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4日 18:27 来源:
欧阳夏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大型公益活动“春暖2007”,前面讲曹彦林感人故事很多观众朋友看完之后特别感动,同时有一些朋友给我们留言打电话说各种各样原因,没有把片子看完整,希望我们能再播一遍,感受一下曹彦林这种精神,接下来我们再次看一下这个短片——危难之爱。
(重复曹彦林短片)
介绍:在中国有一支这样的社会群体,他们队伍庞大,却常常游离在社会保障边缘,他们身在城市但是成事不属于他们,他们盖楼但楼房不属于他们,他们乡下妻儿要依靠他们辛苦钱过活,他们就是当今中国最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农民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民工总数约在2.1亿左右,农民工问题牵涉到5亿人口以上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意味着中国迈上强国之路,关注农民工权益,“春暖2007”大型公益活动我们在行动。
(演播室)
陈伟鸿:电视机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活动直播,我是陈伟鸿。今天我们直播时间当中各位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已经分布到上海、云南、辽宁、湖南等地,为我们带来在当地最让人心动和感觉温暖一系列和公益活动相关最新进展。我想在节目播出之后很多朋友已经沉浸在我们这样春天温暖氛围当中,尤其是来自云南玉龙雪山脚下的贫困母婴,还有来自湖南英雄曹彦林事迹感动非常多的人,而从棚户区拆迁住进新屋他们的笑容带给我们感动。从节目直播到现在我们在CCTV上面的留言的朋友很多,在春暖2007时刻他们愿意共同和我们关注社会上最需关爱的人。此刻我手表是CCTV上面发来的留言,有一位网友说爱心可以传递,希望借助央视春暖2007契机,把我们爱心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让它代代相传。在节目整个直播过程当中,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设了一些直播点,在稍候节目时间当中,大家通过记者发回报道感到社会进展。还有一位网友他我“春暖2007”这个节目办得有社会意义,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刚才我看到云南丽江玉龙县悲壮生孩子事情很有感触,我们政府和媒体还是在办真正的实事,我们非常感谢这位朋友跟我们媒体一道关注社会上需要关注的人。还有一位朋友说昨天我听说今天“春暖2007”公益活动,我激动到今天,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在早晨八点钟节目开播就守侯电视机前渡过温暖立春。他说节目刚开始没多久我就哭了,每看到一个镜头我都在哭,我周围这些困难的人们开始得到了帮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那时候是幸福的眼泪。我们希望很多人眼中这番泪水都是幸福的眼泪,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人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今天下午我和所有电视机前观众一块感受这个春天的温暖,我们继续连线各地的记者,请他们为我们介绍各地公益事业发展最新情况。在今天晚上六点将有非常盛大《爱心总动员》和各位相约,希望各位一块留意在现场募集情况,今天晚上八点还有另外一台令大家感动晚会和大家见面,这个晚会有一个新的名字叫《我有一个梦想》,是带给农民工子弟孩子的梦想,希望我们把这个燃烧之火燃烧得更加热烈,希望继续今天下午的节目。我想今天我们“春暖2007”主题词应该就是社会公益活动,说到社会公益大家都知道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实际上在我们周边有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的数目非常庞大,但是他们往往却在社会保障的边缘,他们身在城市,可是城市不属于他们,他们盖起很多高楼,自己没有机会住进高楼,家乡父母需要他们养老,他们的妻子孩子也在等待着这群人从城市寄到家乡,寄给他们微薄的生活费,他们就是社会非常庞大的群体,往往又为人民忽略的群体。我手里有一个统计数字,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2.1亿人,我曾经很很多专家探讨农民工这个问题,其实未来农民工问题应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5亿以上群体切身利益重大问题,应该和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共同结合起来来对待,也许是未来十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个头等大事。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和农民工相关,我们一块来看。
解说:2007年10月19日,全国进入城镇打工农民工2亿人,确保拖欠工资现象不再发展,确定保证工作贯穿全年始终,2006年1年中全国工会系统协助政府相关部门为280万农民工返回13亿元拖欠工资,建设部最新数字也显示,2003年底前拖欠农民工337亿工资已经基本偿清。2006年底各地农民工投诉工资被拖欠依然不断地发展。
仇保行:过去三年农民工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对个别地方和单位也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在我们现在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要采取行政措施,使每个单位都落实责任,必须要在春节前杜绝这种现象,发现一起希望你们向我们报告一起,我们就坚决查处。
解说:农民工工资水平徘徊在城镇工资最底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峻。劳动部报告显示2006年底全国有2538万人分别参加工商和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一半以上,但即便是这样与数额庞大农民工队伍相比,参保农民工只不过占到10%几。
(演播室)
陈伟鸿:农民工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今天节目现场我们邀请到一位长期研究农民工问题的专家,郑功成教授。您研究农民工问题有很长时间,您最早接触农民工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
郑功成:应该是在1994年,那时候农民工成为城市很大的一个麻烦,火车都拥挤了有这个现象,我发现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
陈伟鸿:从那时候开始农民工群体,你觉得农民工群体有什么样的特殊性?
郑功成:我经常讲三句话,一句话就是农民工出现使中国改革开放是重大的成果,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很重要的标志。如果说不这样认识,我们无法理会农民工,无法理解农民工现象,因为农民工出现毕竟是自由择业,发展空间扩大了,也拿到更多经济收益,这是我认识农民工一个观点。
陈伟鸿:您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有没有引起各方的争论,大家都认同您的观点吗?
郑功成:不见得都认识,大家把农民还是称为农民,到城市来好像让你占了便宜,更重要我们学者关注农民工受歧视,很负面的东西,我首先看正面的东西,承认它是一个进步。结合这三句话我们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时候,我经常把这三句话连贯起来讲。
陈伟鸿:您接触农民工当中什么样的状况最让你感到震撼?
郑功成:我觉得农民工问题是我们市场经济改革跟传统制度越来越尖锐,农民工问题使城市二元分割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是很尖锐的感受。
陈伟鸿:这有什么样具体的表现,在您调研当中,把尖锐表现跟大家讲述一下。
郑功成:一个是队伍很庞大,涉及到5亿人切身利益。把它看成未来十年国家头等大事,这也是我提出来的。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间,有的农民工在广东,在哪个城市打了一二十年,在那里出现第二代,他完全是城市长大,还不能分享到在城市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参与等等,这就是非常尖锐的矛盾。
陈伟鸿:他们根本利益并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保障。
郑功成:我认为是这样,我曾经有一个讲法还要存在二十年,经过一代人到两代人才能完成农民工向市民转化。
陈伟鸿:您为什么说还得20年才能解决,政府对这个事情相当重视,有一批像您这样的人士也在呼吁,做了这么多努力之后,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为什么会这样?
郑功成:因为城乡之间二元分格不是一夜之间能解决,城乡之间分制的格局不是一两年能解决,农民工从农民里分离出来,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这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农民工群体是非常复杂的群体。
陈伟鸿:农民工群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农民工问题要解决起来也是非常复杂庞大系统工程,好在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在政府和有关方面不断努力同时,农民工队伍当中自己也涌现出来很多被他们成为维权英雄的人物。去年农民工队伍当中有让农民工觉得非常亲切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张志强,几年来他不断地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打官司,已经走遍大江南北,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接下来短片当中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短片)
解说:他是中国农民工队伍中最愤怒的人,他把100多个老板告上法庭。他是中国农民工队伍中最理智的角色,他熟知很多法律,在法庭上他的声音很大,但说的道理条条在理,掷地有声。对于拖欠农民工的老板他就是瘟神,这个曾在多家媒体赫然上榜农民工,他就是张志强,无数家劳务公司老板看到他就头疼,他打官司得以之作。2003年他起诉东城区一家物业公司,他对清洁工不理,赢得5万多医疗赔偿。2004年12月一个广营乡市场大门倒塌砸倒农民工,帮农民工赢得6万元赔偿。2005年三月,一个农民共在上班的路上被LG公司撞坏了,并为他讨回7万元多赔偿。2004年郑重宣布他要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只要敢欠农民工的钱,张志强就会向你讨要工资,只要对簿公堂天下没有讨不回的工钱。
(演播室)
陈伟鸿:我们今天把张志强请到现场跟电视机前观众朋友认识一下,特别是跟农民工朋友打声招呼。
张志强:大家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陈伟鸿:你是最愤怒的一个人,你会不会经常有义愤填膺的时候?
张志强:经常会遇到。首先我到北京来打工也遭到拖欠工资,看到我们同胞和兄弟姐妹遇到这种情况我感到非常愤怒,那时候我是愤怒的心情,怎么把工资要回来,根本没想到用其他途径,我发现仅仅暴怒不可以的,要找到一个法律手段来解决工资拖欠。
陈伟鸿:刚才在片子当中我们听到你的豪言壮语,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希望讨要到底,这些是豪言壮语能不能跟大家说一说,这些豪言壮语实现了没有?
张志强:目前为止基本上实现,从2003年开始为农民工打官司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官司只有一个官司没有解决,其他官司都为他们获得几十万庞大的数据,因为这个群体需要我们正当法律途径解决工资拖欠以及工商社会保障问题。
陈伟鸿:刚才说了这么长时间,只有一例官司输了,这是什么官司?
张志强:这个事儿看来很简单,调查取证非常难,主要是家庭服务员,在户住家干了24天的活,找到我的时候,因为家政服务员在雇主家里是零距离接触,干了24天以后,他们说没有在他们家干,服务员就说干了,对簿公堂服务员拿不出证据,简单拖欠工资劳务公司,我们在诉讼的时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一法院判我败诉,最终一法院驳回我的上诉,像目前这种状况特别是家政行业存在举证不力,很多姐妹拿不到工资。
陈伟鸿:希望你帮他打官司农民工朋友,会不会非常伤心和失望。
张志强:当时是非常伤心和失望,但是还是有人在帮助他们。
陈伟鸿:你和农民工接触过程当中还有没有发现在其他领域和其他方面,他们的某些权益也没有得到保障?
张志强:就目前官司都是拖欠工资、社会保障,还有养老、失业、工伤医疗,这都没有得到相应赔偿,也没有交纳应该交纳自己那一份,农民工离开这个单位的时候,得不到法律范围内的生活费以及最低保障。
陈伟鸿:刚才张志强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农民工,跟您研究的结果是不是相符?
