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9日 14:28 来源:
2006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上一道文化饕餮大宴——CCTV首届赛宝大会,时隔今日难以忘却,每每回想起来总有说不尽的兴奋,一件小小的邛窑水丞让人刮目相看,原来它就是铜红釉的鼻祖,后来钧窑因此带红而价值连城;一支貌似寻常的骨笛,用它七声音节的标准发音,把中国五千年音乐史又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一坛绿色的液体竟然是西汉的美酒,至今尚存的浓郁酒香道出了“灯红酒绿”的原由,这一幕幕影象无不让人惊叹和回味。
收藏捧出五千年文化 赛宝留住八万里春光
这两句话是首届赛宝大会开场的一幅对子,记得史树青先生来到节目现场第一眼就看到了,当时他还非常兴奋地为大家做了解释:收藏捧出五千年文化指的是历史,是时间;赛宝留住八万里春光指的是地域,是范围,人们常说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说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它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标志。CCTV首届赛宝大会就是在这样的标志下,搭起了舞台,拉开了帷幕。
参加赛宝大会的宝物是从全国三万多件民间收藏品中逐层筛选出来的,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历时三个月,活动规模在民间收藏史上当数首次,如此规模的民间寻宝行动本身就构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无论是参与到其中的收藏者,还是期待结果的电视观众,共同把目光聚焦在了2006年春节初一到初七的晚上。
首场赛宝的开场秀取名“南唐夜宴”,通过演员们的形体语言展示绘画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只见一群身姿婀娜的“宫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大屏幕不断变化的绘画场景中,挥动长袖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幅“夜宴”的立体图卷瞬间呈现在观众面前。《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的画家顾闳中创作的,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十分难得,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镇院之宝。可以试想,即使是当时正在“合家欢乐举杯忙”的人们,也会被这道文化盛宴所吸引。
入选首届赛宝大会的36件藏品分六场展示,不少藏品令人记忆犹新。第一场中有一件唐代的书法作品,写的是佛名和经卷的名字,作品横146厘米,纵26厘米,字体为楷书。持宝人是一位来自青海的八旬老人,提起藏品的来历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六十年前,在酒泉工作的父亲,从旧货市场上发现了这卷经卷,当时有个英国的古董商也在场,打算出5个大洋买下来,而他父亲的月工资只有3个大洋,情急之下,他父亲把买价提到了10个大洋,最后东凑西借终于买下了这件作品。后来评委会专家认为,这是一件唐代初期由经生抄写的佛经名卷,所谓经生就是寺庙里专门为还愿者抄写经卷的人,后来由此派生出书法的“经生”体,这件作品出自敦煌,代表了初唐时期写经的面貌,用纸是唐代标准的硬黄纸,上面的字迹用墨很浓,但笔意灵活,应该是经生高手的作品,遗憾的是它是一个残卷,完整的话可以够得上一级文物。后来我们了解,敦煌的写经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国内存留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这位老人不把这件藏品捧上赛宝的舞台,我们岂能与观众朋友们一起共同看到唐初敦煌的写经面貌,又怎能聆听那段耐人寻味的收藏故事呢。
首届赛宝大会我们向观众朋友展示了玉器、瓷器、木器家具、金银铜器以及书画五类藏品,它们通过自身所附载的丰富历史信息和艺术感染力,跨越“上下五千年”,辐射“纵横八万里”,为我们延续着历史的记忆,讲述着华夏的文明。玉器是赛宝大会的首选品类之一,因为从它诞生之日起,佩玉跟人们的生活就没有分开过。节目中有一件白玉绳纹手镯,它是在一块整玉上,利用透雕形成的三根彼此独立又相互缠绕的类似绳状的镯子,戴在手腕上能随着手臂的摆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似乎在提醒佩玉者,行为举止一定要温文尔雅,这是玉文化的一种外化。这件玉镯是明代晚期的,战国和汉代都曾出现绳纹玉镯,在《拾玉镯》这出讲述明代爱情故事的名剧中,玉镯充当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信物和“媒人”中介,如此内含丰富的玉器比比皆是,它们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赏玉和佩玉文化。所用玉料出自新疆昆仑山南麓的和田,一千多年来和田玉被广泛使用,遍及大江南北,以羊脂白玉最为珍贵,和田玉料本身也成为玉器品质的重要评价特征,而雕琢如此复杂的玉件绝非一般工匠所为,透过这件玉镯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这种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体验,构成了赛宝大会的一个又一个看点。
