居靠敲墙判断她是否活着

  鹤岗市工农区一片楼房的身后,是一片尚未改造的破旧平房,方玉荣就住在这片旧平房里。

  敲方玉荣家门,惊动了邻居。听说记者要找方玉荣,这位热情的邻居说,“方玉荣就住这儿,我早上敲墙她还回声呢!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大好使。”果然,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驼着背,一头白发,眼睛、嘴巴和脖子有明显烧伤痕迹的方玉荣出现在记者眼前。

  方玉荣拎着钥匙的左手手指蜷在一起,只有四个指头,明显残疾的右手有三个手指。已经是夏天了,老人还穿着一双厚棉皮鞋,颤巍巍地领记者穿过前屋的小仓房。在仓房和后屋之间,有个不足10平方米天井式的小院,小院养着10多盆花草,最大的一棵仙人掌已经有一米多高了。老人笑着说,“一个人憋在家里闷得慌,养几盆花做个伴。”老人的后屋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旧砖房,隔成厨房和卧室。

  老人的卧室里搭着炕,还有一张简易的折叠床,炕头的桌子上放着一堆药盒,还有一台巴掌大小的黑白电视机,一组老式组合家具。组合家具上有一个挂钟,钟面上没有指针,取代的是一张漂亮少女的旧照,方玉荣说,照片上那个少女就是年轻时候的她。

  老人介绍说,她原来住在工农区十七中学的后面,那间破房子又矮又黑,顶棚四处漏雨,到了冬天屋子怎么烧都像冰窖一样。后来她那地方被扒掉盖楼了,开发商给她买了这个平房。老人说,搬到这间房子里不挨冻了,不被雨淋了。老人说,以前有人送她一台旧电视,看了好多年,老得连影子都没有了,只能当收音机听,后来连声音也没了。有人说这样的电视有可能会爆炸,吓得她把破电视处理给了收破烂的了。现在桌子上那台巴掌大小的电视机是大儿媳妇从别人那儿要来的,也调不出个人影来。

  据老人介绍,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她被烧伤的那年,自己还怀着孩子,丈夫就和她离了婚。大儿子和女儿都被丈夫带走了,由于自己烧伤后吃药太多,小儿子生下后就智力低下,总在外面乱跑。现在大儿子和女儿也来看望她,但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个人住。搬家后,邻居们怕老人一个人住出意外,每天早上一起床都要敲敲墙,老人便回敲几下,表明一切照常。

  就在记者采访方玉荣的时候,方玉荣的大儿媳武玉霞来看望老人。

  武玉霞说,她和方玉荣的大儿子是后到一起的,她第一次见到方玉荣的时候也吓够呛。老人浑身上下除了头皮和腰部以外,没有一处正常的皮肤,两只手烧残了不说,右耳朵和乳房都烧没了,两只脚的脚后跟也烧掉了,不穿特殊的鞋子,连路都不会走。武玉霞介绍说,方玉荣特制的皮鞋脚后跟要加高,鞋后帮用钢板围着,鹤岗没人能做。方玉荣只有一双特制的棉皮鞋,从武玉霞认识她丈夫起,不管春夏秋冬,方玉荣就一直穿着这双棉鞋。但武玉霞后来知道方玉荣是因为抢救集体财产被烧成重伤的,对不幸的婆婆立刻尊敬了起来。

  (小标题)回首往事英雄无悔

  方玉荣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场改变她命运的大火发生在1969年7月7日。那年她27岁,到工农区街道办的“工业风电焊厂”当工人只有两个月。