郑功成:首先我很钦佩你,他刚才讲是农民工权益里面非常特殊的权益,我们研究表明一个农民工的权益是多方面的,我通常把它分为这几方面:一方面经济权益,第二方面是社会权益,第三政府权益,第四精神文化权益,经济权益就是低工资拖欠工资,还有劳动时间、劳动保护都跟就业相关的权益,你讲的权益只是其中一个,但是这个权利是最开心的权利,我获得劳动应该得到报酬。社会权益受社会歧视,社会保障我们把它当成社会权益来考虑。第三政治权益就是民主政治参与,在北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但是还没有任何发言权。还有精神文化方面,我生活在社区跟社区人民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精神文化方面的权益也要考虑。我们研究的是农民工权益的根本,但是他讲的是农民工核心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伟鸿:张志强遇到的问题都是农民工最迫切的问题。刚才郑教授提到包括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方面,农民工对这方面权益要求会同样比较迫切?
张志强:享受公共待遇和公共福利,农民工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他们来到城市当中,处于一种封闭环境,他们没有办法去参加外事活动,他们这种精神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
陈伟鸿:他们对这方面也有需求,在你打的官司当中也有讨回精神文化权益。
张志强:这种需求会越来越明显,他们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可能在将来会关注他们精神文化需求,或者是社会活动,甚至参加一些大的社区建设。
陈伟鸿:听很多农民工说他们很钦佩你,你可以免费帮他们打很多官司,当然除了赞美之词之外,有没有对你的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甚至有一些质疑?
张志强:这种情况也有。有的时候他们觉得我这个人愣头青,我就整不明白,吃饱了没事儿干,为什么去跟那些用人单位过不去,很多时候赔偿相当低。有一次官司当中我用半个小时为服务员要回800块钱,对于很多普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来自偏远山区,我觉得这种理解可能不是真正全面的,只有知道他们受伤害的程度,才会对我的不理解有一点点的感觉。
陈伟鸿:你自己为什么用这么多心血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和打官司?
张志强:这跟我的出身有关,我出生在四川偏远的农村,我15岁开始打工,跟本身的乡土情、农村情结,我看到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所有务工人员受到侵害的时候,我忍不住去帮助他们。有时候这种帮助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去帮助他们,帮助一个少一个,在不断行为当中发现社会帮助是整个群体帮助,我通过自身努力希望社会所有人对这个群体帮助。
陈伟鸿:听了你的这段话修正别人对你的偏见,接下来我们请电视机前观众朋友通过下面短片对张志强有多一些的了解。
(短片)
解说:今年38岁的张志强,在家乡的人眼里张志强是白白净净的人。张志强打工的二十几天里都是工友当中的佼佼者,15岁那年他开始打工之路,走南闯北,装修工、建筑工、做买卖没有他没做过的活。甚至在曾经打工的两家公司里,张志强还做到中层干部的位置。2002年为了追求更大伸展拳脚的舞台,张志强来到北京。这个一直春风得意的打工仔被拖欠的四千元工资惹怒了。张志强从装修工到建筑工,做完一家到另一家再干,几年下来换了十几个公司,但是没有一个老板给他结过工资,总共欠他四千元工资。家里老人要赡养、孩子要念书,张志强找到那些老板理论,然而从所有人那里得罪的就是愤怒和搪塞。
张志强:为什么这些城市人这么排斥我,为什么看不起我,为什么认为我们好欺负。所以最后我们很多去找相应的部门,没有办法及时解决和沟通,感觉很气愤。
解说:张志强把自己的愤怒转化为力量,他把这些老板诉上法庭,但是仅仅讨回120元的工资。但是这个事得到媒体的关注。
张志强:我100多块钱花这么大成本,还不如不去要这个钱,但是当我发现我这笔钱不要的时候,那第二笔钱就要不到,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我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头。
解说:当张志强捏着120块钱走出法庭的时候,自己的愤怒仅仅能找回自己的权益,谈到更多打工者的利益,更无从谈起。
张志强:我坚信一个理念,我相信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所以我最后坚持用法律的手段,甚至用法律的武器去为自己甚至为更多的农民工兄弟采取这种理性的维权,我一定要在法律空间内保护自己的权益。
解说:打赢官司的张志强从此被认为是一个刺头,没有人敢惹他,但张志强也变得安静起来。这个时候一个陌生工友的电话让张志强再一次爆发。
张志强:他说他在一个学校上班上了22年,自己得了心脏病,学校不给他看病,也不给拿钱,把他给解除了。
解说:这让张志强的神经再次愤怒起来,他拉着这位工友找有关部门咨询,毫无结果之后张志强把这家学校告上法庭,他们大获全胜,这位女友讨回了一万多元的大病保险。这回张志强在农民工圈子里出了名,张家的门槛就不这些农民工兄弟踏破了,他最多的时候接了超过20起官司。张志强开始免费为农民工打官司,几年下来他总共帮助3000多农民帮助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直接受益的农民工就有170多人。2005年他走进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同年他再次成为共青团中央提名的十大优秀外来务工的候选人之一。
(演播室)
陈伟鸿:几年时间张志强帮助三千多名农民工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我想请教一下郑教授,对于这样的维权任务您自己有什么评价和看法?
郑功成:看了这个片子我有几个感受,农民权益受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农民自己的维权意识在上升,他说他愤怒,其实我不认为你愤怒,你是非常理性的。我们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这样一种方式应该说是比较理性的方式。所以我说农民工不仅维权意识在上升,而且借用法律手段来维持自己权益,应该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第三点感受,现在大家关注农民工问题,维护农民权益,并不是说农民的今天是昨天,在农民维权方面做了大量的事情,今天农民工的境遇比昨天好,我们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这需要农民工朋友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陈伟鸿:在维护方面各地有什么新的做法,有没有很多的亮点,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
郑功成:近几年国家在农民维权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刚才谈到我们农民工现在出现20年以上,但是关注农民工,并且为维护农民工权益集中在近几年。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就业权,我记得我是2000年我到北京来工作,那是我们逛商店到餐馆吃饭都会发现,限本市户口,但是最近这两年我们看这个门槛已经取消了,这个具有普遍性。一个是劳动报酬,工资在2003年之前拖欠农民工一千个亿,2004年连欠三百多个亿,在2003年拖欠农民工工资基本清欠了,历史的拖欠清的差不多了,这是拖欠工资的现状。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下,已经清的差不多了。还有最低工作标准的提高,北京市最低工资580元,7月1号以后提了60元到了640元。上海市9月1号是690,也提到750。广东GDP增长很快,但是广东省最近十年农民工资增长只有60、70块钱。我们看到广东由之前680长到780块,基本上涨了100块钱,广东的幅度也涨的很快。深圳市涨了180块,这个在2006年较大幅度上升,这是劳动报酬权方面。再一个就是职业安全权引起关注,我们加强安全事故的管理,加强环境公共卫生的改善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农民工,包括建筑行业,80%以上的农民工,我们这些方面环境安全监管严格了,受益最大是农民工。第四个方面就是社会保障,这是从2003年工伤保险颁布以后开始,我们推动的目标也是农民工,农民工从事的最累最苦风险最大的行业。2006年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是以往的一倍,还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包括民主政治,今年有可能选举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政策倾向要求各个地方要有农民工代表,农民工要参加当地的人大,要享有一定的权利。最近几年确实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维护农民工权益,这不是说农民工问题已经解决了,我是代解决农民工问题,所以我越来越比较乐观。
陈伟鸿:越来越充满信心,您刚才传递各方面进展的成就,也让我们觉得非常乐观。这些对农民工朋友来说都是一份又一份的温暖。其实每到春节的时候,各行各业都会给农民工兄弟提供很多服务,给他们带来很多温暖,但是有一个困扰一直在他们心中,我们在城里辛辛苦苦干一年的活,要把这些钱带回家的时候安不安全,这让我想起《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有很多困惑。现在不用困惑,像中国银行和银联推出的农民工银行卡就可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短片)
解说:由中国人民和中国银联推出的农民工银行卡和以前的银行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扩大到县级的经营网点。农民工回到家乡就可以在就近的农村信用社取款就可以了,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举个例子来说,农民工就近取款五千块钱,按照现在的办法,取五千提供20块钱就可以了,要是汇款就是50块钱,我们给他节省30块钱。
解说:目前开办这个业务的地区有山东、福建、陕西、云南、河南、贵州等12个省区的农村信用社。我国现有农民工两亿多人,预计2007年农民工银行卡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今年还将推出一系列农民工新政策,可以按照每月工资1%缴纳失业保险。福建省未来五年内农民工有望直接落户城镇,并享受到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和城市公共服务。
(演播室)
陈伟鸿:在我们看到这个短片的时候,我注意到张志强特别专注,这是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志强:应该是。我现在回家不带现金,现在电话网络都到了乡镇,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镇上都有自动会员机,我们可以带一张卡走遍天下,不管哪里都可以把钱取出来。
陈伟鸿: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作为长期做农民工作的专家,我想请教一下郑教授,在这里可不可以给我们发布一下调查结果和对农民工最新关注是什么?
