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4:07 来源:
| |
8月28日
综述
海淀多所曾接到取缔通知的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正常开学,政府“关闭”之举是否难以实行,会否改“关闭”为“整改”?开学之际,北京九万余打工子弟入学问题引人关注。本报记者近日对打工子弟学校分布较广的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展开调查。
海淀被取缔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开学
政府“关闭”之举是否改为“整改”未获证实;本报就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展开调查
本报讯 7月初,海淀区教委下文通知,全区不合法的37所打工子弟将全部关闭,15000余名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就读。记者获悉,多所曾被宣布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仍正常开学。海淀的取缔分流之举是否受阻,取缔是否将转为整改?记者昨日向海淀区教委求证,但未获证实。
据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管理通知透露,目前全市流动人口少年儿童近37万人,其中62%以上在公办学校接受教育。全市有未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239所,在校学生95092人。大多数学校办学简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要求区制定规范措施。在此背景下,海淀出台了规范打工子弟学校方案,计划关闭全区37所非法学校,将15000余名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读书。但取缔措施存在公立学校接受能力有限、学生不愿到指定学校读书等阻力。
据悉,上周开始,海淀区大部分被宣布将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正常开学,其中包括明圆学校、文华学校等打工子弟学校。记者昨晚致电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他们均表示已经正常开学,多数学校报到的学生人数基本没有变化。
此前,海淀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的做法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于8月15日发表题为“简单取缔打工子弟学校不是好办法”的评论,文中对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后,海淀1万多名打工子弟的就学前景表示了担忧,并称“主管部门应该先摸清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改造还是关闭”。
目前,按计划应被取缔的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开学,这是否意味着海淀区取缔令实行困难,已决定改“关闭”为“改造”?记者昨日未能从海淀区教委得到证实。
为什么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会遭遇阻力,分流学生究竟有什么困难。记者近日对打工子弟学校分布较多的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等展开调查,探讨取缔非法学校、分流学生之困。
■相关新闻
“打工子弟学校暂不强制关闭”
家长称,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答复取缔时再通知
8月23日,记者陪同3名海淀明圆学校的家长到教委反映情况。家长李先生说,他的孩子原来在县城上学,因他们夫妇来京务工,家里没有老人照顾孩子,只好把他带到北京。得知打工子弟学校将被关闭,学生将要分流到公立学校,他说,自己家经济条件不好,负担不起公立学校费用。
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接受记者采访,打工子弟学校和学生的事还在商议中。11时许,三名家长与教委负责人商谈后,李先生转述教委负责人的话说,打工子弟学校暂时不会强制关闭,这个学校(明园学校)没有宣布要关闭,现在还在开会商议,所以你们的孩子原来在哪里上学,现在仍去哪里就可以,真的要取缔时会再通知你们的。昨晚,李先生说,学校已于22日开学,孩子也已上课。
记者随后致电明园学校校长张歌真,张校长证实学校正常开学的消息,他说,海淀区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都已经正常开学,教委也没有给予明确的意见。他认为,由于公立学校的接收能力有限,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室、师资力量都跟不上。他建议海淀区一边逐步将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一边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整改。这样,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家长学生都有缓冲时间。
■朝阳措施
朝阳取缔先看能否分流
考虑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建民办公助打工子弟学校
本报讯 从9月初起,朝阳将对全区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检查,之后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具体的整改方案。据悉,朝阳目前还没有明确取缔任务,规范行动将以整改先行。
据朝阳区相关人士表示,根据朝阳打工子弟学校管理措施规定,“对存在房屋、食品卫生、消防等安全隐患整改不合格的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短期内无法达标的学校,且乡域内能够解决分流问题的未经批准学校”,将予取缔。
而具体哪些学校将被取缔,则要看9月初至中旬的检查结果。相关部门表示,9月初至9月中旬,朝阳将对88所学校、93处校址进行安全检查,房屋安全、食堂、班车、冬季取暖、消防等将成为检查重点。
“先服务后扩招,先指导后审批,先分流后关闭”是此次朝阳区对打工子弟学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对于确实需要关闭的学校,朝阳区表示将首先解决学生的分流问题。
调查一
“凑够路费,送娃回家”
学费从800元涨至两三千,种葱农户决定送三孩子回老家
学校名称:七色光打工子弟学校
所在地点:大兴区黄村
镇芦城乡学生人数:600多人
创办时间:2002年2月
面临处境:取缔
8月22日,停课后的第三天,大兴区黄村镇芦城乡12岁的学生杜红梅蹲在自家菜地里,与两个妹妹一起剥着香葱。穿过菜地,在一片茂密的树林背后,是三人曾经就读的七色光打工子弟学校。几经周折,学校如今已人去楼空。
“我要回老家了。”杜红梅说话时,一直低着头。放完暑假,子弟学校就被教委取缔了。她从河南来北京读书有一年半时间,七色光学校被取缔后,大兴区教委安排她们到离家4公里远的建业学校读书,但她们不愿意。“光学费家里就负担不起,而且还很远。”杜红梅说。
杜红梅的父亲杜领种了一辈子地,今年承包的4亩半地都种上了香葱,可频密的雨水让收成不如往年一半。为了生计,他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把香葱采摘好,运到新发地批发市场,卖4毛钱一斤。
“家里商量了一下,如果七色光不办了,3个女娃就得回家。”杜领无奈地说,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全家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七色光学校收费在300至400元之间,一家3个孩子就读只收两个孩子的费用,一个学期3个孩子只需要600至800元学费,家里勉强可以接受;而建业学校1个孩子就要收八九百元,“3个孩子得两三千元,家里根本负担不起”。
“孩子们想念书,而且成绩非常好。家里没电,她们就点着蜡烛看书。”杜领说。他希望学校继续办下去,但明知道这不可能了,所以准备凑够路费后,就送3个女娃回老家。“在老家,孩子念书是不花钱的,出个书本费就可以了,在北京不行,这费那费,贵着呢。”
■所在学校
花费十几万装修仍被叫停
七色光打工子弟学校因无办学许可证和存在安全隐患被取缔
杜红梅所在的七色光子弟学校建在一家工厂的废弃厂房里,有操场,有花坛,全校600多名学生。学校创办于2002年2月,分小学和初中两部分。全校老师10余位,都是外地人,多是大专学历,月薪900元左右。很多老师除早上辅导早读,放学后跟车保障学生安全外,还带有招生任务。学校要求学生有礼貌,与人交流讲普通话。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校在附近小有名气,加上收费低,有校车接送,生源逐年增加。
8月8日,刚刚投资十余万元对校舍进行装修的校长陈雅琴接到大兴区教委的通知,“七色光子弟学校必须关闭”,主要原因是,没有办学许可证和校舍存在安全隐患。
教委在下达关闭通知的同时,给学生家长发了传单,让失学的孩子去刚刚建立起来的建业学校就读。“一学期收费1000多元,绝大部分孩子都不愿去。”陈雅琴说,教委指定的分流学校只有建业学校一所。
陈雅琴说,为了让孩子能上学,她先与房山育才学校取得联系,但因为学费等矛盾,60多个学生只在育才学校读了四天书,就回到了七色光。随后,她租用一家废弃厂房,以工厂子弟学校的方式继续办学,并于8月16日重新开张,但3天后就被教委叫停。8月21日,教委联合城管下发通知,无论以什么名义办学,七色光都必须关闭。
此时,可家长们告诉陈雅琴,一些未被取缔的打工子弟学校门口贴出通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凡被取缔学校的学生,本校拒收。”
“孩子们只能去建业学校,其他学校都不收。否则就只能回老家。”陈雅琴无奈地说。
■接收学校
千元学费家长难承受
按照大兴区教委的通知,七色光子弟学校的学生可以去建业学校读书。但据家长们称,建业学校距家太远,且收费比较贵,家里负担不起。
在一份建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注明:该校占地14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能开设小学1至6年级18个教学班,开设课程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尽管如此,包括杜领在内的大部分家长仍不愿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读书,原因是路程远又没有校车,而且学费太贵。
另有家长提到,建业学校是一所新办的民办公助学校,后来才改为公办学校,学费一年要近1000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读这所学校,而且校舍是活动板房,他们有些担心安全。
调查二
学生半块砖头打乒乓
与其他学校相比这里教学条件已算不错
学校名称:马各庄京华希
望学校所在地点:金盏乡马各庄村
学生人数:1300多人
创办时间:2000年
面临处境:整改
8月22日下午的课间,朝阳区马各庄京华希望学校初二年级的苏少伟正在打乒乓球。球台是水泥垒的,球拍也非常“业余”―――对手拿着一块磨掉色旧球拍,他则用了半块砖头。与其他学校相比,这里的教学设施已算不错了。
苏少伟已经在这里上了整整一年学,他的父母是在比较了周边几所学校后,才为他选择这里的。“爸妈看了这里的食堂,还看了厕所。”苏少伟说,与其他学校相比,这里垃圾不乱丢,厕所也还算卫生。学校里有操场,可以打篮球和乒乓球。
三年级的黄姗姗和车跃同学则说,他们喜欢这里“管得严”,其他学校的老师“太温柔”。正因为如此,他们已经在这里连续读了三年书,也不打算转学。
记者看到,教室是红砖房,屋顶也是油毡的,还用砖头压着。校长方原说,学校创办于2000年,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场,虽然没有路,但由于人口不多,铺一条石子路就完全够学生进出。但现在,学校周边已经被废品收购站、喷涂厂房包围,紧邻学校还建起了一座水泥搅拌厂。过去的石子小路早已消失,通往学校的只有一条泥巴小路,晴天开车驶过这条坑洼不平的小路。
与道路一起恶化的还有饮水条件,由于住户太多,从水井通出的自来水常常中断,最近更是连续几天没有供水。目前,学校的供水全靠每天租用水车救急,学校为了存水准备了十几只塑料大桶,食堂里能装水的容器也全盛得满满当当。
■学校
分流数千学生存在困难
马各庄3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均超千人
8月22日,马各庄京华希望学校已经开学了。截至现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招收了1300多名学生,而在学校刚创办时,这里只有几百学生。学校共有30多个班,从学前班直到初中。
之所以把校址选在这里,是考虑到生源问题。方原说,直到现在,马各庄村的东、西、南三个方向不少乡村里的打工子弟学校仍然很少或者没有,这使得不少打工者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马各庄村。
据了解,在马各庄村里,分布有4家学校,其中一家为公立学校,另外的三家全部是打工子弟学校。这三家呈三角形分布的打工子弟学校,每校的学生量都在1000至1300人之间;惟一的一所公立学校里,全校300余名学生中有260多人都是打工人员子女。这样,整个马各庄村仅打工子弟学生就有近4000人之多。三所打工子弟学校中,一所属于无证学校,另外两所属于有证学校的分校,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称为实打实的有证学校。
外来人口的聚集,周边打工子弟学校的缺乏,以及公立学校接收能力有限、分布区域与外来人口居住区域不相适应,都成为促使马各庄打工子弟学校逐渐壮大的外在因素。
在朝阳区,类似金盏乡这样外来打工子弟聚集的乡还有不少,有的乡这样的打工子弟学生达到8000人左右。在短时间内,分流如此巨大数量的打工子弟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服务、规范并逐步改革、提升打工子弟学校的水平成为现实问题。
■家长
“选学校首先看安全”
由于有校车,家长认为路程并不是最重要
8月22下午,四年级张书林的父亲张自德来找校长,他是为了筹办学校的声乐团来的。张自德目前在一个乐器厂工作,看到普通公立学校里有乐团,他也希望孩子的学校也能组建一个。
“我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再像我一样只能给别人打工。”张自德为孩子选择这所学校前,对比了很多学校。他说,如果必须进行排序的话,他“选学校首先看安全,其次是教学质量,最后才是离家远近”。
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张自德为孩子选择了现在的学校。尽管张自德的家住在双桥,但他还是坚持让孩子上了这所离家并不近的学校。
调查三
为孩子转学与校长吵架
海清学校金五星分校被取缔,一学生母亲为孩子转学多方努力;该校尚有60余学生未能转学
学校名称:海清民工子弟学校金五星分校
所在地点:金五星水果批发市场
学生人数:500多人
创办时间:2001年
面临处境:被取缔,已经关门
11岁的小强(化名)最近心情很差,因为他升上四年级的计划几乎已经落空了。
小强原来就读的海清民工子弟学校金五星分校,在暑假前被海淀区教委取缔。而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海淀区艺术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名额已满,如果小强要到艺师附小就读,则不能念四年级,只能被安插进三年级班。一旦如此,这将是小强的第三个小学三年级。
一提到这事,小强便憋红了脸,大声说:“我不要念三年级了,念那么多三年级多丢人啊!”接着眼泪便扑簌簌地掉下来。
小强的妈妈庄女士看着儿子,一脸无奈。
一个幸运的学生
几年前,庄女士和丈夫从黑龙江老家到北京做起了水果批发的生意。去年,小强被父母接到了北京,送到了位于海清学校金五星分校。由于教程的差异,小强在海清学校多读了一回三年级。
今年5月,学校收到了海淀区教委的取缔通知,500多名孩子被分流到双榆树学区的四所公立小学,离小强家最近的,便是艺术师范附属小学,步行10分钟。
“我带孩子去报名,但校长说四年级名额满了,要上只能上三年级,这样我家孩子就上三个三年级了!”庄女士说,自己也尝试过带小强去其他几个学校报名,但几所学校距离都较远,加上小强晕车,艺师附小成了全家唯一希望。
在庄女士心中,为了孩子念书,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她哭着向校长求告,但对方的答复仍是没有名额。最后,她甚至和校长大吵了一通。
为了要让小强上理想的学校,庄女士与42名家长联名致信海淀区教委,要求让孩子就近入学。
接下来的几天里,母子二人目送了不少邻居把自家孩子送回老家。上车时孩子们的哭闹、大人们的无奈再一次刺激了庄女士:还要再试试!