  “着火的那天中午,我和车间的几名工人吃完饭,准备修一个汽车水箱。按照程序,需要焊接的水箱应该先用汽油浸泡,除去水箱内的污垢后再焊接处理。”方玉荣说,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没开始干活,只听“嘭”地一声巨响,车间立刻成了火海,几名工人争先恐后地跑出了车间,这时候方玉荣离门口最近。“我要是跑的话,两步就出来了。可是,焊接用的氧气瓶的输氧管已经烧着了,要是不扑火的话,把氧气瓶烧炸了,那后果就太大了。”方玉荣不顾一切地冲到氧气瓶边,将燃烧的氧气瓶输氧管拽掉,然后奋力扑火。等到闻讯赶来的群众将方玉荣救出火海的时候,方玉荣已经被烧成了“肉蛋”,1.70米的个子不到了1.50米,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据后来医生诊断,方玉荣烧伤面积达93%%。

  据方玉荣介绍,她救火的时候,没被烧坏的地方是头和腰部,因为头上戴着帽子,腰上系着裤带。右耳朵和乳房当时就烧坏了。在上海做手部手术时,医生看她残疾严重,建议把右手截去,给装个假手,这样看起来更美观。但方玉荣觉得装了假手也没有实际的功能,没有同意这个手术方案,后来医生截去了她被烧残的右手两个手指和左手一个手指,这样方玉荣才保下了自己的右手,但右手剩下的三个指头僵直,已经没有任何功能。左手的四个指头虽然能部分活动,但不能伸开,勉强可以拿双筷子。

  烧伤植皮是方玉荣最痛苦的记忆,她先后做过23次异体植皮,19次自身植皮。最难受的植皮是自身植皮,头上的皮被移植到烧坏的地方,然后慢慢长好头皮,再被移值下来,巴掌大的前额被取了四次皮。方玉荣的手指当时被烧粘在一起,手腕神经和血管被烧残,医生为了防止她双手坏死,好不容易在她后背找到了一小块好皮肤。专家们设计了一个唯一可行、但极为残酷的治疗方案:把她的双手反剪,植到后腰上,这样方玉荣的双手在后腰上长了半年多。

  最让方玉荣心痛的是她的孩子。方玉荣烧伤后丈夫与她离了婚,两个孩子也被丈夫带走了。方玉荣说,“离婚也不光是因为我被烧伤的原因,我们原来的脾气就不合。当时自己在手术台上来来回回,生生死死,孩子也只能让丈夫带着了。”可是一个母亲,不能给孩子呵护和温暖,这对孩子和母亲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对烧伤后出生的小儿子,方玉荣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如果自己没有被烧伤,如果自己没有用那么多的药,小儿子不会出生时就是个傻孩子。说到痛心处,方玉荣抹起了眼泪。但方玉荣告诉记者,对自己当年救火的举动,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英雄靠廉价去痛片止痛

  方玉荣舍身救火被烧成重伤后,曾在黑龙江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为了争取抢救方玉荣的时间,铁路部门开通了特别通道,一列载着重伤的方玉荣的火车一路绿灯驶向哈尔滨。记者翻阅了当时的黑龙江和鹤岗的报纸,都有介绍方玉荣事迹的整版报道。省市有关部门还组织了颇具规模的“方玉荣事迹巡回报告组”,到全国作巡回报告。后来,方玉荣的事迹被选进了全国全日制小学生语文课本,方玉荣像王杰、刘英俊、向秀丽等英雄的名字一样响彻神州大地。而三十多年过去,方玉荣这位活着的英雄却被人遗忘了。

  在方玉荣炕头的桌子上,有一堆药瓶子,记者看到这些药瓶子大多数是空瓶子,有的虽然有药,也多数过了有效期。方玉荣说,她现在没钱买药。据方玉荣介绍,她前些年一直由原来的街道工厂给开退休金、报销药费和护理费,后来工厂卖给了个人,退休金由当地社保局负责,一个月只有400元钱,而药费就没人管了,工厂的买主同意按每月60元的标准给她出护理费。方玉荣曾到厂子找了几次,要求给报销药费和提高护理费,厂子说,接手的时候,没人告诉方玉荣的事情,给60元护理费就已经不少了,老人只好作罢。有病的时候,儿女帮老人买些药,老人病稍好些,就舍不得吃了,结果有些药都过了期。

  采访的时候,记者得知老人身上的旧伤有多处溃疡化脓,但一直没钱治疗,浑身上下疼痛难忍。方玉荣说,那几百元退休金每年买煤过冬就要用去一大半,剩下的还不够吃饭的,老人没有办法,找人买来几大帘廉价的去痛片,每天靠吃去痛片与病魔抗争。方玉荣最不理解的是,她的护理费从她二十多年前出院时就是60元,一直没变过,这点钱只够护理员每天坐一趟公共汽车的。而没人护理,老人只能睡冷炕,饿肚子,记者采访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老人连早饭还没吃呢!