郑功成:我们在2004、2005、2006做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调查,这里有一些新的感受,非常深切的感受,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农民个人的问题。它涉及到国家和社会,要解决农民工问题特别需要政策智慧,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采取某个单项措施能够解决的。我记得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市推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这是要好心但不一定能办成好事。农民工本身就在分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一个是已经市民的农民工,还有农民化的农民工,还有一块是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比如今天在上海,明天在广州,要解决起来也有一些困难。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农民工有几个方面需要关注,一个就是年龄问题,代季转换,我们发现改革开放出生的农民工占到60%,这意味着年轻一代农民工正在替代以前的农民工,这个指标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第一代农民工参照系是农民本人,他在城市受歧视等等,但是新一代农民工没有当过农民,他对政治权益等等的追求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工。这是代季转换。还有一些农民工有大专文凭,他们更加向往城市,更希望过城市的生活。第三个变化就是城市化倾向,我们有指标,比如年纪大一点,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回去。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继续找,这说明城市化倾向越来越鲜明。第四个就是农民工健康在持续改变,比如工资的提升,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多,所以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挑战更加严峻的一面。原来我讲过的话,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这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就是国家要从法制建设、政府监管、司法保护,乃至于农民工自身的维权,应该是多管齐下的问题。
陈伟鸿:所以对于所有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人来说,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包括维护他们合法权益,都是任重道远的事。在这里特别感谢两位来到我们今天“春暖2007”的节目现场,我们非常感谢两位一直以来对维护农民工权益做出的种种努力。在两位离开之前,我们有“春暖2007”的红丝带要送给二位,这代表你们一直以来的关爱和热心,希望你们把它传递得更远,传递给更多的人,谢谢两位。
解说:他是中国第九任财政部长,他的职业生涯从农村起步。
金人庆:我在农村生活过很长时间,好像你当过会计,开头我还没当会计,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买卖买猪,我也扛过粮包,我那时候只有110斤,扛150斤的粮包。
金人庆:我一个人在农村生活,特别是我碰到最困难的时候,很多素不相识的农民帮助我,所以我心里面总感觉欠农民一番情。所以我后来进了城了,到城立宪来,也当了领导了,这个农民情结我还有。我觉得农民还是苦。
解说:他第一个提出要让公共财政阳光照到农村。
金人庆:假如中国不能解决九亿农民的民生问题,让他们的孩子们读得起书,让他们病了能够看得起病,让他们老了有人来养,我看中国的小康社会中国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也很可能是一句空话。
陈伟鸿:听了金伯伯这番话,你未来会不会担心自己将来会辍学?
学生:不担心。
陈伟鸿:祝愿你。
金人庆:帮老百姓做事,帮困难的老百姓做事要有感情。
解说:就是带着这样一番情感他在《对话》节目现场做了这样的承诺。
金人庆:公共财政阳光要照到农村,同样要照到全国13亿每个人身上。
(演播室)
陈伟鸿: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大型直播活动,我是节目主持人陈伟鸿,我们将用16小时的时间和大家感受春天的温暖,您在收看我们直播节目的同时可以关注央视国际和我们互动。接下来我们一块关注志愿者。这些年志愿者这个字眼越来越被大家熟悉,这和社会公益活动相连。我们请到的是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丁元竹教授。
丁元竹: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春暖2007”节目。
陈伟鸿:感受到我们的暖意了?
丁元竹:已经深深感受到了。
陈伟鸿:作为研究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一位专家,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定义志愿者?
丁元竹:志愿者这个概念大家谈,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都在谈,其实这个概念要说复杂也复杂,要说简单也简单。要说复杂,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大家对它理解不一样,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在美国,1997年联合国决定把2001年作为世界志愿者年,联合国在2000年在华盛顿开了一个会,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推动2001年志愿服务活动。首先遇到一个怎么定义的问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当时美国人提出,美国把志愿服务理解为有组织,只有通过一个组织来参加志愿服务,才叫志愿者。你自己做好事不叫志愿者。我记得当时韩国、埃及的人坚决反对,说这样不行,你是一个发达国家,经历这样的发展,你有这样的历史,我们没有这样的历史。我们现在大部分志愿活动发生在农村,发生在邻里之间,有些不是正式的,不需要通过社会组织来做,所以大家争论起来。最后从联合国角度,从本人的角度,因为界定也好,严格定义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就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后来大家形成一个共识,认为志愿者应该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应该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你。第二不为报酬,如果为了挣钱做这件事情,那不会得到很高的回报。第三,必须是有利于推动社会、推动人类发展的,为什么要加这么一点呢?英文的志愿者这个词有好几种理解。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在国际活动、国际事物里,包括“911”事件中一些媒体把“志愿者”用作指那些恐怖分子。大家看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也用到“志愿者”,他说好多“志愿者”要去保护萨达姆。
陈伟鸿:这个词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
丁元竹:所以我们给它做了三个方面的界定,这样把概念界定下来。
陈伟鸿:在中国志愿者服务状况和国际相比处于什么地位?
丁元竹:中国从历史看,我们关于志愿服务的思想、志愿服务的理念是源远流长,几千年,助人为乐,这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志愿服务和志愿者这么一个概念真正使用时间并不长,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1980年左右,联合国向中国派遣志愿者,当时派遣的领域主要是数学教学、英语教学、农业,派一些专业人员来,包括现在还在派,连续30年也派了几百个人过来。他们把这个概念引进来,到1987年我们国家自身志愿者开始出现,比如说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办事处他们学习香港的社工,香港的社工就是志愿者,把这个概念引入他们的社区。我知道好多地方都说他们是最早的,我到南京,南京说他们是最早的。我刚刚从杭州回来,杭州说他们是最早的。我想他们都是国家最早的社区志愿者。
陈伟鸿:我们记者也记录了很多事情,让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
解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电影院,聚集在20平米的房间里正欣赏电影的观众都是盲人,与其说他们是在看电影不如说他们是在听电影。除了对白,电影中其他影响信息他们都是靠耳朵获取的。给这些盲人带来快乐的就是这位电影的讲述者大伟老师。从2006年夏天开始,他在北京这座安静院落里开了心目影院,他用两个小时时间给他们讲电影,让他们实现看电影的愿望。半年来,这个影院放映近百部电影,盲人越来越多,他们每次都坐三四个小时的汽车来听大伟讲电影。
盲人:我觉得跟我亲自到了电影场一样,我非常爱听。
盲人:随着电影里的情节,各个极小的动作都给你讲。
盲人:那天下雨去了四个人,他给我们四个人讲电影,也是绘声绘色。
解说:今年48岁的大伟曾在研究所工作,后来下海经商,2001年大伟夫妇在生意红火的情况下,创意了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专门为各种残疾人提供能力培训。是什么原因使大伟放弃经商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呢?
大伟:我虽然挣了点钱,我内心不舒服,有一本书叫《犹太人智慧》,犹太人有生存之道,任何情况下挣钱也好,干什么也好,他挣十块钱一定有一块钱是给别人,是给社会的。
解说:在讲电影过程中,大伟不仅给盲人带来他们之间无从感受的快乐,也从盲人朋友快乐中收获满足。大伟发现他的电影不仅改变了盲人的生活,也在慢慢地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许多盲人开始尝试把自己作为正常人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大伟逐渐理解体验理解的含义。
大伟:我觉得讲电影首先要知道,在没有视觉状况下是如何理解一个事物,这一点要了解,或者说要去体验和尝试,否则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和声音表达视觉的东西。
解说:大伟认识到真正讲好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简单描述电影,首先要真正了解盲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细微需求,为此大伟养成亲自体验盲人生活习惯,他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戴着眼罩去体验盲人生活状态,掌握他们吃饭散步交流时的心理,这种体验使得大伟能够感同身受,从盲人角度讲电影,使盲人获得最大的信心。
大伟:残障导致他们信息不平等,我们帮助他们过马路,讲一个环境,讲一个故事,就跟我帮助我的母亲,扶着我的母亲上楼梯一样。
解说:为了帮盲人更多体验身边的事情,大伟经常让他们正常参与社会活动。2004年大伟帮助几个盲人青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心目看世界”栏目,这是首个由盲人采编播的节目,在全国引起了轰动。2006年10月他又组织50名盲人登长城,亲自体验与长城接触的新鲜感受。
盲人:老说慕田峪长城什么样,我以为就是山坡,等来以后觉得挺伟大的。
盲人:也很幸福,我感觉到我也不是残疾人了。
大伟:听他们讲完之后,就觉得好像从电线里穿过来的一阵暖流,我觉得这比给我们更多物质东西更重要。
解说:在大伟讲过电影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部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
大伟:我觉得作者他理解盲人,我的乐趣也就从那来,也就更加清晰了。这盲人在过马路的时候,爱美丽搀着他说我带你过马路,带他走的几分钟路程,她把她见到的东西复述给了盲人。这个盲人站在那儿仰望着天空,他要告诉上帝,上帝你派来的天使我见到了。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盲人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天使,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爱美丽。
解说:大伟夫妇用自己全部热情和扎实行动在自己热爱的公益事业里不懈地努力着,正如他经常说这是难得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带给自己并非简单酸咸苦辣,而是背后很多沉重责任。正因为如此,这种体验才显得无比珍贵。大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个心目影院开到大剧场,能让更多盲人实现看电影的愿望,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为盲人讲电影的队伍。
(演播室)
陈伟鸿:带着这样一份欢笑和感动我们马上走进片中志愿者大伟,您好!
大伟:您好。
陈伟鸿:非常感人的是大伟用感人的方式让盲人脸上露出那么灿烂和开心的笑容。丁教授研究那么多志愿者,这位志愿者你以前认识吗?
丁元竹:不认识。
陈伟鸿:对我们来说,让盲人听电影是非常新奇的事儿,您刚才看这个片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跟大伙说?
丁元竹:第一,我非常感动。因为我研究志愿者快十年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一种形式,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支持帮助我们残疾人,同时让我体会的是我们弱势群体我们残疾人群体,他们确实需要很多的帮助,从不同方面进行帮助。
陈伟鸿:大伟对盲人帮助非常及时和难得,大伟,告诉我们,已经给盲人朋友讲了多少部电影,有五十部吗?
大伟:超过五十部。
陈伟鸿:今天电视机前有很多朋友参加“春暖2007”节目当中,能不能把“春暖2007”节目用生动和简单语言讲给他们听,用他们融入到我们节目当中。
大伟:今天在电视机前的盲人朋友们,我们坐在600米直播大厅,台子有200平米左右,在身后有巨大的字叫“春暖”,然后连笔写的“2007”。目前坐的台子是红丝带的演播台,对面是摄像机,那边天幕上有一个控制台,上面挂了很多星星,台子两侧像门框一样巨大的造型。在我的两边,右边坐着主持人陈伟鸿,穿着红道的深灰色西装,年轻很英俊潇洒,虽然有些疲劳,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他热情奔放的主持现场。我左侧是丁元竹,他穿深灰色西装。
陈伟鸿:您给盲人朋友讲电影都是这么细致入微,我有好几次是闭着听,看看你描述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有什么样的距离,结果我发现把现场细节都传递出去了。
大伟:尽量传递所有的东西,在电影讲述过程中,更细致的东西来不及说。
陈伟鸿:你觉得带给盲人最多的是什么样的力量?