她又多次找到校长,重申家里的特殊情况,一次、两次??????终于,校长被她的精神打动,正巧四年级一名学生离校,于是小强终于在8月24日报名成功!
“我的邻居中还是有很多家的孩子没找到学校接收,每天还有人送孩子回老家。”庄女士说,“我家孩子很幸运。”
一个艰难的学校
海清学校金五星分校位于金五星水果批发市场的一个小胡同里,胡同一米多宽,入口周围都是水果店。
长约30米胡同的尽头,一个狭长的小院、外加一排小平房,便是昔日的学生教室。胡同中段的一个院落是曾经的学校办公室,已经住进了新的租户,他们说,学校已经在半个多月前搬走了。
这所有500多名学生的学校,是回龙观海清学校的分校,成立于2001年,于今年5月底被海淀区教委下发通知取缔,7月份学期结束正式停办。而成立于1996年的海清学校总校由于已经取得了办学资格,没有收到教委的取缔通知,得以继续办学。
校长何永生觉得,这所学校被取缔,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资金短缺。他说,5年来金五星分校的经营较为惨淡,只能勉强维持,因此取缔通知下发后,他便痛快地把学校解散,自己准备专心于总校的办学活动。
尚有60余名学生无学可上
双榆树学区指定了四所分流学校,分别是北下关小学、向东小学、艺师附小和学院路小学。
自被指定接收停办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以来,四所学校都开始紧张地做起工作。
北下关小学已经将出租给外校的6间教室收回,正好够容纳从被取缔的海清学校等来的200多名学生;艺师附小和学院路小学将每班的人数扩大到了45人的极限,共接收学生约200名;向东小学是这四所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已经接收了近300名学生。
面对大批学生的涌入,各个学校都遇到了师资短缺、教材匮乏的难题。四所学校都一方面向上级教育部门求援,增补教材;另一方面,也开始自主招聘教师,以满足师资需求。
北下关小学校长表示,该校只剩六年级还能再招十几名学生;而其余三校负责人都表示,学校容量已至极限。
海清分校的孩子们大部分已经在四所小学报上了名,而据北京师范大学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学生组织“农民之子”的实地调研数据,尚有60多名学生因为接收学校名额已满无处可去。
何永生表示,对于未能如愿报上名的学生,自己愿意提供校车,助他们往返于回龙观的总校与四道口的家之间,保证每个学生都不会失学。
调查四
九成学生照常返校
明园学校是北京市首个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称因附近公办学校接收能力有限学生无法转校
学校名称:海淀明园学校
所在地点:海淀区肖家河
学生人数:520多人
创办时间:1995年6月12日
面临处境:收到了取缔通知,但因学生大多没能转学,依然正常开学。
“张老师,学校究竟能不能办下去?”昨日上午,初三学生周健的父亲,来到海淀明园学校缴纳学费,但他对周健以后能否在这里继续上学表示疑问。
北京海淀明园学校位于海淀区肖家河,是北京第一家获得办学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今年7月,该校收到了教委依法取缔的通知。但在8月22日,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转入公办学校,明园学校按照原计划照常开学了。
取缔学校照常开学
8月22日,500余名打工子弟的孩子陆续来校报到。这些同学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学校有什么变化,但一些陪同学生来学校的家长,纷纷围住了校长张歌真。
张歌真说,当时一些学生家长很是着急,都围着他问,报纸电视上都说海淀区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了,但现在好像打工子弟学校都开学了,到底消息是否属实,以后孩子还能在这念书吗,如果不能念了去哪念?
在当天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张歌真特意向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澄清,明园学校确实接到了依法取缔的通知,不过,现在仍然正常开学。他说,政府的决定是为了提高打工子弟受教育的环境,如果公办学校顺利接纳学生,明园学校将全力配合,并退还所有学费,作为校长的他肯定不会携款逃跑,请家长放心。
尽管如此,张歌真的手机仍不断响起,都是家长询问学生能否顺利在这里读书。
按公校标准难以达到
在取缔之前,张歌真已经感觉到了一些风声。
2006年4月26日,张歌真突然收到了海淀区教委下达的学校限期达标的通知,要求打工子弟学校比照公办学校办学标准予以整改,按此标准,学校必须有操场、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这里面的很多条件,对我们打工学校来说根本不可能达到。”
随后,教委通知张歌真去接受学校处理的听证通知。
7月4日,明园学校校长张歌真接到了海淀区教委专门派人送来的一纸决定―――依法取缔,张歌真一下子愣住了,“真就一下子被取缔了?”
取缔决定显示,经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实地查实,张歌真未经海淀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在海淀区圆明园西路河北新营甲231号举办明园学校,其行为属于违法办学,决定责令张歌真于2006年7月8日停止办学。
张歌真介绍,北京明园学校自1995年6月12日开办以来,已经经过了11年的风雨。
随着办学规模、影响的迅速扩大,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生效当天,海淀区教委派人把办学许可证送到了张歌真手中。张歌真说,这是北京市第一个正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
学生转校遇到困难
按照教委要求,明园学校的370余名小学生和150余名初中生将被分流到附近学校。但张歌真说,目前,有超过9成的学生,已经到明园学校报到,“转到公立学校的寥寥可数。”
教初三的张老师说,现在他们班还有没转到公立学校的,有同学家长去打听,但公立学校说学校已经满额了,招不下转来的学生了。
“总得让孩子有学上吧,学校违规开学也是无奈之举。”张歌真说,明园学校违规开学,其实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公立学校能否容纳所有打工子弟学生的问题。
他说,打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已经形成合理布局,公办学校的学生人数一般是500多,“再一对一地接收500多人,根本容纳不了。”
“相关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我们同样希望孩子们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但是一下子让他们进入公办学校并不大现实。”张歌真说,他8月23日曾给海淀区教委打了电话,说了明园学校违规开学的事情,教委并没有立即责令学校停止开学,而是答复说进一步研究后再做决定。
至于明园学校的下一步打算,张歌真说他不知道,只能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我心里很没有底,也许,打工子弟学校的灾难来了。”
8月29日
回应
海淀教委:非法打工学校一定要取缔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0:39:38 ? 来源: 新京报
同时将确保分流学生顺利上学;下月初开展摸底检查,现场为打工子弟办理公办学校入学登记
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龚村小学部的学生们在自来水管前接水洗漱。资料图片
本报讯 昨日,本报报道了海淀区被通知取缔的部分不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开学的消息。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士就此表示,对于这37所学校,教委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一定要取缔。但一切要先以学生上学为主。下个月,教委还将对这些学校进行摸底检查,教委人员现场办公,为学生办理入学登记,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入学。
部分学校有令不行
昨日,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已经知道了不少被取缔学校已经开学的事情。当记者询问“那为什么会允许他们再次开学”时,区教委称,不是允许,行政处理决定书在6月底已经下发了,现在是部分学校有令不行。有的学校在8月10日就开学了,其他大部分学校也都是8月份开学的,很多家长和学生并没有收到告知通知书。
记者询问称,是否由于取缔难度太大了,所以现在“取缔”已经转变为“整改”了?区教委称,不能这样理解。
9月4日进行摸底检查
据悉,海淀区教委将在9月4日进行一次摸底检查,进一步落实分流安置工作。教委人员将亲自到仍在开课的、未经批准开办的学校现场办公,再次下发告知通知书,并为学生办理到公办学校入读的登记。
海淀区教委的工作人员称,上次下发告知通知书是在7月份,由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放假、开学时间不同,当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收到通知书。这次工作人员会亲自到学校,将通知书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委的态度,促使学生尽快办理到公办学校上学的手续。
此外,由各个学校招生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也会随同检查组一起到各个学校,现场为学生办理入学登记,落实到具体哪一名学生上哪一所学校。对于“五证”(暂住证、务工证明、居住证明、老家无人监护证明、户口簿)不全的学生,教委也将为其登记入学,“一切都以先上学为主”,海淀教委表示,先让孩子上学是最重要的。
■热点释疑
1 贫困打工子弟入学如何保障?
海淀区教委:相关费用视同京籍学生给予减免
问:对于贫困打工子弟学生是否会出台具体的帮扶措施?
答:打工子弟学生进入公办学校后将面临伙食费、校服费等一系列高出原来学校费用的花费。对于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学生,教委和学校将视同北京户籍的学生一样,给予相关费用的减免。
目前针对打工子弟学生中的贫困生进行专项救助的具体措施正在研究之中。此前,主动到公办学校报名的学生不太多。这一方面与没有接到告知通知书有关,另外一方面,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教委的政策和信息不太了解。这次接收分流学生的每一所公办学校都设立了专人值班的热线电话,教委还设置了值班电话,专门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
2 接收学校是否能容纳分流学生?
海淀区教委:投入1000多万进行校舍扩建等
问:海淀区对打工子弟学生入学做了哪些准备?