  记者曾就方玉荣的问题电话采访了鹤岗市工农区妇联,区妇联主席王雪莲告诉记者,以前从来没人知道工农区住着这样一位英雄,她也没来区上找过,工农区的领导听说这件事情后,到方玉荣家看望了老人,并对方玉荣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王雪莲说,方玉荣的护理费确实很低,但她的护理费和药费的问题在工厂改制的时候没有交接,这个问题区里正在研究。区领导还表示,要给方玉荣的小儿子办一个残疾证,以便将来能领取低保金。但方玉荣的大儿媳武玉霞介绍说,这都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后来区妇联的同志来了,给老人拿了400元钱,让老人自己去定做一双单鞋,其他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本报记者 章海宁

  后续报道(一)

  (引题)《女英雄方玉荣晚景凄凉无悔壮举》追踪

  (主题)老邻居守护方玉荣30年

  (生活报2006年6月20日十版)

  本报17日报道的《女英雄方玉荣晚景凄凉无悔壮举》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十多年的时光,因为烧伤体残,方玉荣很多时候生活不能自理。是好姐妹、好邻居布春荣默默地陪伴在她身旁,陪她熬过30年的时光。

  从36岁一直到67岁,布春荣不管护理方玉荣有多苦,也不管守护英雄有没有报酬,只知道默默地给方玉荣送去关心和照料,哪怕陪着方玉荣一起哭泣,哪怕放弃自己再嫁的机会……

  (小标题)为照料英雄布春荣放弃再嫁

  30年前,布春荣与方玉荣都住在工农区一所中学的身后。布春荣说,初次见到方玉荣是在1976年的7月7日。第一次看到方玉荣,布春荣哭了。

  在布春荣的眼里,方玉荣是个苦命的人。方玉荣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母,烧伤后又离婚了,两个孩子也跟着走了。方玉荣搬来后,生活成了难题。白天还好办,工厂可以派女工去照看,可一到晚上,没有谁敢再去陪护她,因为去了都不敢睡觉。街道工厂找到了布春荣,厂领导和布春荣商量:“我们调查了,街坊邻居们都说你人好脾气好,干净利索胆子也大些,一定能照顾好方玉荣,每月几十块钱看护费,你就当奉献了,行吗?”

  “能不行吗?方玉荣是我心中的英雄,照料她是我的光荣!”布春荣当时就答应了,至于钱多钱少,她没有多想,因为那时她老伴的工资很高,家里也不缺钱。从1976年8月7日起,布春荣就担起了照料方玉荣的重担。

  每天一早,布春荣就早早起床,照顾老伴和女儿吃饭、上班上学之后,立刻跑到方玉荣家里做饭,然后再陪方玉荣上街转两三个小时,中午回家做饭、吃饭,下午还得转两三个小时。晚上还有两家的饭和家务要做。布春荣说:“刚出院那段时间的方玉荣脾气很坏,心里憋屈,每天不出去转几个小时就不行。”

  天长日久,布春荣由最初对英雄的崇敬,又增加了与方玉荣的姐妹感情。两家人处得像一家人似的,从1977年起,方玉荣每年春节都是在布春荣家过的,那段日子是两家过得最开心的时光。

  1981年,布春荣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布春荣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亲友们不停地建议四十出头的布春荣再找个老伴,可布春荣心想:“我走了,方玉荣怎么办?再找个老伴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去关心方玉荣吗?”