大伟:最多的是平等的关爱,盲人朋友家里的亲属很少,几乎不会为他们讲电影和电视,这种可能性没有。他们时间长了以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们人性的需求不会得到满足。讲电影给他们带来这样一种理解温暖和平等的对待。还有通过这样讲述电影,盲人朋友能够从电影里感受到一切,使他回忆和了解现在的生活。比如说有一个北大的职工七十多岁一位女士,她听了我们的广播节目叫心目影院,听了以后哭着打电话,跟郑老师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她说我很长时间没有视觉,我连梦里面都没有视觉。当我听了这个电影以后我脑子里所存留年轻时候美好的东西,不管是人和景物现在都在我眼前浮现,她特别高兴,哭着讲她这种感动。其实这样的电话我们接到类似的有很多,我觉得讲电影对于他们来讲,是对于他们心灵的慰藉和温暖。
陈伟鸿: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还给盲人。讲电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做到大伟要付出很多。
大伟:要想讲好,要付出一些努力。一般给身边朋友讲电视电影,其实并不难,不需要有一个标准普通话,不需要有完美表达,只要把画面说清楚就可以,盲人缺少画面视觉信息不能传递给他,当你用语言传递给他的时候,不管美还是不美,他都能够感受到画面给他的信息。
陈伟鸿:你周围的志愿者告诉我,大伟为了给盲人讲电影,大伟倾家荡产,连孩子上大学都没有办法筹得齐学费。
大伟:我跟记者和朋友说,我们国家在转型期,我们建立公益环境时,先投入的人一定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目标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去把自己的钱花光,是要把没有钱的项目作成一个有钱的项目。
陈伟鸿:这个红丹丹公司是不是进入良性循环过程?
大伟:现在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在这之前我们有很多公益项目操作上的不足。今天我们能看到丁教授我很高兴。
陈伟鸿: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目前的困惑提出来跟丁教授一块探讨。
大伟:现在做公益事业这一块,我觉得参差不齐。对于公益的了解,包括社会,大家很容易把盈利心态放在公益上去,公益本身和盈利环境不一样,现在怎么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公益和消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
丁元竹:要让大家了解市场行为和公益行为区别,市场行为根据市场规则,公益行为有公益性,我理解核心是一种慈善和志愿,国外讲慈善包括两个东西,一个是给你节目,还有给你时间,捐赠的时间,这里边发达国家或者成熟公益事业有一套规则,包括管理和资金,内部有内部管理规则。现在可以从微软得到一点钱,这个钱是公共的,通过这样载体做公共服务,不像市场给了你就是你自己的,这是另外一个概念。另外也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政府通过《慈善法》、通过《志愿服务法》,让全体居民都能参加这个活动,然后创造一个良好法律环境。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还处在一个完善阶段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到位的表现。
陈伟鸿:大伟,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大伟:我希望将电影规模再扩大一些,设施也扩大,培训一些讲述人,让他们能够完成电影讲述作品,让边远地区盲人能够受益。还有在北京如果能够建立残障人主题公园,专门从文化需求上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陈伟鸿:希望您的想法能够早日实现,能够让越来越多盲人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鲜艳和夺目,我们在这里特别感谢长期以来您和红丹丹组织为盲人做出的贡献,在这里我们也代表爱心的红丝带送给你,愿您继续传递着这份爱心。
陈伟鸿:各位现在正在收看的是正在直播的“春暖2007”。央视国际网站上涌来许多网友来言,有一位说我本人是爱心志愿者,多次慰问困难群众,深刻了解到那些人多么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连线在云南的主持人方琼,来看看当地母婴平安120最新进展报道。
(云南现场)
方琼:你好,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方琼。我现在是在云南丽江玉龙县妇幼保健院继续为大家做现场直播报道。在今天上午我们直播当中为大家讲述玉龙县九河乡村民杨玉祥不幸遭遇,截止到今天下午1点30分我们接到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海南、广东、青海、山东、浙江等14个省市及香港捐款电话,他们询问捐款电话和账号,表示要将款项要捐给杨玉祥这样的母婴,她今天已经基本康复,正在办理出院的手续,现在我们来到杨玉祥的病房。住院带了这么多东西?
杨玉祥:对,就这些。
方琼:你现在好吗?
杨玉祥:非常好。
方琼:你第一天来的时候是用担架抬着,现在怎么样?
杨玉祥:全都治好了,伤口也好了。
方琼:现在能走吗?
杨玉祥:现在可以走。
方琼:虽然现在能走了,也不能长时间地走,高兴不高兴吗?
杨玉祥:我当然高兴,特别高兴。
方琼:包括爱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像我们刚刚见到的时候一脸愁容,看到她恢复这么好高兴吗?
丈夫:高兴。
方琼:妈妈恢复好高兴吗?
女儿:高兴。
方琼:几岁?
女儿:五岁。
方琼:再过一年就上学了。妈妈现在把身体养好,身体养得棒棒的,可以带着你去上学,给你做好吃的。我们现在看到这一家人真是幸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的爱人一直向大家鞠躬,这是我们的主治医生,我听说她马上就可以出院了,她现在恢复怎么样?
医生: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感染已经基本控制,她现在的病情已经基本康复,可以出院了。
方琼:想家了吗?
杨玉祥:想。
方琼:你得在家多干活好不好,脏活累活都不能让她干。
丈夫:好。
方琼:有你这样的承诺我们就放心了。今天我们把“春暖2007”红丝带送给你们,这是爱心的传递,我们希望把这份爱心送给你们,让你们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好吗?
杨玉祥:好。
方琼:真心祝愿这一家人能够健康幸福。
(演播室)
陈伟鸿: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大型公益活动直播。接下来我们连线上海,看看在上海举行的“万人捐、帮万家”捐款活动。
(上海现场)
谢颖颖:“春暖2007”上海活动现场长宁公园,我们感受到慈善气氛特别热烈,捐款很踊跃,参加今天主会场各个企业踊跃捐款,我们把募集到的善款捐给特困家庭。其实无数人在用行动谱写爱的篇章,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旅日歌手巫慧敏,为大家献上一首《爱的韵律》。
(歌曲)
谢颖颖:谢谢。这是一首爱的旋律爱的颂歌,掀起了我们主会场又一轮爱的接力。接下来是第三轮捐款。在这儿向所有的热心人表示感谢,谢谢大家的善举。
金炜: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现在站在我身边是中共上海市委薛潮先生。此时此刻您有什么样的话要对大家说?
薛潮:近十年来我们慈善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使更多人享受党的关怀,享受人间的关爱。我们的慈善活动也激发了人的爱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人关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天我们长宁公园举办慈善活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我们募集善款一千多万,我们把这笔钱送给上海基金会,愿我们蓝天下有更多人的享用。
谢颖颖:为这次慈善活动捐助的有医疗、教育、文艺宣传领域,他们当中有机关干部、党团员、大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今天我们在现场看到有一些新鲜力量加入到慈善队伍当中,他们是慈善义工代表,他们每个人佩戴“春暖2007”公益行动日重要标志爱心丝带,我们请上海慈善基金会会长为慈善活动授旗。希望会有更多的慈善义工加入到我们爱心队伍当中来,把爱心一站一站传递下去。接下来有请慈善义工和国际友人为我们高歌一曲《世界需要热心肠》。
(唱《世界需要热心肠》)
谢颖颖:谢谢慈善义工的精彩演唱。我们现在慈善义工走到台上去拿募捐箱,他们走上上海各个小区接受大家和市民们热情的捐款。亲爱观众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今天分布在各个区县几万名义工代表,我们真心希望当您看到手捧募捐箱的义工时,希望你能够捐赠。接下来请长宁区人民代表将两百多家企业募集的善款一千多万元捐赠出来。我们请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女士接受这份善款,有请。现在我们有请陈铁迪女士颁发捐赠证书。让我们欢迎陈女士为我们说几句话。
陈铁迪:同志们,朋友们,我刚才接受那份支票是非常沉甸甸的,因为它包含着许多热心人他们所奉献的爱心,在这里我代表慈善基金会对那些表现出他们助人为乐这么一个高尚的品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传递给那些特殊困难的人群,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社会的温馨,让我们携手慈善共创和谐,让我们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谢颖颖:谢谢您!血脉相通,真情相连,我们整个社会是其乐融融大家庭。
金炜:我们是血肉相连的兄弟姐妹。
谢颖颖:再为大家介绍一位爱心人士,他是解小东,他是发起创建中华娃的创始人。
金炜:他为爱润小草活动做了很好的诠释。
谢颖颖: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有请解小东和傅晓丽为我们共唱一曲《兄弟姐妹》。
(唱《兄弟姐妹》)
(精彩回访)
欧阳夏丹:今天在上海直播现场有一位来自江西瑞金14岁小男孩要做心脏手术,这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对于14岁男孩来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手术成功与否关系他生命是否延续。
(短片)
解说:每年在上海出生新生儿中有200多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10%为重度和极重度,使用耳膜才能重建听觉系统,他们是因家庭贫困难以就业的青年,这些城市里弱势群体因为种种原因,不在政府救济体系范畴之内,公益慈善事业在来不及触及这个领域时体现着他的作用和价值。
陈铁迪:慈善事业是为捐赠者提供奉献爱心的一个平台,同时也使得特殊困难的群体能够得到帮助。我觉得慈善会使人感到人间有真情,社会是温馨的。慈善事业它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解说:2005年,温家宝提出发展慈善事业,2006年3月全国人大在“十一五”规划中写到支持社会慈善活动,慈善成为我们社会均衡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途径,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新实力。慈善事业摸索出很多规律去帮助这些群体。难以就业的社区青年被纳入阳光下的项目,两年多来共培训两千多名青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6%,点亮心愿聋儿复聪行动也见成效。慈善爱心近两年在上海高校相继出现,通过接受民间捐赠物资给贫困大学生以生活上的帮助。
王志:春夏秋冬的东西上都有,这个电脑标记就100块钱,学生不是用现金拿的,这是我们爱心卡上面标了一个价值,学生凭这个卡到这里来,爱心券100块钱,还可以配一副眼镜。
解说:曾经失去生命希望的姚可芹,她接受了帮助。
姚可芹:根本没这个本事,好在民政局和各级政府帮助我,才使我有了新的生活。
解说:十多年来这种来自民间慈善运作机制,已经获得十多亿基金捐助,累计帮助51万人次各类群体,慈善在上海被赋予新的理念,快乐慈善、美丽慈善,这些新鲜亮丽字眼改变了慈善在人们心中悲情的形象。顾客只要把收银条放到要捐助项目里面,就可以捐助这个群体。市民购物满38元再往爱心箱里投入一元钱能够拿到五枚鸡蛋,很快酬得20万善款。
郭开荣:我们使这个慈善活动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接受,比一般的说教要好得多,慈善就在我的身边,不是有钱人才做这种事情。