答:目前,多数接收打工子弟学校分流学生的学校正在进行校舍改、扩建工程,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
海淀区东升中心学区这次将接收分流学生5000人,是接收分流学生最多的学区。而该区的永泰小学除成立了接收工作领导小组外,还调拨了一部分教师和返聘刚刚退休的教师回校任教。“市教委对校舍、班额都有明确要求,所以学校肯定要加派人手”,该校负责人称。海淀区这次共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于为分流学生购买课桌椅、教师办公用品以及校舍改、扩建工程。
海淀区教委“打工子弟学生入学”咨询电话:88487342
原因
学校暗压“取缔令”延误家长决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1:35:37 ? 来源: 新京报
本报调查造成分流之困五大原因,专家解读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为何执行难
漫画\丁华勇
前言:
7月中旬,海淀宣布关闭37所非法打工子弟学校,15000名学生将分流到公立学校读书。记者近日获悉,很多曾接到取缔通知的学校上周悄然开学,报到学生人数变化不大。为什么学生并未如期分流到公立学校?分流之举到底遭遇什么阻力?近日,本报和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志愿者们合作调查,寻找导致分流困难的原因,并邀请相关专家解读。
孙东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期在北京考试院担任法律顾问。从2002年起即参与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正规化与保留取缔规章的制定。
“国家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社会力量办校应该达标。只要教学软、硬件符合国家标准,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不但可以继续存在,而且在政策上还应享受较大优惠。但现实情况是,已经被取缔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都达不到教学标准,不能胜任培养人才的使命,一定要取缔。任何困难都不应成为保留不合格打工子弟学校的理由。”
储朝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及地方办学的实地调研。
“取缔不合格打工子弟学校 的政策在大方向上是好的,有利于学生接受正规的教育,也能够保证学生安全等其他问题。但现在的政策在执行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政策发布前的周密计划、实际情况的调研,以及出现问题后的政府与家长间的信息沟通、对家长的情绪疏导等没有做到位。”
原因1 信息缺失
家长临近开学才知取缔
「案例」
家长四处打听才知真相
海淀教委以《告知书》的形式,将关闭学校和分流方案的消息告诉家长。但《告知书》是委托打工子弟学校转发的,部分学校对教委取缔本来就有抵触情绪,没有将如此重大的信息告诉家长。许多家长是在临近开学,才获知信息,延误了寻找学校和决策的时间,也导致教委政策执行难度加大。
7月中旬记者开始调查此事时,海淀教委一直未通过大众媒体公布消息,多个打工子弟学校都捏着《告知书》未向家长散发。在香山温泉等地,几乎所有家长都不知道学校被取缔一事。家长李先生说,他是8月17日才从大学生志愿者贴在墙上的材料获知的,打电话到教委咨询,辗转10多个电话,才有人告诉他怎么回事。他随后到附近的公立学校咨询,因为正处暑假,几乎都是大门紧闭,根本无法了解到学校的招生情况。
「专家解读」
5月已发布取缔通知
孙东东:家长对政策的不知情、对分流指定学校的不了解,是信息缺失的两个方面。其实,政府在今年5月份就向不合格打工子弟学校发布了取缔通知,但学校的负责人没有及时向家长发布。另一方面,政府在打工者聚居地区贴有告示,不少告示被莫名其妙地撕了。另外,许多家长对这个政策的了解,是从打工子弟学校负责人那里得知的,有不少歪曲的内容。政府在与家长的贴近性上没做够,导致家长对政策片面理解。
储朝晖: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本身就身处体制外,何况是面临被取缔,它受政府的控制相对公立学校小,阻碍信息的自由更大。从这个角度看,政府采用的发布措施是失当的。政府应该更合理地贴近打工者家庭,比方说,通知进入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上门讲政策,这样应该能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
原因2 收费门槛
接收方要求“自愿”交助学费
「案例」
一小学要家长买办公用品
有的公立学校要家长“自愿”以“捐助基金”、“集资助学费”等形式向学校交纳额外费用,数额从1千元到数千元不等,而且不开任何收据发票。有的学校一律对家长表示名额已满,但随后却有交了“集资助学费”的小孩顺利进校读书了。
大学生志愿者调查发现,在田村、明光北里、肖家河和北坞村,都存在公立学校以额满为由,拒收政府安排的分流学生情况。一苏姓家长说,8月中旬开始,她到附近公立学校咨询,有的学校一听说是打工子弟学校的,立即就说学校名额已满。还有一所小学竟要求家长给学校购买办公用品(如打印机、电脑等),个别学校甚至明确要求家长交2000到上万元的“助学费”。这些乱收费的消息传开后,出现了以讹传讹。一些家长听信传言后,连咨询都不敢去。
「专家解读」
享受“两免一补”有条件
孙东东:我们曾经计算过一名小学生在北京和在老家上学的费用。结果发现,在北京更低。
北京对贫困农村生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得收费更低。至于有学校要家长交纳“捐赠”等费用,根据法律和北京市现行的法规规定,是违法的,家长可以直接向教育监察部门、纪检部门投诉。
储朝晖:“两免一补”不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的,是有条件的。只有该学区内的、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学生,才可以享受该政策。虽然现在北京收费已大为降低,但对于不少外来家庭而言,仍然不是小数目。
原因3 证难办
办齐“五证”才能就读公立学校
「案例」
办入学村委会搭车收水费
就读公立学校必须办齐“五证”(暂住证、务工证明、居住证明、老家的无人监护证明以及户口簿)。家长表示,要在当地和北京之间奔波,十分麻烦。家长郝女士说,有的学校要求“五证”齐全才能办借读证入学。例如,她在肖家河小学报名时,除“五证”外还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和“一证一卡”(2006年税票和房东证),“5证变7证,太麻烦了”。在北坞村,家长反映,办理租房证明时,甚至还要向村委会缴纳230元的“水费”。
「专家解读」
“五证”不齐暂交费可退
孙东东:在短时间内办齐“五证”,时间上有所紧缺,但现行的政策是,只要办齐证明,则不收借读费用;没有办齐,每学期只有200元的费用。现在的政策很宽松:办不齐“五证”,暂时交钱;办齐了,再把钱退还给家长。至于个别部门把“五证”复杂化为“七证”,是可以找有关部门投诉的。
原因4 学习基础
入学考试不合格不录取?
「案例」
一孩子不及格被拒入学
打工家长认为,入学考试是学校多收费或拒绝孩子上学的手段。而公立学校担心,太多打工子弟会影响整体学习成绩。
在双榆树,温泉等地,部分公立学校要求流动儿童参加入学考试。家长程女士说,上周她带孩子去明光北里附近几个学校咨询,某学校要孩子参加入学考试,随后说孩子考试没有通过,拒绝他们入学。“我觉得这样的考试是专门针对我们小孩的”。
「专家解读」
公立学校过剩师资可支教
储朝晖:很多农民工子弟的学习成绩远远好于本市孩子。公立学校以这种理由不接收外来学生是不合理的。另外,针对学校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实情况,可以在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建设公立小学。北京有大量过剩师资,只要政府投放资金建校,师资并不成问题。
原因5 受歧视
外地孩子受歧视是必然待遇?
「案例」
孩子受委屈回家不敢说
不少家长都担心外地孩子在公立学校受歧视。不管这种歧视是否客观存在,但在家长心中,这是必然待遇。
家长何先生说,他之前曾听老乡说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后,同学都不理他,没有人玩,受了委屈回家也不敢说。不过,他还是希望小孩能上公立学校,那里条件好多了,“环境可以慢慢适应”。
「专家解读」
关键在于老师教育引导
储朝晖:担心孩子受歧视,一方面是家长用自己的心理揣摩孩子的感受,客观上给孩子灌输了自己先天就受歧视的观念。
另外,生活条件的差异等问题,容易诱发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老师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城市孩子的家长也要多从好的方面想问题。
对话
]“需分流学生可能超过测算”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9 1:23:42 ? 来源: 新京报
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次实地检查后方做出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决策
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牵动了各方神经。
打工子弟学校负责人表示,不该“一刀切”。公办学校一方认为,政府应下决心根除非法学校。学生家长关心的则是,孩子可以到哪里去上学。虽然各方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
“实际需要分流的打工子弟人数,可能比我们之前测算的15000人要多”。昨晚,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缔区内37家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决策是经过多次实地检查做出的。
教委已做了分流、接收、资金方案计划
新京报:此前,海淀率先做出全部取缔区内37家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决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海淀教委:经过多次检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情况很差,连最基本的校舍安全都不能保证,学生的基本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要说师资、课程什么的了。
新京报:政策执行到现在,是什么情况?
海淀教委:我们3月份启动这项工作,先后经历了责令整改、听证会、告知通知等几个环节。教委内部也做了分流、接收、资金几个方面的方案计划。
新京报:在执行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海淀教委:首先,实际需要分流的人数可能比我们之前测算的15000人要多。因为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太大,有的学生上个学期在其他学校、这个学期就来这个学校了。
此外,有些家长还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和心理,真正到公办学校报名的相对较少。同时,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稳妥地实施。
新京报:政府部门有无应对困难的解决方案?
海淀教委:问题得一个一个解决,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现在,每一所接收分流学生的学校和教委都设置了专人热线,家长和学生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
将打工子弟分流到最近的公办学校
新京报:打工子弟会不会离公办学校太远,上学不方便?
海淀教委:分配方案中,我们是按照新学校与原校的位置来分配的,将学生分流到最近的公办学校。
新京报:一些人有疑虑,怕农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之后难以融入城市小孩中?
海淀教委:有些人对公办学校的概念有些误解。其实海淀区很多公办学校都处在城乡接合部,其中很多学校很早已经开始接收流动儿童了。
在那些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员自办学校中,很多没有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一些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不符合起码的上岗要求,校园活动不足,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们不能融入北京城市生活的因素,我们希望这些孩子到合格的学校来接受良好的教育。
新京报:看来你们对这个政策的执行很有信心?
海淀教委:我们一定会按照市里的有关要求,妥善安置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有书读,读好书。
「流动儿童家长」
“盼着孩子能在公办学校报上名”
陈女士,她的孩子原来在海淀区一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来自河南的陈女士一家在北京做水果批发生意,3个孩子原来在海淀区名为“新希望实验小学”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今年7月,该校被海淀区教委取缔,而陈女士的3个孩子没能在指定的公办学校报上名。目前,3个孩子在家等待补报名机会。
再报不上名就送孩子回老家
新京报:你觉得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是好事还是坏事?
陈女士:说不上好坏,我也不懂为什么好好的学校就不让办了。
新京报: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差,存在安全隐患,你肯定也担心孩子的安全吧?
陈女士:有的时候也担心。谁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但是公办学校贵呀、远呀。现在可好,孩子能不能上学还是问题,也没心思考虑办学条件不条件的了。
新京报:如果孩子仍然报不上名怎么办?
陈女士:如果再报不上名,我就把他们送回河南老家上封闭学校,生活上有老师照看。在老家,吃饭、住宿费用便宜,孩子考试分也高。孩子考大学还是要回老家考试的,在北京念出来的分数低,考不上好学校。
新京报:孩子要离开自己身边,会很想念吧?
陈女士:当然想啊,可我有什么办法?不能让孩子不念书啊。他们还小,一个12岁、一个10岁、一个8岁,都不懂怎么照顾自己,就盼着能报上名,要不然,忍着心疼也得送回去了。
如果孩子报上名还得发愁钱
新京报:孩子心情怎么样?
陈女士:很着急。他们自己想留在北京念书,一说回老家就生气,要不就哭。
新京报:不愿意回老家?
陈女士:当然啦,老家没亲人照顾,孩子们整年看不着爸妈,你说他们愿意回去吗?
新京报:你对孩子们补报名有没有信心?
陈女士:没什么信心,外来的孩子太多了,怎么安排得下?就算能留下上学了,这些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担心会受歧视,不如都是外地孩子在一起自在。
新京报:如果孩子报上名了,还有什么难题?
陈女士:钱呀。3个孩子,生活费、交通费、学校里这费那费,做套衣服都一百来块钱,3个孩子三百多,交不起。
「打工子弟学校校长」
“一纸取缔令有些超前”
张歌真,海淀明园学校校长
海淀明园学校位于海淀区肖家河,今年7月收到了教委依法取缔的通知。而同时,全区不合格的37所打工子弟学校将全部关闭。
公办学校无法接收所有打工子弟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政府的这一纸取缔令?