  (小标题)困苦面前不言弃

  布春荣老伴去世后,她自己一个人扛起了她和方玉荣两家的活,扒炕、垒屋、运煤、劈柴全是她一个人干。

  第一次扒炕、搭炕,布春荣至今回忆起来仍惊恐不已,炕搭好后,布春荣朝炕洞子里点了一张纸,那纸呼地一声把炕里的烟油全点着了。大炕发出呜呜的可怕叫声,烟囱喷出长长的火苗,两个人全吓瘫了,还引来了好几辆救火车,险些酿成大祸。后来,布春荣慢慢地学会了男人所有的活计。

  1986年,方玉荣所在的工厂效益越来越不好,每月的80元生活费和60元护理费都不能按时发放。最长的时间,一连七八个月不发生活费和看护费,两个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煤买不起,粮也买不起,每月靠借亲友的钱维持。到了1988年,她们日子过得更糟了,工厂停止了生活费和看护费的发放,每个月只发给相当于她们生活费和护理费钱数的暖气片,让她们去卖。她们只好以一半或更少的价格转给小商小贩,看着每月到手的几十元钱,姐妹俩坐在炕上直抹眼泪。

  这时,有人看布春荣看护病人很尽心,就想出每月300元的高价把她挖走。可布春荣还是那句话:“我走了,方玉荣怎么办?”方玉荣过意不去,几次赶布春荣走:“布姐,你就走吧,我不能再拖累你了。”可是不管怎么劝,布春荣就是不走。

  (小标题)最想陪英雄做次体检

  这么多年过去了,陪伴方玉荣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对方玉荣的崇敬和爱护一如既往。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别说干活,走长些的路都很困难。2001年,布春荣、方玉荣家那片平房都被动迁了,开发商给方玉荣在大世界商城后买了平房,而布春荣则去了向阳区光明街的女儿家,老姐妹俩不得不分开居住。从这以后,布春荣只好来回坐公共汽车去护理方玉荣,每个月到手的那几十元护理费,除了车票,基本没有剩余了。实在没有办法,布春荣就一周去两次,去了就在方玉荣家住一两天。没有钱买菜,两人就吃咸菜、大酱。赶上方玉荣发了生活费就包回饺子,那是方玉荣和她最快乐的时候!

  去年年底,65岁的布春荣一场大病后,出行很困难,护理方玉荣更难了。布春荣拉着方玉荣的手哭了起来:“玉荣妹妹,我对不起你啊!”

  护理方玉荣这么多年,布春荣有两个心愿,因为方玉荣没有脚后跟,脱了鞋子没法走路,也就一直没有洗澡的机会,实在不行了,就烧点水擦擦身子,她希望有机会陪方玉荣去洗个澡。这几年,方玉荣身体越来越不好,也不知道是哪儿的病,而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布春荣的心愿是能攒些钱,为方玉荣和自己到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

  布春荣说,她的针线活好,希望能揽些活,挣钱完成她的心愿,只是不知道哪天能实现她的愿望。 本报记者 章海宁

  后续报道(二)

  (引题)《女英雄方玉荣晚景凄凉无悔壮举》追踪

  (主题)迟到的爱温暖英雄的心

  (生活报2006年6月23日三十版)

  本报关于女英雄方玉荣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日来众多读者拨通本报热线,向遭遇不幸的老英雄表达敬意和关爱。20日,记者带着读者的第一笔捐款和捐赠的衣物再次来到鹤岗。在英雄的家乡,方玉荣的遭遇也引起了全市的关注。鹤岗市的领导到英雄家中慰问,并带领残联、民政、妇联、劳动、工会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现场为英雄解决生活难题。被人们遗忘了30多年的老英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小标题)穿上新绒衣方玉荣笑了