土旦仁增:我受到过慈善爱心很多帮助,我感觉这个活动对贫困学生帮助很大。
解说:现在已经形成医疗分队、教育分队,不少外国友人也加入其中。这个由外国太太组织的慈善编织小组,每个月都在这里织毛衣,人人参与项目众多,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当今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演播室)
陈伟鸿: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正在直播的“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事业活动直播,从今天上午到现在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和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一样常常被幸福和关爱所包围,我们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看到观众申请留言,他们在留言当中表达了对节目的关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条他们的留言,在这么多好心人帮助下,我们要真诚祝福紫娃一生平安。还有网友说今天早晨一早打开电视,是趴在被窝里看经济频道节目的,爱是宝贵的信念。还有一位朋友说春天把温暖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让我们迎接更灿烂的阳光。接下来看看这个留言,今天是立春,正好是周日,从早上开始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听到紫娃成功喜讯,看到李秀英搬到新居,看到主持人介绍一个个爱心故事,这个春天很温暖很温馨,公益事业是大家的事业,让我们在这个春天寻找春的温暖,春暖2007。接下来直播时间当中我们还会和大家一同感受春的温暖。
一直以来我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都非常关注社会一些弱势群体,尤其是那些因为生活困难得了大病没钱医治的家庭,从2005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包括《开心辞典》很多栏目推出关注白血病儿童系列节目,而且在全国11个城市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参与。这些患白血病儿童也都受益,同时我们还看到令人欣喜现象,白血病亲人受到感染,他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短片)
解说:画面上这个孩子看起来非常活泼可爱,如果不说很难相信他曾经就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有医生认为他存活希望只有1%。
马骁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帮帮我吧。
解说:这个孩子叫马骁帆,他来自河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05年被确诊为极性淋巴白血病,这将原本幸福之家彻底击跨,医治得需要30多万,这样只能看着孩子鲜活的生命一点点凋落。
马书军(马骁帆父亲):医生说你孩子和大人说的话一样,他说阿姨我不想活了。
解说:孩子这句话让当父亲的心如刀割,可是医疗费用从哪儿来呢?他卖掉刚刚贷款买的房子,妈妈求医生能不能用命换回儿子的健康。
很快天津电视台对他的事件进行报道,从2005年11月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始陆续播出关于马骁帆的新闻报道,《经济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等栏目推出关注白血病儿童系列节目,并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单位走上街头,在全国11个大中城市,同步启动“有爱就有奇迹、关心爱心”公益活动。
义务捐献者:我觉得我的体会最深刻,因为我外甥在今年5月份因为白血病离开了我们,当时我们的全家觉得无能为力,救不了他,所以说有这样的活动,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更多患白血病儿童带来更多希望,希望全社会的人一起做这件事情。
解说:短短一个月给马骁帆的捐款已经超过30万元,为了更好地治疗,2005年12月4日马骁帆从天津转到北京,得知这个消息《开心辞典》主持人佳明赶到首都儿童所,迎接他的到来。
佳明:我给你北京找一个新家,我们到新家去看一看。
解说:有了更加专业的治疗,他的病情也得到了医治,对于这个新环境小家伙挺满意。在2007年年初“春暖2007”记者专程到他们一家在北京临时住所,看到活泼可爱机灵的样子,一点不像得白血病的样子,他平常一次感冒就会威胁到生命。马骁帆一家无疑是幸运的,无数好心人关注和捐款才让他们一家重新有了希望。孩子的病一天天好起来,像这样治疗下去再有两天他就会恢复健康,像别的孩子一样上学。社会各界无数好心人浓浓深情在他的心里激起巨大振荡。2005年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要求加入红十字基金会加入志愿者行列,用自己的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回报整个社会。现在马书军已经介绍十几个白血病家庭,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建立红色档案,看到自己的努力使得其他同病相怜的人逐渐脱离困难,他欣慰地笑了。
马书军:我想对这个白血病,我有过亲生的经历,这种痛苦几乎没有人能承受,我很理解作为白血病家长的痛苦。
解说:马书军告诉我们他除了做志愿者工作之外,还策划大型公益行动,他发动更多志愿者和白血病相关知识,让大家都来参与关注白血病救助。
马书据:目前我们策划由红十字会组办大型活动,我们一个省一个代表,一个大型车队,三年时间走遍中国一多百个城市,这个活动大力宣传白血病的情况,让大家都了解白血病,能够预防,让更多的好心人都来了解有关白血病这个群体。
王汝鹏:像马骁帆这样的孩子全社会有两百多万人,真正得到救治不到1%,希望通过他唤起全社会对白血病人的关注,让他们早日获得健康。
(演播室)
陈伟鸿:刚才看到马骁帆这样的病儿在全国有两百多万人,他还是幸运的,再过两年他可以快乐享受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现场请到马骁帆的爸爸马书军。刚才在片子当中你已经成为了志愿者。
马书军:对。
陈伟鸿:今天有没有跟儿子说你会参加这个节目?
马书军:说了,他很高兴。
陈伟鸿:你愿意通过今天的节目告诉他什么?
马书军:因为我的孩子受到社会上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注,才有了第二次生命,我的孩子在这个时间内,我跟他讲是大家让他长大的,要多做好事,我希望他能做一名医生。
陈伟鸿:来救助更多患病的儿童。刚才在片子当中看到,马书军策划大型公益行动,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马书军:这个活动是一个大型活动,非常大。
陈伟鸿:大到什么程度?
马书军:全国一个省一个代表,34名志愿者,34辆摩托车,三年时间走遍全中国,对白血病进行宣传,我们目的是让每一个健康的人都了解怎样预防白血病,让得了白血病的患者知道怎样面对白血病。
陈伟鸿:现在这个事情进展顺利吗?
马书军:好事难做,我们有专业策划公司,成立了一个专业小组。但是这个活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大的起色。
陈伟鸿: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让丁教授参与。
马书军:非常感谢丁教授,这个活动从我孩子说起,我孩子受到社会好心人关注之后我一直非常感恩,我现在是一名白血病志愿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一些同病相连的人,这个活动比较大,我们需要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好心人能够参与,这个活动有34辆摩托车三年走遍中国,因为时间比较漫长。我们宣传白血病,白血病的背景比较特殊,得了白血病几乎都是倾家荡产非常悲惨。原来社会上对白血病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了解白血病。
陈伟鸿:你在推广这个活动过程当中不是那么顺利,没有得到想象当中的帮助。
马书军:大家都不能理解。
陈伟鸿:他策划的公益活动,跨的区域比较广泛,他遇到一些困难,你觉得怎么来看待他遇到的困难,怎么来帮助他?
丁元竹:首先我觉得他的想法很好,因为我们有200多万的孩子需要帮助,这个活动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一般在国外做大型公益需要两个条件,第一,需要筹资人和发起人有一个很高的信誉度,我要把钱捐给你,你能不能让它发挥作用,这在将来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国外我有很好的主意,可能拿不到钱,比如我做了十年公益,每一个都有好的产出,我的钱管理非常好,任何一家基金会都愿意给你钱。我刚才听了这位先生讲,你在一年多发起这么大活动,我个人觉得你需要更多的积累,你现在有这样的主意,有没有可能找一些名人,找一些在社会上有公信度的人,加速这个事情实施。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这种善行,当我做不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比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社会网络,怎么把能力迅速提高,怎么把网络迅速建立起来。我现在的主意很好,一方面希望社会上知道他的主意,另外再有一些人支持,可以做。
陈伟鸿:他接触很多白血病儿家长,和家庭前后发生的变故,让他有这样一份勇气和执着做成这样的事情。在你身边接触白血病家庭,是不是因为孩子得病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马书军:我孩子得白血病之后,我搜集白血病很悲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我跟大家说一下,天津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在天津有一个12岁小女孩,她得了白血病之后,她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之后,她父亲不同意卖房子,她妈妈决定卖房子,两个人就吵架了,小孩就吃了安眠药自杀了,留了遗书,说感谢她父母为了她看病花光了积蓄。这个小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天津很多人都知道。
陈伟鸿:看来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如果现实情况不允许,像你刚才想象那么迅速,做成很大的公益行动,你有什么样打算,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马书军:目前这个活动我向大家讲明一点,这个活动主办单位红十字基金会,有专一策划公司,方案比较健全,但是所存在的困难就是力量还不够,需要大量好心人的支持。今天我能在“春暖2007”节目上谈这个事我非常高兴,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节目,电视机有能力好心人都能够来参与这个活动,促使这个活动能够做成,因为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陈伟鸿:说起来你是因为自己孩子得了白血病,然后被很多人关爱所感染,然后成为志愿者,我们坦率地说,如果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病痛,你会出来担任志愿者吗?
马书军:我坦率地说不会,因为我之前不了解白血病,如果这样推断来说对这个活动没有意义。在我孩子没得白血病之前我不了解白血病,不知道白血病是什么概念。所以说这个活动非常有必要,证明我们之前宣传力度不够。
陈伟鸿:希望通过媒体更多宣传和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成为志愿者,谢谢马书军来到现场,也把这样红丝带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马书军:谢谢。
陈伟鸿:在今天直播一开始就给大家介绍玉龙母婴行动开展情况,现在玉龙保健院医生告诉我们,现在有一名产妇推进产房。接下来我们连线罗丁。
(云南现场)
罗丁:今天我们在院里希望等待一名小宝宝降生,到下午还没有等到新生儿。在刚才看到有一名孕妇被推进手术室。刚才那位孕妇是要分娩吗?
医生:经过我们检查这个孕妇已经要临产了,但是她的胎位不正,现在我们正在给她打麻醉,马上可以进行。
罗丁:这名孕妇将成为我们等到第一名产妇,她即将生出来的小宝宝也是第一个等到的新生儿,她的母亲和孩子是否能够平安健康,请你和我们一起关注这个孩子,关注手术进程。另外一位主持人方琼她准备要进手术室,关注孩子的出生过程。你们几位是孕妇的家属吗?