张歌真: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为了让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能够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客观地说,目前由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租来的,硬件和师资等软件都与公办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政府的一纸取缔令几乎关闭所有打工子弟学校,我感觉有些超前。
由于社会的发展,大量流动学龄儿童出现,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是弱势群体的自救行为,是适应了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的。专家学者是认可打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的贡献的。打工子弟学校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只能现阶段有。
新京报:你认为,政府这一纸取缔令,在执行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歌真:公办学校无法全部承受所有打工子弟的数量。因为小学生和初中生一般都是在自己住处附近上学,所以打工子弟学校往往开办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
以我们学校附近为例,一共有三四个打工子弟学校,每个学校都有500名左右的学生,附近也有三四个公办学校,每个公办学校的规模也是500名左右。现在政府让我们这几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转到那几所公办学校里去,但公办学校根本没有办法承受这么多学生。
应按实际取缔一批分流一批扶植一批
新京报:那怎么解决这个困难会好一些呢?
张歌真:既然一下子取消打工子弟学校有一定困难,还是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取缔一批,分流一批,扶植一批。那些办学条件差,影响教学质量、有安全隐患的要取缔,但可以把条件好的打工子弟学校继续办下去,要继续改善软硬件,让打工子弟有一个上学的地方。就算以后彻底取缔打工子弟学校也得有一个过渡。
新京报:站在你自己的立场,打工子弟学校实际情况与有关要求存在差距吗?
张歌真:差距很大。比照公办学校的办学标准,目前没有一个学校可达到的。比如操场,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都是在犄角旮旯里,校舍都很紧张,哪来的操场。再比如实验室,打工子弟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这个政策的实施前景?有信心吗?
张歌真:我觉得完全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目前很难实施下去。根本的目的是,要让所有的学龄儿童有学上。
「公办学校校长」
“公办学校装得下外来孩子”
李润华,石景山区衙门口村向阳小学校长
向阳小学是石景山区衙门口村惟一一所公办小学,能容纳约700名学生,目前在校生人数400多名。而该村同时拥有6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共有学生6700多人。8月15日,石景山区教委下发通知,除保留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外,该村另外5所民办学校一律取缔。石景山区的17所公立小学、5所合格民办学校成为指定分流学校,向阳小学是其中之一。
非法学校创办者夸大了学生的困难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政府对一些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取缔令?
李润华:这个取缔令非常及时,是件好事。因为非法打工子弟学校无论硬件还是师资,都无法和正规学校相比。
新京报:那你认为执行取缔令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润华:是被取缔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创办者们。不可否认,有些打工子弟学校客观上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打工子弟的就学问题。但这些学校本身条件过差。
从目前公立学校的容量看,完全装得下这些外来孩子;而上学远的问题,通过校车等也能得到解决;而且公立学校的收费并不像家长们听说的那么贵。
那些非法学校创办者为了学校能够继续存在,就夸大了学生们的困难。
接纳300个学生上课教室是够用的
新京报:这个困难应该如何解决呢?
李润华:政府一方面应该下决心根除非法学校,另一方面要多做家长、学生以及办学者的工作,把利害讲清楚。
新京报:向阳小学还能接收多少学生?
李润华:300人绝对没问题,首先教室是够用的。课本问题,一方面在向区教委打报告要求补充,另一方面也从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手里回收一些;而老师方面,老师们虽然辛苦一点,但教学质量肯定能得到保证。
新京报:你对这个政策成功执行有信心吗?
李润华:我对这个政策非常有信心。因为从根本上讲,这个政策是为孩子们好。
8月30日
动态
海淀教委:最晚寒假后分流完毕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0 1:08:21 ? 来源: 新京报
今日下午2时,本报记者与海淀教委共同值守咨询电话88487342,为面临分流的打工子弟家长释疑
昨日,石景山衙门口村科阳希望学校,孩子们正在照明不足的教室内上课。
本报讯(记者王荟)昨日,海淀区教委透露,公办学校接收分流学生的工作将会分批展开、逐步进行。具体实施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
从9月开始,海淀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但考虑到人员过多、接收能力有限等实际情况,部分学校将暂缓办理。最晚到今年寒假后,所有分流学生将全部到已经批准的学校就读。
海淀教委表示,分流接收学生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逐步到位,是否到公办学校就读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暂缓办理,但必须确保学生安全。对于那些愿意到已经获批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教委表示尊重其选择。教委称,打工人员的子女和北京的每一个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当然,对他们的教育更要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
今日下午2时,本报记者将与海淀教委有关负责人共同值守咨询服务热线88487342,为面临分流转学的学生家长解答疑问。
■相关新闻
数十家长向明圆学校索要告知书
称校方故意扣压告知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昨日下午家长们拿到告知书
本报讯(记者李立强)昨日上午,三四十名学生家长聚集在海淀区明圆学校门口,向校方索要海淀区教委下发的转校告知书。
据悉,告知书7月初下发到学校,应由学校转发给家长,但许多家长称并没有收到。一名来自河北邢台的家长说,他领着孩子到北宫门小学登记。但除“五证”外,学校还要求家长出示告知书。
昨日,家长们指责明圆校方为了不让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而故意扣压告知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对于此事,该校校长张歌真解释说,虽然区教委已经下达了转学命令,但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想让孩子马上转学。学校是怕万一突然关闭,无法办理相关手续,所以想提前把转学需要的手续办好。家长来学校办理手续时,学校一直在跟教委商量具体的操作手续。
在支教大学生志愿者和家长们的坚持下,下午2时许,这些家长们都拿到了告知书。
■石景山追踪
石景山两非法打工学校仍开课
区教委主任称不排除强制关停的可能;该区计划新建公立学校,保证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京就读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石景山区教委了解到,在该区已被下达取缔通知的7所非法打工学校中,目前仍有两所在开课。石景山区教委主任王兰芳称,教委现在仍以做办学者的思想工作为主,以期让其主动关门。但也不排除办学者拒不执行时,由城管等部门强制其关门的可能。
5所学校关停,2所有令不行
王兰芳称,目前该区只剩下衙门口村的科阳希望学校与树人学校仍在上课。衙门口村是石景山区最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据了解,石景山区此次指定了17所公立学校及5所合格的民办学校作为打工子弟的分流学校。
根据教委的测算,指定接收学校的容量完全可以接纳分流的学生人数,亦可基本保证大部分学生就近上学。目前这22所指定学校的学生报名工作进展顺利。
据区教委掌握的情况,也有部分家长已将孩子送回了老家读书,这使得接收学校的容量将进一步增加。
不排除强制学校关停的可能
昨日,石景山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以及城管等十几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亲自到这两所学校对办学者做工作,并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对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取缔通知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王兰芳表示,目前对仍在上课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仍以对办学者做思想工作、促其自动将学校关停为主。但如果办学者坚持拒绝执行取缔决定的话,也不排除通过相关执法部门强制将其关停的可能性。
计划新建公立学校确保分流
目前,石景山区正计划在该区北部建立一所能容纳4000人左右的公立学校,以满足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京受教育的要求。对距离学校远的学生,到时可采用正规校车接送的方式解决交通问题。
■分流措施
五措施确保分流学生顺利入学
石景山区教育服务大厅长期接待来访家长,要求三日内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给予答复
本报讯 为保证被取缔学校的分流学生能够顺利入学,石景山教委实施了五项具体措施。
措施1
放宽入学年龄限制
石景山区公立学校已将入学新生的年龄标准放宽至2000年当年出生即可,而原标准是2000年8月31日以前。对于已在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就学的学生,采取“即退即入”政策。
措施2
相关费用予以减免
如被取缔的学校已收取了学杂费而又尚未退费的,学生到接收学校报名时,只要出示原学校的收费单据,接收学校就不再收该生本学期的学费了。已在原学校缴纳书本费并领到课本的学生,若将领到的课本与原学校开具的收费单交给接收学校,则只需向接收学校补齐书本费差额。
措施3
放宽交纳证件与借读费时限
学生尚未办齐“五证”可先入校,暂不收取借读费用。在学期内办齐“五证”、出具免缴借读费证明的学生免收借读费,学期内仍办不齐证件的,则需交纳借读费,每学期200元。
措施4
对分流学生给予心理关照
倡导接收学校教师给农民工子弟营造温暖的就学氛围,要以《教育法》为准绳,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措施5
教育服务大厅接待来访家长
教委已在石景山教育服务大厅安排了值班人员,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有工作人员帮助来访家长解决问题。而且对解决问题有时间限制,一般要求三日内必须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复杂情况,要求三日内必须给来访者答复。
石景山区教育服务大厅地址:石景山区八角西街95号
采写 本报记者 姜斯轶 李毅哲 王荟 王佳琳 李立强
摄影 本报记者 薛? 韩萌
制图/丁华勇
接收学校调查
一个都不能少之接收学校调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0 1:20:15 ? 来源: 新京报
前言
前日,海淀区教委表示,37所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一定要取缔,将确保分流学生顺利上学。记者昨日从石景山区教委获悉,该区确定的7所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目前已经关闭了5所,剩下两所学校拒不执行取缔令,石景山教委表示,将不排除强制关闭可能。分流之举能否顺利进行?接收学校都做了哪些准备?分流学生数量是否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昨天,本报在大兴、石景山、海淀分别选取了一所接收学校进行摸底调查。
“再不够,会议室当教室”
负责接收250名分流学生的向阳小学将12间教室扩充为17间
“接收学生的困难,主要在于接收后对学生的教育。”公立学校向阳小学校长李润华对记者说,该校“邻居”科阳希望小学(非法打工子弟学校)接到取缔令后,向阳小学已接收了140名分流学生,按计划是250名。他最担心的并不是学校的容量,而是对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
李润华称,向阳小学目前在校的学生人数为426人。而科阳在校学生为1200人左右,扣除初中部和学前班,以及不在附近居住的学生数量,应该还有四五百名学生适宜到向阳小学读书。“目前已接纳了140人,我们保守地估计可接纳250人。”李润华称,现在科阳还在上课,等完全停课后,人数肯定超过250.为了接收这些学生,向阳小学将原有的12间标准教室扩充为17间,总容量达到了765人。但面对可能到来的大批原科阳学生,这样的容量仍显得有些局促。
“电脑机房等专业教室不能动,因为里面有许多设备。”李润华表示,“如果现有容量不能满足要求,就把音乐教室腾出,音乐课挪到礼堂去上;再不够,把会议室也腾出来;还不够,就向教委申请盖新课室。无论多困难,总有办法。”
李润华更担心的,是科阳小学的孩子在新学校的教育问题。他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养成教育”的内容,即缺乏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品德规范方面的培养。新生到来后,老师须长期将教育重心放在这方面。另外,农民工子弟大多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但北京市的正规小学,英语教育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起。要帮这么一大批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对话
“不会拒收基础差的孩子”
昨天,向阳小学校长李润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不会以成绩不好拒收孩子。
新京报:教委有没有给你们下达硬性的接收指标?
李润华(以下简称李):没有。250人的标准是根据学校容量与教委共同商定的。
新京报:接收这么多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打工子弟,你是否担心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李:小学现在还不讲究升学率。
新京报:可是有学校以此为由拒收学生。
李:那是他们在学校之间横向比较成绩,我认为这样毫无意义。小学教育更应该纵向比较,让孩子自己看到一天天在进步,这样不是更好?我不会用这样的理由拒收孩子。
新京报:你是否担心打工子弟与本地孩子难以融洽?
李:我原有的426名学生,只有不到100人是北京本地人。
新京报:对新来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是否有相应的帮助措施?
李:我们准备开学典礼时,发给每个孩子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欢迎你们,来自祖国各地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对孩子们的教育,要一视同仁。我还准备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基础差的孩子由老师重点帮助。差生中期末考试成绩有提升的,我给老师奖励,让老师有积极性。
新京报:政府对学校有拨款吗?
李:目前还没有。当下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上学,经费问题再和教委协商。
新京报:如果有拨款的话,最想用到什么方面呢?