  20日晚上,记者再次来到救火英雄方玉荣的家里,这次记者给方玉荣带去了两大包读者送给老人的衣服和第一笔捐款,这些衣服和捐款是省军区于爱华同志委托本报送给老人的。

  打开读者捐来的衣服,有一件红色的新羊绒绒衣吸引了老人的目光,在老人儿媳妇的帮助下,方玉荣穿上了这件新绒衣。老人用只有4个指头的残疾右手拉拉袖口、整整衣领,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她64年来穿过的最好的一件衣服。老人的儿媳妇武玉霞说,她婆婆脖子上的烧伤疤痕特别刺眼,所以老人最喜欢穿高领的衣服来遮挡脖子上的伤痕。去年,武玉霞听婆婆说喜欢红色的绒衣,便给婆婆买了一件红色的腈纶绒衣,但腈纶衣服老人穿起来容易发生瘙痒,武玉霞想给老人再买一件,但自己和丈夫都下岗了,一直没能如愿。这次老人穿上了读者送来的羊绒绒衣,了却了老人心中的一份渴盼。老人告诉儿媳妇,一定要记下给她买衣服的读者的名字和单位,有机会要向善良的读者表示感谢。

  (小标题)市委书记登门慰问

  方玉荣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她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鹤岗市市委书记刘国中亲自来到她家慰问,并领着好多部门的领导给她解决实际困难。老人所在的工农区区委领导也多次到她家调查情况,为老人解决各项困难。

  据老人的儿媳妇武玉霞介绍,前两天随市委刘书记看望老人的有鹤岗市民政、妇联、残联、劳动等许多部门的同志。刘书记对老英雄这么多年被各级部门遗忘表示震惊,他现场了解了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限期各部门解决并落实到位。

  方玉荣老人高兴地说,工农区政府已经把她的护理费从原来的60元提高到400元,这下她的护理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以前老人总说煤价太高,她那几百元生活费买煤后就剩不了多少了,直接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这次工农区政府通知老人,以后老人的生活用煤,全部由区政府解决,老人冬天可以把屋子烧得热热的,不用担心没钱买煤了。

  记者采访方玉荣的时候,看到炕上躺着个男子,方玉荣说那就是她智力有问题的小儿子,残联现在已经给她小儿子办了残疾证,民政部门将她的小儿子纳入了低保人群。因为方玉荣身体多病,看病难是缠绕方玉荣的一大难题。老人告诉记者,来看望她的领导告诉她,她看病难的问题,不用再担心了,所有医疗费用由工农区政府出面解决。因为这几天工农区为解决老英雄的生活问题,天天到老人家中与老人沟通,老人说她心里热乎乎的,说到激动处,老人擦起了眼泪。

  (小标题)哈洽会上为老人定做皮鞋

  老英雄方玉荣在37年前救火的时候被烧掉了脚后跟,所以老人站立和行走一直靠一双特制的皮鞋。老人以前生活特别困难,冬夏都穿着特制的棉鞋,鹤岗市工农区区委书记许忠春了解情况后,特地在前几天开哈洽会时去给老人定做了鞋子。

  在哈洽会上,许忠春找到了哈尔滨市一家假肢厂,希望能在厂里定做几双特制的鞋子。当时厂方提出要穿鞋者本人到厂子里来做模子,否则没办法做这样的特制鞋。许忠春自己跑到厂子,告诉对方这是为一位救火烧伤的老英雄做的鞋子,老人行动不便,还是请厂子派人到鹤岗为老人量鞋子的尺寸。在许书记的恳求下,厂方终于答应到鹤岗为老英雄服务。

  据许书记介绍,鹤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特许方玉荣加入鹤岗市医疗保险,需要个人承担的8400元医疗保险统筹金由工农区财政一次性支付,方玉荣今后可以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住院保险和大病统筹待遇,费用在市医保中心报销。鹤岗市民政局考虑到方玉荣虽每月有400元生活费,但收入还是明显偏低,身体健康较差,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破例将她本人也纳入了低保,并按全额最高标准办理。鹤岗市总工会将方玉荣纳入特困职工扶贫救助对象,每年救助1000元。鹤岗市民政局表示,在方玉荣今后的生活出现困难时,民政部门将组织专项捐赠活动,妥善解决方玉荣的困难。同时,鹤岗市总工会、残联和妇联都已经将方玉荣列入每年重大节日的走访慰问名单。工农区组织开展“英雄在我心中”的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方玉荣的无私奉献精神,并通过当地媒体的宣传,学习英雄,救助英雄。