赛宝大会成功原因很多,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通过这种形式打开了民间收藏的宝库。尽管我们从30000件报名藏品中只选取了36件,尽管这36件还不能代表民间收藏的最高水平,但是它告诉我们一个“之前大家还在担心”的事实——民间确实有珍宝,从入选节目的 36件藏品看,有70%分别达到了一、二、三级文物标准,有些藏品的珍贵程度还相当高,获得金奖的黄花梨围栏杆供桌就是难得一见的古代家具珍品。供桌由食桌演化而来,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桌面上摆放的食物或酒器掉落地上,传世的带围栏供桌在清代就已经很少见了,而供桌的围栏也演化成了拦水线,这张供桌的存世自然成为了稀罕之物。清华大学教授、明式家具研究专家陈增弼先生认为,“从历史上看,南宋萧照的《中兴祯应图》上有一个带栏杆的供桌;山西大同有一个元代中统二年的李氏崔莹墓,出土了一件陶器模型的上面也是一个供桌,这个供桌是三面带栏杆的,另外从金元时期的壁画上也能看这类供桌,但是现在国内外所有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都没有第二件这样的家具,这件黄花梨供桌很可能是孤品”。正因为如此,这件家具被收录到王世襄先生编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
确确实实还有很多好的藏品,因为各种原因还没能与观众朋友们见面,但是我相信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这样一个平台,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捧出他们的珍宝,在春节期间与全国电视观众共同分享。
宝载中华史光前耀后 岁承世纪春继往开来
在首届赛宝大会晚会现场,一幅对联赫然醒目,“宝载中华史光前耀后,岁承世纪春继往开来”,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下一届,原因有三:一是首届留下的遗憾太多了,我们不会甘心;二是观众不会满足,我们仍需努力;三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十个月以后,第二届赛宝大会又要启动了,人们不禁要问第二届我们能看到什么,现在还真不好回答,不过在前一段时间我注意到了几件藏品,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一件是把酒壶,说起酒具,无论宋元还是明清,无论是金属的还是瓷质的,可能都没有超出观众的收视经验,自然也不足为奇,但是这把酒壶非同一般,它可以同时盛放两种酒,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机关控制任意选择,这使我想起了《水浒传》中放倒英雄汉的故事,过去都是听说有这样的酒具,但是很少有人见过,它是什么样的一种机关设置,它又因何而来,的确是件有趣的器物。另外一件是玉琮,这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玉雕,古代先民用它作为礼器与天地神灵进行沟通,无论从玉的使用功能还是形制特征,人们也不会感到有什么稀奇,但是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在放大镜下,你会惊奇地发现器身上雕刻的饕餮纹饰,精美程度令人叹服,无法想象三四千年以前人们用什么来完成如此杰作呢。平凡是普遍的,不凡是特殊的,这种平凡中的不凡难道不应该出现在赛宝大会上吗。
2007年春节期间播出的赛宝大会,与上届比较,除了宝物的不同之外,我认为至少要有四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藏品的来源将分别出自私人收藏、古玩市场和私人博物馆,这三部分几乎涵盖了民间收藏的活动空间;第二个变化是在专家评委会设立的金银铜奖之外,单独设立了三个单项奖,由来自收藏组织和古玩业界的代表现场投票产生,增加了观众参与;第三个变化是参加节目的单位代表将由上届的28个省,扩展成30多个城市和40家国内有代表性的古玩市场,增强了地域代表性;第四个变化是除了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主流文物艺术品外,将考虑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扩大了文化内涵的包容度。
第二届赛宝大会一共七场,六场赛宝各90分钟,一场晚会120分钟,宝物身世故事和其价值揭秘将作为赛宝的核心构成,而晚会将在“中华之光、盛世收藏”的主题下,以国宝、家宝、传世之宝,珍藏、鉴藏、盛世收藏为线索展开,中间将公布金银铜奖和单项奖。上一届赛宝晚会,我们在节目现场设计了五个宝箱,分别赋予了它们“看”、“听”、“品”、“触”、“感”五个功能,试图通过我们的感知与历史建立一种亲切一种接近,让我们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宝物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宝箱这一视觉形象的建立,把一段段久远的历史用看、听、品的方式进行了解读。其实任何一件宝物都祖先智慧的创造,正所谓“天工开物”,我们将借助这样视角,在第二届赛宝大会晚会上,为观众朋友们奉献更加惊奇和震撼的“宝中宝”。
网友“赛灵阁”看过《赛宝大会》以后,在央视论坛上给我提了个建议,“希望把未来的赛宝大会办成一个全国性的收藏‘运动会’,有赛制,有程序,有规则,有组织,有项目,有裁判,进而触发又一个全国性的收藏热潮”,看过之后不无道理,他希望我们把赛宝大会做成规模,做成品牌,这也是全国电视观众对我们的期望。CCTV第二届赛宝大会目前已全面启动,藏品征集和筛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节目将在2007年春节期间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在此衷心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我们节目的观众朋友,感谢我们的专家评委,感谢参加过和正在参加我们节目的各地收藏组织和收藏家们。保护好有限的文物资源,既是今天我们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赛宝大会》总导演 李建伟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