李:太多了。首要的是扩充硬件,购进一批新电脑、更新一下操场跑道,其次要购进图书,充实图书室。
270人指标仅50人报名
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接收分流学生遇尴尬,家长不信任成最大障碍
接到大兴区教委的通知后,大兴行知学校校长黄鹤愣了一下:违规打工子弟学校取缔,270名学生分流到行知学校就读。“学校现在有1000多人,但实际上可容纳1500人,一直处于未饱和状态。在指标下达前,我曾向教委表态有能力接纳500名孩子,而且硬件与软件都已经配备妥当。”
实际指标与预计的相差一半,让黄鹤深感意外。可更没想到的是,截至昨日,270名学生中,只有50人到学校来报到,仍有100多个孩子辍学在家。
说到原因,黄鹤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现状不放心。他说,大兴行知学校于2004年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主要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是一所合法的、公益性的打工子弟学校。他说,很多城里人歧视务工人员,同时把这样的情绪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陌生。
此外,一些被取缔的打工学校又重新办班,偷偷招收以前的学生,造成学生回潮,不来指定的学校报到,因此,通知下发快一个月了,仅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入学。尽管如此,黄鹤依然热情地迎接了孩子们,对此,学校对前来报名的孩子没有要求任何条件。
黄鹤说,目前接送问题是打工子弟上学的一个瓶颈。公立学校没有校车,而大多数打工子弟没有交通工具,往往在学生上下课时,他们的父母正在劳作,没法接送孩子。因此,公立学校接收打工子弟实行起来有很多困难,此时,合法的正规的农民工学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保证孩子的接送,与学校里其他孩子相处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对话
“只有50人,感觉很无奈”
昨日,大兴行知学校校长黄鹤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学校接纳能力大有富余。
新京报:教委下达的分流指标与学校的实际接收能力相比,差距有多大?
黄鹤(以下简称黄):按照我此前对学校教室和师资的估计,至少能接纳500名孩子,而且我们的师资、教具和校舍均有这方面的配备。教委给我们下达的270人,目前学校仍有300多容量。
新京报:但实际情况是,只有50人来报名,你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黄:主要是家长对打工子弟学校不认可,不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
新京报:那你们打算怎么办理?
黄:很无奈。我们热情接待每个前来报名的孩子,不给他们设立任何条件。
新京报:接收大量打工子弟,你有什么担心,是否担心影响升学率?
黄:没有担心,因为行知学校本身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与学生的融合很自然,也很快。我没有考虑升学率,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才是我们办学的目的。
新京报:对分流出来的打工子弟有无特殊照顾?
黄:有的,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采取补课、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尽量让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
新京报:如果教委有资金补助,最想投入到哪里?
黄:据我所知,分流的学生如果去公立学校,教委会考虑拨一定资金支持;可去合法的农民工学校,教委不给资助。如果真要给我们拨款,我希望增加学校的硬件条件,包括网络、图书、教学光盘等设备的更新。
15间新教室迎接分流学生
每班初设35人,于寒假接收520余名分流学生,按农民户标准收费
昨天下午,海淀区北坞小学校园后的空地上,5排白色移动房屋即将竣工,所有教室全部坐北朝南。学校原有19间标准教室,新建15间。新教室将提供给寒假即将分流到学校的、来自不合格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由于新教室的面积比一般标准教室略小,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数量也比一般班级略有减少,初步设定为35人一班。照此计算,新教室可以接收525人。
按照当初制定的分流计划,北坞小学和附近的中坞小学将负责接收这一区域内被取缔打工子弟学校苗苗小学的分流学生。而根据昨天最新的统计,目前苗苗小学的学生数量在900人以上。“如果分流数量再加大,我们还可以再接收将近100人插班学习。”北坞小学校长司常水说,根据区教委的要求,所有分流的学生一个不能漏。
“客观的说,我们学校的收费并不高,甚至比打工子弟学校还要低。”司常水说,北坞小学的收费分为居民户和农民户,其中居民户略高于农民户。目前在这里就读的农民工子弟学生已经达到学校总生源的98%,他们都全部按照农民户交费;司常水表示,未来接收分流学生后,学校将一视同仁,也按照农民户的收费标准对学生收费。
补充教师数量是司常水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现在只有40名教师,即使他们每天把课排满,绝对承担不了分流后的教学任务。
据了解,补充老师主要通过2种渠道,一类是返聘退休老教师;另一类是依靠海淀教委人才交流中心的推荐,再经过学校考核聘用。但由于目前大量分流学生最终到校数量仍不确定,因此学校大批招收学校教师的工作还未全面展开。他说,招生和老师招收的高潮都会在寒假前后。
■对话
“至少需要补充20名老师”
昨日,北坞小学校长司常水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每间新教室将安装2台空调。
新京报:教委下达的分流指标,是否超出学校的接收能力?
司常水(以下简称司):没有,分流指标是考虑学校分流能力后确定的。我们目前的新校舍建设也是根据这个指标完成的。
新京报:如果实际接收超出了接收指标怎么办?
司:目前我们现有班级有的班额还不满,可以采取插班的方式安排。如果还是不够,我们想把老师的办公室改建为教室。当然,这属于极特殊情况下的非常举措。
新京报:接收大量打工子弟有什么担心吗,比如,升学率,或是和本地生源的融合?
司:我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现有的学生98%是外地人。
新京报:接收分流学生,政府有拨款吗?
司:有,新教室里的桌椅、黑板等其他教学设施,都是政府拨款购置的,以后,我们还将逐渐完善教室的电教设备,新教室将采用空调取暖和制冷,预计一个教室将安装2台空调。学校教学的硬件,必备的教学设备一定要配齐。
新京报:硬件完善了,那么师资力量呢?
司:对于分流来的学生,我们保证一视同仁,不仅所有课程要开齐,而且课程数量不能少,教学质量不能降低。从这个角度说,补充老师是很必要的。按照我个人最保守的估计,接受分流学生后,学校最少要补充20名教师,其中语、数、外老师为主,还包括音、体、美、自然科学等其他科目老师。另外,还要从老师中选出15位担任班主任。
采写 本报记者 姜斯轶 李毅哲 王荟 王佳琳 李立强
摄影 本报记者 薛? 韩萌
制图/丁华勇
8月31日
动态
三成来电家长不知学校被取缔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1 0:42:37 ? 来源: 新京报
海淀教委与本报记者值守咨询服务电话,海淀教委将发布二次通知作为学生入学凭证
昨日,大兴希贵文武学校的两名学生在操场上痛哭。当天,得知学校停办,百余家长欲讨回刚上交的学费。
本报讯 昨日下午,就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上学问题,本报记者与海淀教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负责人共同值守咨询服务电话88487342.在两个多小时、数十个来电中,大多数家长是询问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是否关闭、孩子要去哪里上学等,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学校取缔学生分流的事情不了解。
开学时差致通知不完全
半数以上的家长都表示不知道孩子要去哪里上学、如何联系新的学校,甚至还有的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是否被取缔。有的家长反映,学校一直没有将实情告诉孩子,也没收到过学校转发的告知通知书。如果不是看到报纸刊登的消息,都不知道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海淀教委社办科科长王才介绍,这几天接到的咨询电话大多都是咨询这方面内容的。由于一些学校放假和开学时间都比公办学校早,致使有一些告知通知书没有发到学生手中。近期,有关部门将再次集中力量,从学校和街道两个渠道入手,将告知通知书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最及时、准确的分流接收信息。
“赞助费”和“五证”成焦点
几位家长在电话中提出,转学到公办学校,是不是需要交纳“赞助费”,学费是否也要高出原来的学校。
根据有关规定,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无需交纳借读费,而本次关闭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将其中的学生逐步分流进公办学校,不涉及借读费和“赞助费”的问题。
“五证”问题也是家长们关心的焦点,由于一些来京务工人员职业并不固定,居所也时常搬迁,就业证和居住证的办理就有一定的难度。王才表示,五证不全也可先登记入学。
王才介绍,虽然双方的心情很焦急,但都保持了通情达理的态度,家长也表示了对教委工作的理解。王才说,设置咨询电话,到学校现场发放告知通知书,目的就是让学生和家长准确了解教委的工作思路和态度,双方合作,妥善解决分流学生的入学问题。
■来电焦点
1.通知何时到位?
家长:我们没有收到告知通知书,怎么才能收到?谁来发?
海淀教委:将于近期组织教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现场办公,将告知通知书发到学生手中,此外,还将通过街道下发告知通知书,确保学生和家长准确了解分流信息。
2 .公办学校有无门槛?
家长:孩子到公办学校就读,会不会有门槛?
海淀教委:没有门槛,对于这次分流的学生,五证不全也可先登记入学,教委会给孩子们妥善安排学校,凭借学生手中的告知通知书就可以进行登记。同时,希望家长尽量办理有关证件,特别是新生入学的。
3.公办学校须赞助费?
家长:到公办学校是不是要交赞助费?
海淀教委:不需要,收费将与北京本地学生一样。本次分流学生,不属于转学,同时也希望家长不要担心借读费和所谓赞助费,公办学校会严格按照要求,给学生发放收费卡,根据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收费,对打工子女和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此外,对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还可给予一定补助。
4 .怎样联系合法学校?
家长:学校关闭后,该去哪一所学校上学,怎么联系?
海淀教委:在即将再次发放的告知通知书上对这些内容都有明确的解释,凭借告知通知书即可在教委安排的学校办理入学登记。
■追问
外区打工子弟会否涌入海淀?