  记者在鹤岗采访的两天时间里,工农区委已经先后三次为解决方玉荣的问题召开常委会。许书记介绍说,开会的时候,大家讨论了生活报对英雄方玉荣和照顾英雄的布春荣的报道,觉得不但要为方玉荣解决难题,还要为30年如一日照顾和陪伴英雄的布春荣做点事情。下一步要着重解决老人居住环境的问题,让老人从目前住的潮湿、没有暖气和厕所的平房中搬出去。

  (小标题)30年后老英雄再次进医院体检

  本报在报道照顾老英雄的布春荣时,提到布春荣有两个愿望。一是给英雄洗一次澡,二是挣钱与英雄做一次体检。因为方玉荣身上目前有伤口发炎,还不能洗澡,在记者的建议下,工农区联系了鹤岗市最好的医院,为两位老人先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21日上午,方玉荣和布春荣两位老人在工农区妇联和工会的陪伴下,来到了鹤岗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经过协商,两位老人的体检费用由医院和工农区各负责一半。体检中心的老专家白尔刚大夫给方玉荣做了检查后,看到老人身上有伤口化脓,难过得流下了眼泪。白大夫说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退休后又被医院反聘回来工作。30多年前,因烧伤不断植皮的方玉荣是医院的老患者。前两天,白大夫在报纸上读了方玉荣的报道后,他和老伴都哭了,他没想到英雄的生活会那么困难。

  在医院体检中心,两位老人先后做了血常规、肝功、心电、彩超、妇科和透视检查,在抽血化验的时候,方玉荣由于当年烧伤严重,身上已经很难找到抽血的血管,医护人员花了20多分钟,才从老人右脚背的动脉大血管中抽到了血。据体检中心的主任杨建新介绍,从检查的结果看,除了部分皮肤发炎外,老人心肌供血不足。血液化验第二天才能出结果,体检中心的专家将根据老人的最后体检结果为老人会诊,并为老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2日上午,就在记者结束本次采访的时候,得知鹤岗市消防支队的部分官兵在政委沈英金的带领下,到英雄家中看望了方玉荣。官兵们为老人捐款2900元,并给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该支队的一中队还和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长期为老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本报记者 章海宁

  后续报道(三)

  (引题)《救火女英雄晚景凄凉无悔壮举》追踪

  (副题)电话电视电冰箱新衣新被新房子

  (主题)救火英雄方玉荣喜迁新居

  (生活报2006年8月1日十版)

  本报《救火女英雄晚景凄凉无悔壮举》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搜狐、新浪等百余家网站转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知名媒体对救火英雄方玉荣进行了报道。在媒体的关注下,方玉荣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月29日,方玉荣打电话告诉记者,她已经有了新房子,搬家的日子选在7月30日。记者闻讯,再次赶到鹤岗采访。

  (小标题)搬新家老人激动得一夜难眠

  7月29日晚,看护了方玉荣30年的布春荣老人没有回家。方玉荣吃的药、穿的衣、过去的旧照片,布春荣帮着一一收拾妥当,一直忙到23时多,方玉荣还没有困意。布春荣怕方玉荣睡得太晚,第二天要搬家起不来,便劝方玉荣躺下休息。

  躺在炕上,方玉荣怎么也睡不着。

  方玉荣被火烧伤治疗出院后,开始住在鹤岗市工农区一所中学后面的小房子里,那房子又小又破,“外面下雨屋里淌水,满地放着盆接水。到了冬天,屋里有水的东西全结冰,刮一阵寒风,雪顺着墙缝就钻了进来。”方玉荣现在想起来还害怕。后来,那片房子被动迁了,开发商给方玉荣另买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平房,不漏雨了,冬天屋里也不结冰了,可是依旧潮湿、阴暗。屈指算来,方玉荣在这间小屋里也住了五年了。