家属:是。
罗丁:你们从哪里来?
家属:宝山乡。
罗丁:你们家属是生头胎吗?
家属:是的。
罗丁:心情怎么样?
家属:很紧张。
罗丁:我想知道您当年生您女儿的时候,是在家里分娩的吗?
家属:是。
罗丁:现在为什么要带自己女儿到医院进行分娩,怎么会想起到医院来?
家属:我们觉得比较安全。
罗丁:费用上有什么顾忌吗?
家属:有点难,但是当父母亲愿意。
罗丁:如果得到母婴平安120行动扶助,你们费用会得到很大解决,心里就会解决很多后顾之忧。
孕妇姐姐:是的。
罗丁:你们希望男孩还是女孩?
孕妇姐姐:男孩女孩都高兴。
罗丁:那你们就耐心地等待手术,我相信一会儿就会看到小宝宝。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北京的演播室。
(演播室)
陈伟鸿:欢迎各位回到“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大型公益活动的节目现场。我想从刚才那一刻起远在云南玉龙妻儿平安状况会牵动我们的心,让我们共同期待立春宝宝能够平安健康来到人世间,接下来让我们关注志愿者的关注。
(短片)
解说: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画面中这对小姐妹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时遇到的,小姐妹接受了洪波的资助。
洪波:虫草一般在店里卖,很少看到有人在街上卖,有游客来的时候,他们就卖点换学费。
解说:小姐妹遭遇震撼了洪波,她对自己朋友说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帮助西部无法上学的孩子上学,过上跟城里一样的生活。一番准备之后,2005年12月15日,洪波给自己的网站起了很西部的名字“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在我们心目中青藏高原渴望读书的孩子,就像草原上格桑花一样,贫困是暂时的,有这么多人对他们关注,他们将来还是有希望的。
洪波:格桑花西部助学网顺利建成,真正让网站进入运作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洪波和她的网站迎来严峻考验。2005年11月4日一个网站校长给她打来电话。
解说:在洪波自己的博客中她这样写到,我想到那些我们亲眼看见没有鞋子光脚的小女孩,想到熟悉我曾经家访的村庄和牧场,他们的牛羊冻死,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伤心并没有让洪波停止帮助,她马上行动起来自己捐一千元,发动义工进行捐款。一个多星期过了之后,她的网募集到三万多元和很多棉衣。
洪波:当地政府将东西发到每个村,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
解说:中学校长把洪波的手紧紧握住,一个电话就办好这么多事情。募集到物资之后就是运输,分成多少分,洪波自己坐在那堆衣服上面,很多都不知道助学组织,总共有两万人次在网上参加救灾活动中,每个人都收到一件格桑花棉衣。
洪波:后来发现有那么多人资助我们,周围不缺少爱心资源,不是说人与人都是冷漠,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解说:从2004年到2006年底,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帮助孩子数量从10个到4000个,发展义工1500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不到两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两个女孩在洪波资助下得到了求学之路。
被资助的孩子:格桑花的叔叔阿姨新年好,扎西德勒。
解说:奇迹出现了,她开始遇到了新的问题。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究竟是什么身份。
洪波:咨询很多人,我国慈善机构大多数有政府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而洪波建立网站属于个人行为,根本无法挂靠在政府部门名下,而且国家目前也没有对这个机构进行注册业务,所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不能给捐助人出具合法手续。什么时候能让自己从事的公益活动更加正规化,这是让她最着急的事情。因为西部还有很多孩子等待帮助。
洪波:我们盼望有一天能够有一个合法身份,有一个专职人员,有一个常设机构,而不是通过网络这种形式。
(演播室)
陈伟鸿:刚才我们看到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格桑花是非常美丽的花,就像洪波女士的心灵。今天很高兴见到洪波。刚才在短片当中看到那些孩子是不是唤起你生活的回忆?
洪波:他们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陈伟鸿:这个网站创办的时候完全是你个人的想法?
洪波:一开始我是喜欢旅行的人,发现有很多孩子不上学,因为失学完全上不起学。后来又遇到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女孩是读书的孩子,虽然家庭很困难,家里想办法供他们读书。我们旅行者帮助孩子读书应该可以,大家都有这个想法。
陈伟鸿:都觉得是一件好事。
洪波:我们每年去西部旅行,至少每一个人帮助一个孩子。
陈伟鸿:平时日常生活帮助一个孩子,不会花很多时间,现在有一个助学网,它需要运营,有很多成本在里面。
洪波:做义工肯定要花时间,因为捐助人一次性捐款跟孩子平时通信,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网站来讲,为网站捐助人服务建一个桥梁,做这样纽带是一份工作,白天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晚上我们为格桑花打工。
陈伟鸿:每天晚上花多长时间在这个网站上?
洪波:根据每个人承担的任务,时间长度不一样。
陈伟鸿: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洪波:主要是鼓励大家,说你干得真棒真好。
陈伟鸿:然后所有人受到鼓励。我想你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收获,作为志愿者他们经常说这样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余香是什么?
洪波:这是西藏小朋友送给我的哈达,这是他们最吉祥的礼物,他们知道我要来北京,让他们老师带过来的。
陈伟鸿:收到这样的礼物你心情是什么样的?
洪波:所有的劳动、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陈伟鸿:这一刻我觉得洪波的笑容也像一朵花一样,虽然创办西部助学网站背后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志愿者付出辛勤工作当中,您怎么看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丁元竹:我们首先要把志愿者回报和市场回报要分开来,一方面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生活经历,对于将来发展,包括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刚才洪波讲他们要办这个网站,他要搞好一个关系,形成一个社会网络,一个人有很多社会资本就可以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陈伟鸿:有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幸福感。
丁元竹:这是比较特殊的类型。还有我们奥运志愿者,我去做奥运志愿者,我要参加语言培训,还有很多专业培训,这种培训很无价,好多人千载难逢。当你有很好的爱你想献给别人,别人不要的时候你感到很不舒服。
陈伟鸿:您自己参加过志愿者活动?
丁元竹:我参加很多次。
陈伟鸿:印象最深是什么?
丁元竹:我在美国参加志愿者,那时候我在美国学习,我夏天有三个月假期我去一家兄弟基金会,他们专门给发展中国家送书、送医疗器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问,你是不是做完以后需要一张证明,我说是的,在美国做志愿者,这个事情对将来就业有很好的效果。
陈伟鸿:我们格桑花网站就没有这样的证明,说我们在做着这样特殊的公益事业。
洪波:我们义工姓名是公开的。
陈伟鸿:你们网站壮大同时需要志愿者。刚才片子当中说到细节,在向西藏运送物资的同时需要大量义工。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方式招募你需要的人?
洪波:我们是网络组织,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站发布招募公开,在哪些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还有到相关地方论坛发布我们的招募广告。
陈伟鸿:有没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洪波:每天都有来报名的。
陈伟鸿:你会觉得非常开心,有这么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他们原来身份都是什么,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加入到西部助学网。
洪波:有国家公务人员,有教师,有自己开公司,有大学生,各行各业都有,包括你们记者,很多记者就是我们的义工,所以我们格桑花宣传力度比较大。
陈伟鸿:志愿者队伍比较大,会让洪波比较开心,让这个网站办下去,还有让他烦恼的事情。还有就是捐款身份的确认。
洪波:我们成立快两年,只有上海桐城有限化工公司,他们不需要发票,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就是因为信任我们,通过我们资助几百个孩子还有其他相关支教活动,支持我们格桑花助学行动。
陈伟鸿:这是非常少的个案。
洪波:大部分企业必须让我们提供发票,没有这块的限制我们能得到更多资源,我们这个平台希望把更多资源倒向西部,现在受到很大限制。
陈伟鸿:你做多少努力也不行?
洪波:有很多朋友都说没有办法,虽然我们都想帮助你。
陈伟鸿:这样情况有没有可能解决?
丁元竹: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现在关于志愿组织的管理,社会团体管理不同国家有不同模式,我们国家在当前历史阶段采用这种模式自然有它的选择,当然我想随着政府的转型,在这方面政府做一些探讨,怎样让志愿组织发挥作用,这样会出台更有力发挥社会作用的政策。另一方面,我看到一些志愿组织也有自己变通办法,我在上海看到志愿组织,他们把自己的帐号放在另外一家更大的具有注册地位的机构下面,他们之间关系非常好,他们钱就通过那边来管理,也不收管理费,而且它也是一个慈善组织,这样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陈伟鸿:看来还是有一些借鉴渠道。我们也希望洪波在这里许下心愿,因为立春在老百姓概念当中,立春播下种子最有活力,对格桑花网络来说,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洪波:希望我们有主管部门,能够让我们放心去做好事。
陈伟鸿:希望格桑花越开越美丽,能够帮助到更多希望渴望上学的孩子,我们在这里也把“春暖2007”红丝带托您传递到更多人的手中,谢谢您的到来!
洪波:谢谢。
陈伟鸿:欢迎电视机前朋友继续收看正在直播“春暖2007”经济频道大型公益活动现场直播,此刻电视机前有不少观众朋友期待和牵挂云南玉龙宝宝诞生,这个宝宝牵动全国观众的心,承载我们很多希望,现在我们马上连线一下云南看看当地的最新的情况。
(云南现场)
方琼:不好意思,因为我们现在是在手术室里我们不能大声说话,现在医生紧张进行手术,目前我们孕妇状况很稳定,我们在这里耐心地期待我们这一位宝宝的诞生,我们来看一下现场的情况。现在孕妇进入手术室已经一段时间了,据我们医生介绍她现在一切情况都很稳定,我们医生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据说孕妇状态非常好,医生也很有经验,如果这个手术正常进行的话,大概有七八分钟时间我们就可以见到我们新生的宝宝诞生了,我们现在现场所有人员都非常激动,因为我们能够见证一位婴儿的诞生,的确是让人激动和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这位孕妇她的预产期没有在今天,她是刚刚从下面医院送来的孕妇,由于她胎儿位置不是特别的标准,所以我们医院经过讨论之后决定要把孕妇送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现在手术在进行当中,现在孕妇状态非常好,我们看一下各项指标很正常,包括麻醉师一直在关注着孕妇的情况。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医生的手已经进入到产妇的肚子当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看到宝宝的头了,大家看到没有?孩子的小手,两只小手在向我们招手,目前还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了吗?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期待一天在玉龙立春这一天降生的第一位宝宝,大家看到了吗,我们让大家听一听他的哭声。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宝宝脐带还正在处理当中。给我们介绍一下孩子的情况怎么样?