海淀教委人士担心,教育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孩子进入海淀
昨日,几位自称是石景山和丰台的家长也打来电话,详细询问了海淀区对于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政策。海淀区教委一位相关人士分析,该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流到公立学校后,可能会吸引大量其他区的孩子进入海淀。
对于外区家长的询问,这位人士解释,由于各区对于此项工作的具体步骤、措施不太一样,所以还需要这些家长向本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咨询。
海淀教委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有可能在这次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外区学生进入海淀区就读。因为,海淀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质量以及在本次分流接收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决心都是吸引外来人口进入的因素。此外,这位人士认为,流动人口的不易控制以及教育设施不能及时配套,都会导致流动儿童教育的系列问题。如公办学校教育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入学、新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等等。
大兴希贵文武学校操场,一名孩子依偎在大人身旁。
■大兴追踪
家长围堵打工子弟学校讨学费
校方称无力退还,大兴区黄村镇教委称已交学费者可凭收据就读该镇建业小学
本报讯 因为学校将被取缔,昨天上午8时,大兴区黄村镇希贵文武子弟学校内涌入百余名家长,要求退回之前收取的400至600元不等的学费,但校方表示,学费已用于偿贷和其他投资。镇教委在现场调解中称,分流学生可凭收据抵消在该镇建业小学的学费。
希贵文武学校位于黄村镇小陈庄一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院子里。昨天上午8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校园里一百多名学生家长和孩子,围在校长室门口高喊“退学费!拿钱来!”。
家长程立新说,他的两个孩子开学前分别交纳了400元费用,可前天晚上,孩子放学告诉他,学校不让办了。程立新说,附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大多在这里上学。
“我们是大兴区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我也不想学校被关,请家长们谅解。”被堵的学校负责人贾锐不断向家长解释,声音早已嘶哑。她说,1999年她开办了这所学校和一所分校,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一直未获批准。“
贾锐说,8月1日,大兴区教委发来整改通知,限其15天内达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并取得卫生、房屋安全、消防等合格证。“我一方面投入资金改进设施,一方面四处奔走说情。”8月18日,她接到区教委通告,称两所学校属于违法办学,必须关停。前日下午,黄村镇教委工作人员向学生散发了关停通告及镇教委主办的建业学校的招生简章,“但我真的没有钱还家长,收来的钱都用于学校投资和还贷款了。”
数十位家长反映,之前一直不知道学校已被撤消的事,“前一天晚上才看到告家长书,退费是一回事,孩子没有学上更让人心寒”。家长徐先生说,他当晚连续打了十几个电话找学校,附近几个学校都说招满了,最后只得把孩子送到离家较远的大兴行知学校。
昨天上午9时,黄村镇教委和当地派出所、城管等十几名工作人员赶到事发学校。镇教委主任周静兰现场召开家长会。她表示,希贵文武学校属违法办学,是该区27所撤消学校中的最后一所,必须撤销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至于300多名学生的去向,她表示,推荐家长选择建业学校。已在希贵文武学校交费的学生可携带收据赴建业学校报名,“那里400元学费就抵消了”。下午2时,学生家长陆续离开。
校长做房屋鉴定质疑撤校决定
大兴一打工子弟学校称撤并理由不充分,镇教委整顿方案同时指出该校周边卫生恶劣
本报讯 昨日,凭着北京市房屋鉴定管理所“安全房屋”的一纸鉴定,大兴区瀛海镇星赛伯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郑爱涛对她的学校被列入撤并对象提出异议:镇政府认为校舍是危房、不适合作为办学场地的理由不能成立。
星赛伯打工子弟学校位于瀛海镇中兴庄,由两排平房组成,成立5年了,目前有200多名孩子,老师十余名。撤并之后,孩子们被安排在瀛海镇怡乐村新建的经纬学校,距离星赛伯学校5公里。
校长郑爱涛拿出一份由镇人民政府做出的“清理整顿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工作方案”,上面指出,星赛伯打工子弟学校的房屋屋顶使用简易轻型楼板,结构简单,作为教室使用存在危险,不适合作为办学场地。“在拿到撤并的通知后,我立即向建委申请了房屋鉴定。”郑爱涛说。在一份北京市房屋鉴定管理所出具的报告上,记者看到:经鉴定,星赛伯学校内的房屋属于安全房屋。
郑爱涛说,她曾经将鉴定报告递交镇政府、镇教委以及区教委,但直到昨天,答复仍然是“必须取缔”,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执行,将采取强制措施。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镇教委的方案中“学校周边卫生环境恶劣,也是不适宜办学、列入撤并的原因”。郑爱涛表示,星赛伯学校是流动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卫生环境的确需要改善。该校已经逐步进行改善。
对此,瀛海镇政府一名值班工作人员说,关于撤并打工子弟学校,镇里已经成立工作小组,具体由他们来实施执行。昨日下午,记者未能与工作小组取得联系。
被取缔学校调查
被取缔学校教师不在安置之列”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31 1:57:03 ? 来源: 新京报
石景山和海淀两区教委均表示,关闭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后,教师去向问题未列入计划
29日,石景山科阳小学,一位老师在辅导学生写作业。学校被关闭后,老师的命运让人关注。
本报讯 “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后,教委对于学生有分流安置,那么对面临下岗的老师有无安置措施呢?”昨日,在本报记者与海淀教委相关负责人共同值守的热线中,一位自称是某被取缔学校的老师来电询问。对此,石景山、海淀两区教委工作人员均表示,教师去向问题,并未在教委的工作计划之内。
外地“代课教师”最缺保障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院的调查,打工子弟学校的“代课教师”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农来京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但无国家承认的教学资格;二为公立学校退休教师;三是正规大学毕业生,自己应聘到民办学校。该院副研究员储朝晖称,他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代课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讲与公立学校有比较大的差距。
储朝晖说,“代课教师”命运值得关注。他认为,外地“代课教师”是教师中最缺乏保障的群体,他们在家乡没有编制。此次取缔活动后,无论留在北京还是回到老家,都不会有相关部门过问他们的再就业情况。而北京退休教师本可以享受退休金待遇,学校被取缔后,他们的生活不成问题。他表示,经调查,取缔令估计至少让1500名教师失去工作。
储朝晖认为,虽然这些老师不属于北京市编制内,但取缔学校后出现教师失业是可预见的,政府应该适当考虑失业教师的安置问题。
“招聘教师一向自主进行”
昨天下午,石景山、海淀两区教委工作人员均表示,由于非法打工子弟学校招聘教师的工作一向都为自主进行,并不通过教委统一分配;而且这些教师多以外地人为主,并不是在北京市教师队伍编制内的人员,因此对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后,这些教师的去向问题,并不在教委的工作计划之内。
至于在非法打工子弟学校教书的北京市退休教师,两区教委工作人员都表示,本市退休教师有现有的退休金等作为生活保障,且退休教师已属编外人员,其去向也不应在教委管辖之列。
■链接
外来教师再就业者凤毛麟角
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科阳希望学校(已被取缔,仍在上课)陈副校长称,据他所知,在学校关停后能找到新的教学岗位的外地教师凤毛麟角。“有的已经找了其他工作,但继续教学的我还没有听说,”陈校长说,只有部分曾在打工子弟学校任教的北京市退休教师,被未取缔的学校聘用。
海清打工子弟学校金五星分校校长何永生也曾对记者表示,在该校被取缔后,除个别教学骨干被重新聘用,在回龙观海清总校继续任教外,其余教师已各自散去,有的回了老家,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大多数还在待业中。
●科阳希望学校
乔旭丽(女,39岁)
籍贯:张家口学历:高中类型:外来农村教师,无国家承认的教学资格任教学校:石景山衙门口村科阳希望学校(已被取缔,仍在上课)
职务:班主任、语文教师
“那里老师比我教得好”
农村来京教师乔旭丽有16年执教经历,她承认与公立学校老师相比仍有差距
乔旭丽1990年参加工作,执教16年。2002年到北京,在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的科阳希望学校任教。此前,她一直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的庙滩小学当语文老师,未被纳入当地的教师编制内。
在任教12年后,乔旭丽遇到了难题:丈夫在北京当司机,儿子在张家口一所中学上学,一家人三地分居,使她的生活显得孤单无助。2002年,她舍弃了原来的工作,来到北京,应聘到科阳学校当老师。
今年8月,科阳希望学校被石景山区取缔,虽然校长周书君还在坚持学校继续运转,乔旭丽也一如既往地教着学生,但学校被取缔的命运,实实在在地摆到了他们面前。
乔旭丽没有国家承认的教师资格证。而且,她既没有被纳入张家口的教师编制之内,更不属于北京教师,尴尬的身份使她继续从教的愿望越来越渺茫。
失业后的生活成了乔旭丽最大的难题。她目前工资每月900元,丈夫的工资最高时2000元,夫妻俩原本不到三千元的微薄收入,现在要被生生砍掉三分之一。而儿子正在上高二,正是用钱的时候。
除了生活,对学生感情上的难以割舍也让乔旭丽很难过。“学生们抱着我腿哭,我也舍不得他们。”乔旭丽沙哑地说,虽然自己做老师很长时间,但相比公立学校的教师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孩子去公立学校上学,也是好事,那里的老师会教得更好。”乔旭丽说。
■对话
不当老师做保洁?
新京报:你担心自己前途吗?
乔旭丽(以下简称乔):很担心,学校老师都担心找不到工作。
新京报:有没有可能去其他的打工子弟学校教书?
乔:人家要是缺人,我可以去试试,不缺的话也没办法。
新京报:想过改行吗?
乔:我已经39岁,还有什么工作适合我做?保洁?保姆?
新京报:老家呢?
乔:我不想离开家人。
●瀛海实验学校 大兴区
白老师(女,59岁)
籍贯:北京学历:中专师范类型:退休教师,被打工子弟学校聘用任教学校:大兴区瀛海镇瀛海实验学校(已被取缔,仍在上课)
职务:教务主任
“我帮他们提高办学质量”
有30余年公立学校教学经验的白老师退休后愿发挥余热
白老师原在大兴区瀛海镇的公立学校―――瀛海中心小学任教,有30余年教学经验。2002年,白老师按照年龄正常退休,在家赋闲。按照她的话讲,自己还想“发挥余热”。
瀛海镇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数量繁多,像白老师这样曾在公立学校任教过、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出现,就被众多打工子弟学校高薪争夺。所谓高薪,就是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
在聘请人才的角逐中,瀛海实验学校成了赢家,该校校长陈某将白老师请到校内做教务主任,而白老师对帮助打工者办学,也十分乐意。“他们的办学经验太欠缺,我应该帮助他们。”白老师说。
白老师认为,外来打工者将孩子带到北京,要让孩子接受北京的正规教育。如果打工子弟接受不到跟北京孩子相同的教育,那么这样的学校不办也罢。
她认为,自己退休后的使命,就是帮助这些办学者提高办学质量,让学生们体验北京的正规教育水平。
在白老师眼中,她现在所在的瀛海实验学校,从硬件上与公立学校没什么差别。“我原来的公立学校,教室里还点炉子呢,现在这个学校就有暖气。这样的学校怎么就‘硬件不合格’呢?”对于取缔令,白老师觉得不能理解。
“这所停了,还有没停的,只要有机会,我还要发挥余热,让更多的外来孩子们享受北京质量的教育。”白老师说。
■对话
我的工作刚进行一半
新京报:学校被停,您的生活有影响吗?
白老师(以下简称白):我有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
新京报:除了物质外呢?
白:感情上舍不得。我觉得我的工作刚进行了一半,还没有完成。
新京报:学校停办后有什么打算?
白:只要有学校要我,我要去发挥余热。
●瀛海实验学校 大兴区
焦健(女,21岁)
籍贯:北京学历:大专类型:大学毕业生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学校:大兴区瀛海镇瀛海实验学校(已被取缔,仍在上课)
职务:班主任,数学老师
首份工作上岗仅19天
大学毕业生焦健希望有机会到不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教书
在打工子弟学校当老师是北京姑娘焦健的首份工作,昨天,她在正式上岗的第19天时,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她应聘时,校长并没有向她说明学校已经接到取缔通知书的事实。
焦健在北京土生土长,今年夏天从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大专毕业,专业是法律。她原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她应聘法院工作惨败而归,找不到工作成了最大难题。
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劝她到大兴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应聘当老师。8月9日,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瀛海实验学校。没想到,她马上就被聘为该校的老师,还被委以班主任的头衔,第二天就正式上班。
焦健觉得自己的价值将在这所学校里得到体现。“虽然我不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但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信心。”
可是正式上岗几天后,她意识到了学校的存在危机,但她当时坚持认为,瀛海实验学校这样一所大规模学校,不大可能被取缔。
不过,焦健对自己的出路表示乐观,“好在自己是北京本地人,不像外地老师那样一旦失业,生活就无依无靠”。她认为,这次的工作经历可以丰富自己人生。
目前,焦健在北京大学攻读某专业的专升本课程,她打算一旦学校停办,就安下心来好好读书,等拿到本科学历后,再重新去各单位应聘。
■对话
学校外地老师居多
新京报:你感觉找工作比外地老师容易一些吗?
焦健(以下简称焦):对,我是北京人,相对容易。我还有大专学历,还有在读的专升本。
新京报:像你这样的有多少?
焦:有三四个。还是外地老师为主。
新京报:拿到本科学位后,还想到打工子弟学校应聘吗?