  本报《救火女英雄晚景凄凉无悔壮举》系列报道刊发后,方玉荣的不幸牵动了全国读者的心。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广大读者的爱心帮助下,方玉荣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她的医疗保险、看护费、取暖等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老人却依旧住在那间潮湿、阴暗的平房里,这对年老体弱的老英雄来说,依然是一种煎熬。

  7月中旬,鹤岗市工农区号召当地的工商业户为老英雄献爱心,终于在鹤岗繁华的新鹤C区为老人买了一栋楼房,经过装修后,选在7月30日搬家。

  要离开住了五年的小房子,方玉荣激动得睡不着觉。小屋外远处楼房的灯光透过窗户隐约地射进房间。以前,楼房上的灯光冷冷的,与老人没有一点关系,而现在,方玉荣觉得这灯光离她特别近,因为她即将搬去那里的新家。闭着眼睛,方玉荣惦记起小院子里的花草,这些一起陪她度过寂寞岁月的花草,哪一盆她都舍不得丢,可是她的新家又放不下小院里那几十盆花,这让她有些发愁。

  就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方玉荣躺不住了,穿上衣服,看看钟才4时30分。

  (小标题)告别老邻居英雄流热泪

  方玉荣要搬新家了,老邻居都来送别。方玉荣特地让儿媳武玉霞买来糖果招待大家。

  “这下好了,搬到楼上去住了,大家不用担心了!”吃着糖,邻居们都替方玉荣高兴。

  以前早上总敲方玉荣家墙、看老人是不是还活着的老邻居秦大娘有些恋恋不舍:“你这一走,早上起来不敲两下还不习惯呢!”

  “要不我先去看看,今晚还回来住!”方玉荣半真半假地说。邻居们听方玉荣这样说也乐了:“睡不着觉就回来住一宿。”

  邻居老李太太的女儿今天出嫁,老李太太给方玉荣端来了一盘糖和一盘瓜子,老李太太剥了一块水果糖放到方玉荣的嘴里,“这是喜糖,你搬家高兴,我也向你道喜。”

  看着这些难舍的邻居,方玉荣招呼记者帮着给她和老邻居拍些合影。“腿脚不好使唤,以后想大家动不了就看看照片!”方玉荣有些动情。

  9时18分,这是选好的良辰,方玉荣锁好了家门。一位老邻居拉着方玉荣的手,方玉荣抹起了眼泪。

  方玉荣这次搬家特别简单,她住的这间房子留给小儿子,家具和生活用品新房都有,她什么都不用拿。记者注意到,随方玉荣搬走的有两盆花、两张镶在镜框里的旧照片和一包衣服。方玉荣的大儿子今天也请了假,买了两条鱼放在电饭锅里,将电饭锅一起搬到了新家。

  (小标题)鞭炮声声迎英雄

  9时30分,载着方玉荣的车子来到了新鹤C区一栋楼房前,方玉荣还没下车,迎接英雄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鹤岗市工农区区委书记许忠春打开车门,将方玉荣搀扶下车。

  方玉荣的新房子在二楼,这是10天前方玉荣与许忠春一起挑选的。许忠春书记告诉记者,在选这栋房子之前,他已经领老人看了十多栋房子了。许书记说,方玉荣相中这栋房子,是因为这房子大小适中,两屋一厨,又在二楼,老人上下楼方便。这栋楼供暖还好,因为在城市的繁华区段,交通也特别方便。

  方玉荣进了新家,站在厅里四处看了看。电话、电视、电冰箱是新的,卧室里床、褥子、被子也是新的,窗帘是自己喜欢的粉红色。许书记领老人进了卫生间看看,卫生间的坐便器是按老人身高重新安装的,两边墙上新安了不锈钢扶手,老人坐上去试试,高矮正合适。为了方便老人洗澡,卫生间里还新装了热水器。