医生:非常好。
方琼:医生现在马上给他的脐带进行处理,大家看到没有,我们宝宝很享受来到世间的这一刻,她现在感觉到周围很多人在关注他,他也想尽量表现坚强一些,因为他是一个小伙子,他是一个勇敢的男生,他好坚强,他现在还没有睁开眼睛看我们,如果有这么多人关注他,他也许会给我们大家一个笑脸的。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医生:称体重。
方琼:医生告诉我们给孩子处理好脐带之后,马上要给他称体重,我估计他可能有六斤多,妈妈可以看到吗?是一个男孩,非常好,妈妈很高兴,妈妈现在怎么样?我们再看一下,我们宝宝有多长,可能让他站直了他不高兴了。
医生:他身长49厘米。
方琼:现在我们已经他有3400克,然后是49厘米,我们看一下妈妈的状态。我们想问一下主刀医生,我们现在产妇的情况怎么样?
医生:产妇情况很好,她很顺利,各项指标都不错。
方琼:恭喜你,我看到你的宝宝了,很干净漂亮的男孩,他很坚强和勇敢,我们祝您手术成功,会顺利的。我们来看一下在给宝宝压手印和脚印。来到我们人间高兴吗?他说我还想再睡一会儿。真的我没有见过你这么听话的宝宝,你愿意看我一下吗?带上小手牌,上面写着妈妈的名字,现在还要打一个疫苗,要打针了,坚强不哭,他也知道要打针会疼,我们给孩子一个特写。他很委屈要打针了,他哭了,我们刚才还在夸他勇敢,你真棒。我会告诉他们你是最坚强的小伙子,小伙子穿小花棉袄了,大家看一看。你穿好衣服,马上就可以让他们去看看你了,真想抱一抱他,包得暖和,我们就可以出去了,真听话,你真勇敢,你是不是还没睡够,是不是觉得来到这个世界上很热闹,今天有很多人在关注着你,好多人都盼望着你早一点能跟我们大家见面。你真棒,我们可以把你抱出去了,跟妈妈再见一下好不好,妈妈还需要继续手术。真好,亲亲妈妈。他亲妈妈时睁开眼睛了,这就是母子情深,他都知道他亲的是他的妈妈。你的姨妈、奶奶都可以见到你了,这里有好多人等着你,让我们大家仔细看一看,看看这个最勇敢的小伙子,只打针的时候哭了一下,睡着了,睡得甜甜的,让爷爷奶奶见见我们,我们往外走。
医生:宝宝出来了,这是你们家的小宝宝。
罗丁:特别可爱的男宝宝,你们高兴吗?奶奶来这边,奶奶快看看你们家的新成员,还吐泡泡呢。奶奶,喜欢男孩喜欢女孩?
方琼:姨妈,快过来看一看,有没有想过给孩子起什么名字?
姨妈:今天是立春,就叫立春。
方琼:知道是男孩啊?
罗丁:是这样的,刚才她的姐姐说她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妹妹生了一个男孩。
方琼:刚才在里面表现可棒了,一说要打针做出特别痛苦的表情,把针一拔他又不哭了,当然是挺不情愿把衣服穿上,最后我们出来说去跟妈妈告别一下,我们出去见爷爷奶奶的时候,他有一只眼睛睁开眼睛看妈妈了,我已经问了医生现在在里面的情况非常好,医生说一切都很正常,马上缝合手术之后就可以出来了,你们也别担心。
罗丁:我这儿给他们一份礼物,按照我们的风俗,谁家生小孩,他们家给看望母亲的人准备红鸡蛋,他们来自玉龙县比较偏远的山区,准备得不够充分,我们把没吃的鸡蛋攒了起来,把鸡蛋送给你们家,希望你们吃鸡蛋,然后给刚刚生完小孩的妈妈补点营养,祝愿你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方琼:我们给你们全家人准备的“春暖2007”的红丝带。
罗丁:刚才你在里面激动吗?
方琼:太激动了,我觉得比我当妈妈我都要幸福。我们红丝带寄托很多人的爱心,我们给我们宝宝带上,希望它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很幸福的模样,我们也给爷爷奶奶带上。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更多爱心传递给你们,你们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说心里话,我不知道你什么感受,我在这么遥远的地方跟纳西族朋友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罗丁:我也是第一次在产房门口等待小孩降生,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刚刚从产房抱出的小孩,我觉得很温暖,特幸福。
方琼:我们这几天做采访,我们深切感受到纳西族兄弟姐妹特别勤劳善良朴实好客,当然我能更深刻感受到这里有些地方贫穷落后,更多母婴需要大家帮助和关注。
罗丁:母亲给整个家庭带来温暖,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的源泉,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伸出关爱的手,让他们更加平安和健康。
方琼:在这里祝愿天下的母婴都平安健康,祝福你们!
(精彩回放)
陈伟鸿:好,欢迎各位回到“春暖2007”直播现场。在前面节目当中大家共同经历了一个温暖而感动的时刻,我想在云南玉龙这位产妇送进手术室开始,大家就期盼婴儿能够平安将来。大家看到方琼在现场发回来的报道,看到婴儿带着所有人祝福来到人世。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在立春降生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孩子的成长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但是一些家庭孩子离去了,给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也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相信自己死去的孩子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永远地看着他们自己,所以他们就走到了一起,走上了这样的星星港。
(短片)
解说:在扫墓人当中这一群人是如此显眼,无论与这些人是否相识,他们都会点上一柱香祈祷,然后放着幸运星,寻着星星港这样三个字,很多家庭找到这个集体并成为其中一员。这美丽的墓地叫童稚园,这里埋葬都是过早离去的孩子,他们相信这些离开孩子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永远地看着自己。这个特殊的组织由一位失学孩子的母亲牵头发起,一开始只是自发聚会,他们发挥在相互倾诉中同样命运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采访:我的儿子生毛病,8月31号过世的,谢谢大家关心,
解说:随着人慢慢增多,老的家庭成员在悲伤之外,更感觉到自己的责任,这些新加入组织的家庭与当年自己的心情是相通的。而他们是多么需要自己这样同命运人的帮助和安慰,于是一个因为悲伤的原因而结成组织,成了爱心传递的中心。袁丽燕一位26岁孩子的母亲,一年前孩子在大病中去世,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
袁丽燕:我的一步步转变得到星星港的帮助,才使自己摆脱痛苦的感觉,也许刚刚失去孩子的家长他们的心情比我们现在还要痛苦。所以我觉得我们前面的人应该告诉后来的家长要减轻这方面的痛苦。
解说:把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成为星星港父母的心愿,星星港集体的力量给了他们重新面对人生的勇气。在王老师寻找星星港找到组织之前,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儿子的离开实在太突然了,毫无征兆。
王老师:当时我是很难过很难过,觉得好像天塌下来,我有时上课一半的时候我会突然流泪。
解说:她鼓起勇气给星星港打电话,我说我是一名老师,我是某某,我的孩子没了,我活不下去。很快星星湾老师来看我们,他跟我聊天,他说你来吧,到星星港来,我们像你这样的同事很多,我们会互相照顾的。
解说:快一年了,星星港里所有人都看到王老师的变化,她打开从来不开门的儿子房间,开始鼓励后来的家庭开始关心孤儿,放在儿子房间的衣服就是要送给孤儿的。
王老师:这个孤儿也是很好的孩子,家里面真的是一塌糊涂,很冷,阴凉得很,所以我就想假如这是我的儿子我会心疼死的。这个孩子很瘦,才17岁,上高二,而且我试过这些衣服他都能穿。我把这种以前对孩子的爱我转给别的孩子。
解说:她无儿无女正在老去,她是最需要关爱的人,但她还在奉献。只要一有需要,他们就会聚集在一起,我们在星星港里听到太多感人的故事。这位父亲孩子因为白血病离开,他忍着巨大悲痛看望其他孩子。这位母亲打算在女儿祭日看望他们。这位母亲在女儿死后放着好好房子不住,和老伴搬进养老院,但如今她又有勇气走进她伤心的老房子。这位母亲在给孩子扫墓,但是她却紧紧握着另外一位母亲的手,告诉她保重。这位母亲今天接到了病危通知书,她的同伴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看望她。
星星港成员:其实我住在医院看到左右邻居都是有孩子来照顾他们,其实心里很难受很难受,但是我看到我们星星湾所有爸爸妈妈,我这个难受就减轻了一半,就想到虽然我没有儿女在身边,但是我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在关心我,在帮助我,我想我们这个团队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解说:从一张张哀伤的面孔,但如今冲出苦难的力量,他们就是我认识的星星湾。
袁丽燕:她说我们是一个不幸的家庭,要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从小爱走向大爱的过程。
解说:每年清明回到孩子面前,星星港父母最想向孩子诉说,这一年来他们是多么的坚强。
星星港成员:因为我面对全是孩子,离不开孩子,脑子里做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孩子。
星星港成员:星星港是一种情,我们就是兄弟姐妹。
(演播室)
陈伟鸿:从不幸到坚强,传递的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力量,我们把星星港这个篇章中的主人公袁丽燕请到节目现场,欢迎你来到我们“春暖2007”节目现场。刚才在看片子的时候都有一种感动,虽然我们曾经历过苦难,但是今天从星星湾当中走出来的人,每个人脸上写着坚强,作为您来说也是体验着这样的心路历程,当时怎么样接触星星港这个团体?
袁丽燕:我有老师认识星星港,我认识了王志伟,认识他以后他经常到我单位看望我,晚上还经常打电话安慰我,所以在这儿当中就受到了关怀,可能这些人劝慰最容易听得进去,家长还组织了团聚会,在一起大家倾诉自己心里的痛,面对今后我们怎么活,怎么工作,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也许这样团队聚在一起倾诉也是疗伤很好的办法。
陈伟鸿:没有接触到这个团队之前,您一个人独处想得最多是什么?