焦:有机会的话,可以考虑到不被关闭的学校应聘。
采写:本报记者王荟 王佳琳 吴晓晶 李毅哲 姜斯轶
摄影:本报记者薛? 实习生孙纯霞
9月1日
北京8000万整改打工学校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1 0:17:19 ? 来源: 新京报
尚有150余所未获审批,存在严重隐患且无法整改者将关停
在即将关停的石景山科阳小学,一个小男孩趴在教室窗边。昨日,市教委就打工子弟学校整改问题召开通气会。本报记者薛?摄
本报讯 开学前一天,北京市教委在打工子弟学校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市财政预计将投入8000万元,帮助那些学生分流确有困难但又未获审批的学校进行改造。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目前北京市有200多所专门为流动人口子女举办的学校,其中经过审批的只有49所,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经过审批。根据最新统计,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总数约37万人,其中在未经审批的学校中就读的学生大约有9万人,其他的几乎都在公办学校中。
线联平说,这些存在安全隐患、未获审批的学校,如果分流学生确有困难,市、区和办学者将共同出资改造。为此,市财政预计将拿出8000万元解决这个问题,该款项将随各区各学校的改造逐步到位。对于校舍、食品卫生和消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又没有能力整改的学校,要停止办学。停止办学学校的学生,各主管部门将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到公办学校或已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
线联平强调,此次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在区域内的流动人口子女能够有学上,有书读。在这个前提下,以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为原则,采取分流、规范的措施。“不是要把学校都关闭,把学生简单划拨到某个学校去。”
将于今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问题
外来学生人数多变难住教委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称目前只能靠经验数字,提供基本就学条件
据北京市教委透露,近几年北京市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数量有两个特点,一是增加快,二是起伏大。基教处副处长李奕说,2003年,流动人口适龄儿童数是24万,今年初统计是38.3万,但在暑期治理整顿中,最新的数字又跌到37万,因为在一些打工子弟较多的区县,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有的区县回流数量在几千人以上。
这给教育管理部门在规划教育资源时,提出了一个难题。就此,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
移动学校解决学生迁移问题
新京报:打工子弟学生的数量,变化快,幅度也比较大。一些区县在建立打工子弟学校时担心,校舍建设少了,怕不能满足需要;建多了,将来学生大量回流,又会造成校舍闲置。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线联平:这件事是个难题。事实上,很多打工人员的流动情况非常复杂,有的打工者这个月可能在朝阳,下个月呢,也许又转移到海淀或者丰台,住所也经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建设学校很难。
目前的做法基本是依靠经验,按照每年大概的学生数量,提供基本条件。有的是利用公办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施,扩建一些,有条件的就办几所流动学校,这样的学校可拆,将来要是换了地方,还可以再用。目前就是采取这样办法。
去年市级财政就拨款750万元,在流动人口子女比较集中的几个区,例如朝阳、丰台、大兴和昌平,建了5所可以移动的接收打工人员子女的专门学校。如果本地区学生进行较大迁移,学校可以随着学生的流动而迁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变化动因多
新京报:对于打工子弟学校的整治非常复杂,你认为对教委而言,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线联平: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以预测有多少外来人口的子女要在北京学习。开学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打工子弟来到北京,不好预测。这是增加的因素。
另外还有减少的因素,就是各地也在落实义务教育法,如果当地对孩子提供的义务教育条件更好,外来人口子女考虑到生活成本等问题,也许会不来北京,也有可能。对于未来的来京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向,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佳琳(除署名外)
■求解
流动人口信息年底实现共享
有助于教育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信息
本报讯(记者杨华云)北京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8项电子政务重点工作,将在年底完成。昨日,在北京市委召开的北京市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炎透露。
市信息办电子政务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也不准确,公安部门有,民政社区、医保社保和计生委等很多部门都有流动人口信息,全市有多少流动人口,谁都说不清楚。正在建设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北京到底有多少流动人口就比较准确了。这将有助于教育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信息。
该负责人还透露,今后的管理模式将是北京所有流动人口信息统一由一个部门登记。流动人员必须先出具登记,才能办理求职等各类事情。目前正在设计一个统筹方案。
今天是开学的日子。北京数十所打工子弟学校,因为未达办学标准被取缔。上万名孩子将分流到公办学校和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了解自己即将就读的新学校,本报将海淀区和丰台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分流工作方案》刊登如下。
海淀取缔学校学生分流方案(小学)
海淀取缔学校学生分流方案(中学)
丰台取缔学校学生分流方案
注:据海淀区教委介绍,从9月开学,海淀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最晚寒假开学后,所有分流学生都将全部到已经批准的学校就读。海淀区教委表示,分流学生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是否到公办学校就读,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详见本报8月30日A09版)
9月2日
动态
海淀36公办学校接收分流学生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2 0:42:11 ? 来源: 新京报
开学当日有学校接收人数超标过半,也有学校暂无分流学生报名
戴着迎新小黄花的韩磊在练习少先队礼,他是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动作有些不标准。昨日,海淀区36所公办学校开始接收分流学生。
本报讯 开学当日,据海淀区教委介绍,该区共有36所公办学校开始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另有两所学校将于一两日内开始接收。本报记者在海淀、丰台多家分流学校调查发现,有的公办学校接受情况顺利,有的则没有一名农民工子女报到,还有不少家长没有让孩子去计划接收的公办小学,而是选择了其他将被取缔的学校。
海淀艺师附小 超标接收70名孩子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接收分流学生已经超标。
据海淀艺师附小教导处刘主任称,目前该校已经接收了170名农民工子女,而预计人数是100人左右。现在该校几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已超出了海淀区要求的45人以下标准,达到了北京市每班48人的上限。其中以中低年级学生的数量最多,接收的三年级以下农民工子女占接收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刘主任表示,8月31日开学以来每天仍有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来校报名,目前学校仍在尽最大努力接收这些孩子。
清河一小分校 分流学生无人报名
而有的小学却没有多少分流学生前来报名。如海淀区清河一小分校原计划接收520名北京社会小学的学生,但在开学首日,没有一个分流学生前来报到。
据清河一小分校林校长透露,之所以没有一个分流过来的民工子女来报到,大概和北京社会小学于8月2日提前开学并收取了学生的学杂费有关系。林校长表示,尽管清河一小分校校舍、师资规模比较有限,但是因为有政府的支持,还是很愿意接收并欢迎来自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7月11日前,他们曾就接受事宜通知过北京社会小学,也有一些家长来咨询此事,但是7月11日后到开学前两天,几乎没有人再咨询或者登记。
据林校长猜测,可能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被分流的消息或者被分流到哪所学校。9月4日,清河一小分校全体教职员工会亲自到北京社会小学发放告家长书。
在海淀区前八家小学,该校是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分流学校,昨日,记者没有看到一个来自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学生。据校长介绍,因为校舍改造等原因,这个学期该校暂时不能接受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学生。海淀区教委已经批准该校的这一从下学期开始接受从民工子弟学校分流过来的学生。
此外,被取缔的文华小学和明圆学校均照常开学,入学人数还略有增加。
丰台京奥双语学校 部分学生转其他非法学校
昨日记者在丰台区被取缔的京奥双语学校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并未按计划到槐房小学报名,而是转投另一所即将被取缔的尚德育苗小学。槐房小学校长辛洁拒绝透露该校目前的接收情况。据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分流工作方案》,该校计划接收500名外来人员子女。
海淀区师艺附小开学典礼上,一个新转来的小女孩伸了个懒腰。该校已超标接收170名孩子。
■调查?海淀
通知迟到致孩子远道读书
海淀区教委称正尽快搜集信息,将发布二次通知
本报讯 5岁的郭宇杰现在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车去新学校了,因为妈妈觉得转入公立小学“办五证太麻烦”,只能选择打工子弟小学。郭妈妈不知情,没有“五证”,打工子弟仍然可以就读海淀的公立学校。对于“分流通知书”发放不到位的问题,海淀区教委表示,他们将尽快尽量搜集孩子们的信息,近日就将通过街道和在分流学校告知家长。
今年5月,离郭宇杰家最近的海清学校金五星分校被区教委取缔了。由子弟小学转入接收的公立学校需办齐暂住证、户口本、务工证、居住证以及户籍所在地的“无监护证明”,因嫌办证麻烦,郭宇杰选择了离家远的海清学校回龙观总校。
在记者调查的10位外来人员中,仅有两位将自己的孩子顺利转入公立学校,其他均选择了打工子弟学校,理由都是办证麻烦。家长李先生说:“听说要遣散,不过既然学校还开,我们也就接着上,不知道到哪里去办证,太麻烦。”
事实上,海淀区有明确通知,分流的孩子即使“五证”不全,一样可以进入公立学校。昨日,海淀区副区长赵建忠表示,在通知环节上,还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譬如,告知书不应该由打工子弟学校转交,而应直接给家长。“我们对少数打工子弟学校的抵触情绪估计不足,也有极个别的学校受利益驱动,扣押给家长的告知书,这让分流工作很被动,还有就是工作量太大,进展比较慢。”
昨日,海淀区教委有关人士表示,他们正在尽快搜集孩子们的信息,近日就将通过街道和在分流学校告知家长。
■调查?丰台
部分分流学生转投其他非法学校
家长担心丰台槐房小学下学期仍将收取借读费
本报讯 本应转到公立小学就读的孩子,却不按分流方案报名,相当一部分家长选择了另一所即将取缔的学校。记者昨天在丰台区槐房小学调查发现,一些家长对该校“当年免交借读费”仍有顾虑,也有家长表示“以后收不收借读费以后再说。”
“我们班只转来了两个新同学”。昨天上午,槐房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李彤(化名)说,“都是从打工子弟学校转来的。”
一位家长说,8月23日,丰台南苑乡槐房村京奥双语学校被教委取缔。区教委和南苑乡政府要求家长在8月28日、29日到当地公立槐房小学办理入学,并注明“本学期免收借读费”。但是不少孩子去的是同样面临取缔的尚德育苗学校。
记者来到了尚德育苗小学,校门前挂着“尚德育苗学校招生”的大红横幅,而门口却贴着教委勒令其停办的通知。
“我们学校是无证办学,但正在争取获批,”学校负责人周树毅介绍:“京奥双语学校被取缔,大量学生转投尚德育苗学校,到8月18号勒令停办时已有500多名学生报名。要不是不让办了,至少能招1000.”
周树毅说,学校当时停办了,但还有孩子来报名,“我们左思右想,学生不能没学上,一周后还是恢复了教学,上一天算一天吧。”记者随机调查,从京奥双语学校转到该校的学生,三年级一班有6个,四年级二班有4个,五年级一班有7个,均为流动人员子女。
几位家长表示知道尚德育苗学校也将被叫停,一位康姓家长说“周围没有合适的学校,听说这里教育质量不错,总不能让孩子失学啊。”对于为什么不去槐房小学,有家长说,学校只免本学期2千元借读费,“以后呢?”也有很多家长说,免借读费只面向被取缔学校的学生,不包括其他打工子弟。
昨日下午,槐房小学校长辛洁拒绝透露分流的情况。记者在该校门外遇到一位许姓家长,他表示自己三个孩子都从京奥双语学校转来,“原先要收借读费,想进都进不来,现在拿着京奥双语学校的证明就免交借读费了。”这位家长说,“将来收不收借读费以后再说。”
■特写
小韩磊的“第一次”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11岁的韩磊早上5点就起床了。今天上学的路,和往常不同了。
韩磊原来上的海清打工子弟学校关停了,新学校是海淀区艺术师范附属小学。韩磊没想到,在这里会有那么多“第一次”。
第一次戴迎新小黄花
艺师附小四年级只有一个班,接收了7名像韩磊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每一个新入学的孩子一样,班主任唐老师在韩磊胸口上戴了一朵向日葵形的小黄花,寓意是“快乐成长”。韩磊在座位上特别安静,只是时不时摸一下小黄花。“我第一次戴小黄花”,韩磊说:“回家后要把它摆到电视机上天天看。”当摄影记者举起相机时,韩磊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很“酷”地摆出“胜利”的手势。
第一次参加升旗
昨天,韩磊还第一次参加了升旗仪式。一百多名新入学的孩子排成了一个方阵,韩磊站在当中,一脸兴奋。他的队礼不标准,国歌也跟不上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我会努力学的,”韩磊说:“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操场,原来的太小了,我从没参加过升旗仪式,也没有体育课和课间操。”
第一次遇“不打人的老师”
班主任唐老师是韩磊在新学校里最喜欢的人之一。“唐老师不打人”,韩磊说,原来无论在老家还是在海清学校,老师经常体罚,最厉害的是用教鞭打手心。而新学校的班主任从来都和蔼可亲,批评也不让人害怕。
“我很喜欢新老师和新同学。”韩磊说,一定会珍惜新学校的时光。
采写/本报记者李立强 姜斯轶 吴狄 吴晓晶 王荟 实习生徐晓芳 左谚
摄影/本报记者薛?