  新家的厨房用具也是新的,抽油烟机、电饭煲、厨房炊具和餐具是新的,米、面、油、盐是新的,豆角、水果、十三香也是新买的。两条鲤鱼在盆里翻着水花,这是区政府办公室早上刚从市场上买的。

  看了房间,工农区商会的领导又为方玉荣换了新衣,方玉荣笑着说,感觉比当年结婚还要好。

  10时许,方玉荣送走了领导和客人,将她搬家时带来的两张放大的旧照片摆在卧室的窗台上,一张是老人烧伤前的照片,这张照片记者在老人原来居住的平房里见过,当时这张相片被镶在没有指针的钟上。还有一张照片是老人受伤后在辽宁汤岗子疗养院与友人的合影,照片上,方玉荣半躺在躺椅上,脸上露着幸福的微笑,那笑容与现在看照片的老人的笑容一样。 本报记者 章海宁

  后续报道(四)

  采访方玉荣为英雄的不幸落泪

  (生活报2006年6月19日八版)

  采访37年前的救火英雄方玉荣纯属偶然。

  6月1日,鹤岗市兴安煤矿发生一次井下冒顶事故,记者闻讯后急匆匆赶去采访。到4日,事故抢险基本接近尾声,当时,9名遇险者中,有5名矿工奇迹般地被救出险境,记者准备采访完5名获救矿工后结束本次鹤岗之行。

  4日上午,记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出了问题,便去找人维修。修电脑的小兄弟无意中告诉记者,他家附近有一个30多年前的老英雄,现在生活特别困难,这位老英雄孩子的经济状况也不好,邻居们都觉得老英雄很可怜,却又没法改变老人的现状。开始,记者并没在意,以为他说的英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见义勇为的小人物,况且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有多少读者会去关注这样一个人呢?“她是什么英雄啊?”记者问。“你小学学过救火英雄方玉荣的课文没有?”小兄弟反问记者。记者想了想,“方玉荣”的名字有些印象,“莫非这位老人就是方玉荣?”记者从小兄弟那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实际上,记者对方玉荣的救火故事已经没什么记忆了,但很吃惊,一位上过小学课本的救火英雄就生活在这个城市,而且生活状况很糟糕,这勾起了记者采访的欲望。通过这位小兄弟的帮助,记者找到了方玉荣老人的儿媳妇武玉霞。武玉霞和她的丈夫都是下岗工人,武玉霞复印了很多30多年前媒体对方玉荣的报道,读着武玉霞复印的报道,记者对方玉荣老人肃然起敬。在37年前的那场不大的火灾中,方玉荣为了车间的氧气瓶不爆炸,别人跑出了车间,她却冲进了火场,烧掉了左耳、烧掉了乳房、烧掉了脚后跟,两只手烧残,三根手指被截去,全身93%%的面积被烧伤,那年方玉荣只有27岁。抛去当时政治宣传的表象,即使在今天,方玉荣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5日一早,记者赶往方玉荣老人家中采访,方玉荣这位英雄老人的惨状让记者难以相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手掌大小的黑白电视只能当收音机听,她掀起了衣服让记者看她的皮肤,那皮肤就像无数块破布缝在一起一样,如果蒙住老人的脸,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位活着的人。由于长年没钱治疗,方玉荣的身上有多处溃疡化脓,浑身疼痛的老人竟然只吃去痛片止痛。儿女们自己都顾不了自己,老人在没人看护的时候行动不便,经常饥一顿饱一顿,采访到中午的时候,老人说她早饭还没吃呢!老人的话,让记者流下了眼泪……

  方玉荣的不幸,其实不是她一个人的遭遇,她是流血又流泪英雄中的典型。发生这样不幸的事情,原因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对英雄关照不够,而是社会对英雄救济制度的缺失。对方玉荣的关注,除了应该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外,更应该从救济和保障制度层面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 本报记者 章海宁

责编:刘子瑜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