对话
海淀副区长:接收打工子弟没有期限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2 1:36:41 ? 来源: 新京报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办学首先要保证孩子安全,认为有些不合法学校受利益驱动抵触整改
●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我晚上真的睡不着觉,追究我们的责任事小,孩子的安全事大。
●我们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可能有些环节还是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
●学校有困难,政府解决。无论教师还是教室,有三个副区长负责做这个事情。
■对话动机
昨日一早,海淀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赵建忠参加了巨山小学的开学典礼,巨山小学是一所以打工子弟为主的公办学校。新学期,北京市包括海淀区在内的很多中小学都多了一些新面孔―――来自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今年7月初,海淀区全面取缔不合法的打工子弟学校。刚刚放暑假的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收到了海淀区教委发的“停办通知书”。此前,他们被通知整改和听证。全区39所打工子弟学校,只有两所获准继续办学。
37所将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共有15000多名学生,海淀区计划将其全部转入附近的25所公立学校,如此大规模地安置打工子弟学生在北京市尚属首次。
海淀区为什么要全面取缔这些学校?学生分流是否顺利?就上述问题,昨日上午,赵建忠接受了记者专访。
昨日,海淀区副区长赵建忠在谈论如何解决打工子弟上学时表示,接收打工子弟学生没有期限。
“不合法打工子弟学校让我睡不着觉”
新京报:海淀区全面取缔不合法的打工子弟学校,出于什么考虑?
赵建忠:从今年3月9日开始,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等12个部门对辖区内的39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新京报:严重到什么程度?
赵建忠:触目惊心,催人泪下。说实话,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我晚上真的睡不着觉。
新京报:是关乎政绩?
赵建忠:追究我们的责任事小,孩子的安全事大,北京有的区县就曾出过事。不管什么理由,得首先保证孩子的安全。
新京报:外界一直有质疑,海淀区取缔这些学校前期准备不足,比较仓促?
赵建忠:我们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譬如调研。对这37所学校,调研认为安全隐患突出,整改难度太大,作出了停办决定,当然这不是一刀切。区教委还实地测量了拟接收打工子弟的公办学校和拟整顿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的距离,估算公办学校教室的容量,是扩建还是修缮?需要多少经费,调研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新京报:海淀区的打工子弟学校是如何产生的?目前的状况如何?
赵建忠:这些学校的产生、演变是随着流动人口增加而产生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社会造成的户籍制度、公办学校入学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海淀打工子弟学校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的,后来有的区县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就流入海淀办学。海淀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数不合规,这个“规”指北京市的基本办学标准和安全标准,只有极少数经过整改,可以达标、合格。
“打工子弟学校不合要求,补偿于法无据”
新京报:区政府对于打工子弟学校如何管理呢?
赵建忠:首先因为它是非法的,政府不可能监督也无法追加投资,否则就是承认它了。很多学校我们根本不知道就办起来了。当然,能达到要求的学校当然承认,这是我们的愿望。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向行知实验学校、明圆学校两所流动人口自办学校颁发了办学许可证,纳入教育主管部门日常管理范围。但是,大部分学校就像一个没有登记注册、没有营业执照的企业。
新京报: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政府投入资金整改打工子弟学校比公立学校接收打工子弟可能要低,政府有没有从这方面考虑过?
赵建忠:很多学校是改造都不可能合规定的,我们不可能放心让孩子去那上学。有些学校建在等待征用的土地上,有的土地已经有规划,可能马上拆迁,明显不能在那里办学。如果视而不见,那才是不负责任。
新京报:那是不是意味着政府还是默认其存在?
赵建忠:不是,情理还是要分开,这种行为值得帮助,并不表示就是合法的。
新京报:有些学校校长认为,打工子弟学校为政府解决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作出过贡献,他们提出,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
赵建忠:我们始终认为他们不符合办学要求,从来没有认可,怎么补偿呢?于法无据。
新京报:有专家提出疑义,虽然教师不在编,但政府在做出这个取缔分流的政策时,应该对教师的安置问题予以考虑?
赵建忠:如果校长负责的话,应考虑安置教师。公办学校教师都实行聘任制,也是可以商量的。问题是这些教师有没有资格和能力,首先要重新认定资格。政府还正在筹备一所专门的打工子弟学校,正在做方案,对合格的教师也可以考虑。
“政府确有不周,告知书应直送家长”
新京报:关闭37所打工子弟学校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将分流到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有这么大容量?
赵建忠:从我们的公办小学容量看,接收两万人没有问题。但是,这是宏观上讲的,没有说到布局。我们大的存量在北部地区,但是,流动人口大多数在城乡接合部,要实现就近入学,就需要我们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修缮和扩建校舍。
新京报: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分流学生,去公立学校报到的没有预想的那么多,主要是什么原因?
赵建忠:进城务工人员不知情、不理解,对接收学校还存在疑虑;某些流动人口自办学校为利益驱动,存在不配合的抵触行为和一些误导家长的行为,这一点你们媒体也做了报道。
新京报:从8月份开始,有部分舆论倾向于同情打工子弟学校和孩子,还有质疑海淀区关闭打工子弟学校的政策,是否觉得有压力?
赵建新:昨天我看凤凰卫视的报道,让我吃不下饭,感觉政府的工作被人误解了,声音没有发出去。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情弱势群体、同情孩子是人的良知和本性,我也一样。首都大多数媒体都做了全面、客观报道,对做好未经批准自办学校的安全工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要看到的是,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是有利益诉求的。极个别的学校对这次整治用各种办法抵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办学宗旨。
新京报:有媒体质疑,政府在后续的服务工作没有安排到位的情况下,就将学校关闭,认为推行有些仓促?
赵建忠:不是仓促,我们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新京报:今天已经开学了,但仍有不少家长没有拿到告知书,有专家认为政府服务不到位?
赵建忠:但可能有些环节还是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告知书不应该交给打工子弟学校转交,应直接给家长。最初,我们对少数打工子弟学校抵触估计不足,本来我们很充分相信这些学校的,但极个别学校受利益驱动,扣押我们给家长的告知书不发,这让分流工作很被动,有的家长一直到开学还不知道消息。我们的工作人员下去散发,但工作量太大的,进展比较慢。这里确实有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打工子弟今后入读海淀应设置门槛”
新京报:解决15000名外来人员学生需要多少财政投入?
赵建忠:海淀区已先期拨付1300万校舍扩建和修缮费用,后期总投入是3000多万。
新京报:3000万元够吗?
赵建忠:如果不够还会追加,我们区每年财政保持10个亿的增长,既然我们已经作出这个承诺,即使没有财力,也会想办法。给负责接收的25所学校,都下了政治任务,必须接收,学校有困难,政府解决。无论教师还是教室,有三个副区长负责做这个事情。
新京报:解决好了这15000名学生,政府有没有担心形成“热岛效应”?也就是北京市其他区县,或者其他省市的打工子弟都来海淀享受免费、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造成学生无限扩大的局面?
赵建忠:确实有考虑,我们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开这个口子。“热岛效应”已经有苗头了,有外地家长向教委询问,有的学校已经有刚来的外地孩子。现在这15000人,什么证都不要,这么宽松的条件就是为这些孩子。但以后,政策还得严格,为海淀的建设做贡献,我们会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父母不是来这里务工的,就不行了,五证是必要的。
新京报:那你会如何设计这个门槛?
赵建忠:比如有没有监护人,是否承担了监护责任,因什么来北京,得有一定的证据。否则,北京人口有限的财力,有限的资源无法承受,另外,纳税人也会有意见。
新京报:教育经费是按照户籍进行投入的,海淀区跟流出地就教育资金有无协调?
赵建忠:很难,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巨山学校,学生来自22个省市,怎么协调?基本上不可能。
“25所接收学校不存在条件差异”
新京报:有家长和教育专家提出教材匹配的问题,并且担心这些孩子基础差,会不会跟不上班,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赵建忠:我想澄清家长们普遍的一个顾虑,那就是教材不衔接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多虑了。因为所有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教材都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订的,高中入学考试、全国统一高考都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命题,而不是根据教材。
另外,这些孩子都非常聪明,相对城市孩子,他们更加刻苦,而且是小学阶段,学习刚起步,能差哪里去呢?我认为,教育质量掌握在老师手中,不是孩子身上。
新京报:有人说接收这些学生的25所公办学校就都是“差”学校?还有家长害怕外地孩子可能会被本地孩子歧视。
赵建忠:我举今天的例子,巨山学校今天开学,一进校门,欢迎横幅上面三个大字“你能行。”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公立学校是什么态度。把外地孩子分散到每个班,受大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更快地融入城市孩子中。对城市孩子和打工子弟学生都有好处。
指定的25所学校是政府的规划,15000学生,不可能让大家全部自由选择,那就乱了套了,家长可能也会无法选择,没有目的。这些学校地理上也更适应于流动人口。
而且,我认为海淀的学校差异没有这么大。现在海淀区共有5万多孩子,35000人就分散在海淀各个学校,包括所谓的重点好学校。
“关闭打工子弟学校将设期限”
新京报:据了解,还有部分打工子弟学校照常开学,这些学校的关闭有最后期限吗?
赵建忠:没有设最后期限,我们也没有下取缔令,只是告诉他们不符合办学条件,应该停止办学。
新京报: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这些学校一直不关闭也可以?
赵建忠:不设最后期限不等于没有期限,现在没有一所被强制关闭,因为学生还没有分流完。我们给一个时间段,但期限不是9月1日,但这个期限不会太长。
新京报:到时会有强制措施吗?
赵建忠:到一定时候,政府肯定要采取措施,不能看着学生在危险中上课。但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一个部门取缔不了学校。
新京报:那不是很尴尬吗?
赵建忠:政府会通过出租房屋管理、辖区街道乡镇等方式综合治理。但公立学校接收打工子弟学生是没有期限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立强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浦峰
9月5日
海淀缓发分流入学通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5 1:15:36 ? 来源: 新京报
副市长赵凤桐视察海淀打工子弟学校,要求学校注意安全
本报讯(记者李立强实习生左林)昨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和市教委、海淀区相关负责人,到海淀区两所未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视察,而海淀教委本应于昨日发出的分流通知暂缓发出。
市区领导叮嘱注意安全
海淀区张北希望小学和桃园育英学校的负责人称,昨日上午10时许,约20来名市、区领导到两校检查工作,这两所学校都是海淀教委指定应关闭的未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同行的海淀教委负责人介绍,来宾有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赵凤桐。随行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城管、当地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以及出租屋管理者。
两级领导主要询问了学校的人数和安全状况,并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张北希望小学的董校长说,赵凤桐仔细察看了校舍后说,房子质量不好,一定要注意安全。两级教委的负责人均未就是否立刻强制关闭未经批准的打工子弟学校明确表态。
在桃园育英小学,视察的领导询问更详细,包括学校收入、学生人数、校舍以及取暖情况。校长刘观娥说,视察的一名主要负责人表示,对打工子弟学校,应扶持一部分,取缔一部分不合格的,不做一刀切,并嘱咐刘观娥先好好开办学校,加强管理、注意安全,至于下一步究竟是否取缔、何时取缔,还要等待政府进一步通知。
分流通知发放等候指示
知情人证实,赵凤桐是周日起到海淀了解相关情况的,市教委多名主要负责人陪同。昨日下午,海淀教委社教科一名负责接受咨询的负责人证实,原定9月4日向第一批学校下发的遣散分流通知暂停发放,具体如何处理、何时处理都还待上级指示。
■相关新闻
蒲公英中学获助教金5万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实习生吕婷)“我们建校时招的20位老师,第一个月就都走光了。当时学校条件实在太差。”北京市惟一一所打工子弟初中学校―――蒲公英中学校长郑红回忆过去仍深感惋惜。但新学期,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昨天,在蒲公英中学的开学典礼上,由华育助学基金会提供的5万元的“助教金”正式到位,资金将全部用于补贴教师,以稳定打工子弟学校教师资源。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