袁丽燕:没接触之前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接触了以后还有那么多不幸的人,他们很坚强,如果说大家一起帮助就形成一股力量,会形成互助力量,然后共同度过下半辈子生活。
陈伟鸿:您是不是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团体?
袁丽燕:要从星星港来历说起,在2003年的时候有10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然后在2005年的时候由上海爱心组织帮助我们通过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星星港服务办案中心,也许这是一个首家哀伤服务的民间组织。所以在这个组织里面大家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感受,大家可以共同帮助,可以度过最痛苦的历程。这件事包括上海慈善基金会都很关注我们,有十几家媒体进行报道,报道了以后我们很多家长就在电视里面看到,也在报纸上面了解到,从这方面了解星星港以后,经朋友介绍到星星港来。
陈伟鸿:他们大多数是不是经过朋友介绍来的?
袁丽燕:经过各种途径,最多一种是媒体报道,因为电视播出范围很广,影响力度也很广,还有一些报刊、杂志都登了星星港故事,有人同时看了以后都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亲友,通过朋友介绍,通过同事介绍认识星星港,介绍星星港的家长很多。
陈伟鸿:在这些不幸失去自己孩子家长心中,他们可能普遍有一种心态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这是他们加入星星港普遍心态,刚才片子当中我们看到在星星港帮助之下,他们很多人渐渐走出悲伤,我不知道你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让他们摆脱一种悲伤情绪?
袁丽燕:应该说我们都是一群失去子女的家长,心里都是很痛的,在没有参加星星港以前和以后前后变化很大,基本上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变化,在没参加之前失去孩子是世界上最痛的事情,我们每个家长都觉得失去孩子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有的时候对自己产生怀疑,到底有没有活下去的意义这不是空说,就有这个想法。在我们这个国家也许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另外失去孩子以后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看病也负债,精神上很痛苦,经济上很困难。所以有的家长基本上在绝望当中他们会做出冲动的举动,比如用头撞墙,用人撞车,有的自己吃安眠药,觉得一走了之会解决一下痛苦。
陈伟鸿: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们没有这样的心态,因为失去孩子非常巨大。我们平时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让他们面对坚强的生活?
袁丽燕:在星星港里面,他们走进来,感觉到不是我最不幸的。第二感觉,我不是最无助也不是最孤立的,第三感觉是感染力作用,因为其他家长同样是面临不幸挫折,有的家长能够挺过来,我为何不能,在这种感染力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很多家长相互帮助,相互扶助,相互开导,大家能够共同感受,自己照着这方面来做。
陈伟鸿:这是一个固定组织,是每周举办活动还是每天可以来倾诉,时间上有什么安排?
袁丽燕:大家都是自愿的,到了这个组织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关爱、相互搞活动没有报酬。我接受过别人帮助,我自己心灵得到解脱,我同样有责任帮助别人,所以到了星星港做的工作要很多,第一觉得应该帮助新成员,解脱心灵上的痛苦,因为刚刚失去家长,失去孩子的家长应该是最痛苦的,在这时帮助他、开导他最有效。第二帮助星星港生病的家长,星星港电视片已经播送,有谁生病,或者谁家里有困难,大家会自愿上门捐款,或者帮助他解决问题。
陈伟鸿:这个团体对于失去孩子的不幸家长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作为丁教授长期关注志愿者行动,能不能给这个团体一些好的建议,让她未来帮助更多的人?
丁元竹:首先我看到这个节目感到非常感动,他们在这样情况下组织起来解决问题。我的建议是其实我们过去在志愿服务工作里面,有我们关注的收入低,星星港这方面迈出很好的一步,我们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历这么多痛苦,刚才我讲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老觉得自己郁闷,能不能让更多青年人,通过你们的经历看到,实际上他们没有任何郁闷的理由。
陈伟鸿:您的建议是可以走出这个群体,让年轻人知道他们是很幸福的。
丁元竹:我们社会上有多少人在心灵上需要帮助,我们现在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救济,因为我们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社会到这个阶段,需要关注人们心灵健康,我们希望未来星星港能够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陈伟鸿:我们在这里谢谢袁女士,让星星港更多的人焕发出重新生活的勇气,我们也把红丝带献给你,谢谢。
袁丽燕:谢谢。
陈伟鸿: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春暖2007”大型公益活动。最近这些年来爱心公益活动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今天直播之前我找到一些资料,比如《北京青年报》在2006年12月12号和相关机构一起举办爱让我们微笑,一共募集了一百多万元善款。《春城晚报》发起了爱心送考车,再比如说《辽沈晚报》发起了爱心候车室,一句“请您进屋等车”是贴心的问候。我在这儿请教一下丁教授,媒体对公益活动有了大篇幅报道,也体现了媒体的爱心,您对一系列媒体报道爱心公益活动有什么样的评价?
丁元竹:首先我感谢我们的媒体,也非常赞成媒体这样做,另外我想媒体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慈善事业公益事业面临问题很多,其中最大问题是社会认知问题,志愿服务这个领域,我每年都去做一些调查和研究,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够,在人们生活中,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公益事业、知道公益精神,我觉得非常重要。
陈伟鸿:您觉得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公益方式可以推广?
丁元竹:我想出了举办各种慈善活动以外,通过媒体宣传一些国际国内志愿服务慈善方面的经验方式方法,比如说筹资的方式,特别感人的这种故事,这样真正深入人心。2000年的时候我在美国查一个资料,为什么美国捐赠额占美国GDP5%到6%,为什么美国成年人44%都参加志愿活动,我想搞清这个原因,后来我查一个原因,两个东西支撑着两百多年慈善精神和志愿精神,一个就是慈善精神,一个是志愿精神。我们怎么通过媒体让更多人有这种精神,把慈善精神和志愿精神潜移默化到人们行为当中,成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成为价值体系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觉得媒体作用太大了。
陈伟鸿:我相信未来我们媒体会不遗余力地推进社会公益的进展,包括连续16小时直播“春暖2007”节目,也体现对公益事业献出的力量,我想在此把“春暖2007”红丝带送给丁教授,谢谢您长期以来关注我们的节目,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谢谢。
丁元竹:谢谢。
(精彩回放)
(演播室)
陈伟鸿:这里是“春暖2007”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大型公益活动的直播现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在2006年有一个关键词值得人们关注,农村的医疗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截止2004年底,中西部15个县市区拥有的医疗设备总值将占这些县市区全部医疗设备总值的17.7%,而且很多医疗设备还是很陈旧、很老化的设备。在抽查的19所卫生院当中没有妇产科大夫,有2所没有内科大夫,有15所没有专职护理人员,有12所没有药剂师,有8所没有化验的检验员。看到这个数字是很令人担忧的,刚才这组数字来自2005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如果说我们生活在城市,如果你觉得看病难,就是需要起早摸黑去看病。我们来看看记者的报道。
(短片)
解说:在青海牧区土地上这里人口居住极其分散,看病难是这里牧民最大的困难。牧区牧民到乡上看病需要走一天路程,除了有摩托车或者生了大病的牧民,平常去乡医院看病的人并不多,和牧民打交道最多的是村医。记者到达羊让村,村里干部把记者带到村里最漂亮的房子面前,这是清华大学经理班出资五万元通过红十字会用羊让村捐赠的。村子的村医叫拉加,没有卫生站以前拉加的家就是村民看病的地方。
拉加:这是我以前看病的办公桌,这是以前的药柜。
解说:去年建立的这个卫生站羊让村村民为此高兴好几天,村支书的心也安定了好多,毕竟村民有病不用发愁了。
村支书:以前村民有小病都忍着,自从有了卫生院以后都能看病了。其余的病都能在这里看,很方便。
村民:一方面条件很好,另外拉加的技术好,到远处看病体贵,这里用不了多少钱。
解说:看完拉加的新卫生站,记者驱车到几公里的拉扎村里,村子里没有漂亮的卫生院,村医是在自己家中给病人看病。记者在这间屋里没有看到任何与医疗设备有关的工具。村医告诉记者,他虽然是个医生,但是他连听诊器都没有,眼前这个药箱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除了新建的卫生站,冷本太还说出他最羡慕拉加的地方,因为去年拉加上北京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培训活动,那次活动一直让冷本太心里羡慕不已,也是拉加引以为豪的事情。当记者和拉加聊起去北京的事情,拉加仍然很激动,虽然在北京只有十五天的培训,但是对于拉加来说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北京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
拉加:我才知道以前很多方法是错误的,村民感冒特别喜欢吃安乃近,我也给他们开安乃近,这次学习老师讲,安乃近副作用特别大,现在他们想要我不给开了。
解说:尽管这些知识对大城市医生来说都是常识性问题,可是几十公里外的冷本太由于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些知识在现在依旧不知道。安乃近仍是他经常开的药。冷本太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由于当村医挣不了多少钱他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花在放羊上,除了看病他根本没时间也没钱买医书,因此他只能治疗简单的疾病,这点让村医觉得很惭愧。
冷本太:也希望有自己的卫生站。
解说:与冷本太相比,村医拉加也面临新的苦恼,自从北京回来后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欠债的人也越来越多。
拉加:来我这儿看病的人30%交不起药费,社会上捐赠的药品对他们帮助很大。
解说:拉加刚结婚孩子还不到一岁,家里有七亩耕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只能种一季的青稞,每亩产量还不足一百斤,靠乡上一千元补贴,生活过得紧紧巴巴,拉加担心日后自己没有钱买药,村民以后看病即使记账,也是无药可吃。春节前拉加接到一件令他苦笑不得的礼物,尼玛会长给她送来一辆摩托车,希望他更快更好为村民看病。虽然感激那些捐助的好心人,但是这个要求他仍然感觉很难实现。拉加告诉记者他不会骑摩托车给村民看病的,因为贫穷的村民用不起汽油,有了钱他宁愿买药给村民送去。
(演播室)
陈伟鸿:刚才这个短片当中似乎印证了刚才提报告当中的数字,这是农村医疗面临的窘境。今天在“春暖2007”现场请到两位嘉宾,他们对我们刚才关注的问题都有关注和研究。这两位是王汝鹏和汤敏。对于医疗改革问题不仅仅关注农村百姓,对整个国家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大意义,二位看了片子之后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
王汝鹏:乡村医疗现在是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乡村医生承受着三重压力,一个是经济拮据,第二个是医疗条件简陋,第三个就是医术水平亟待提高。所以红十字基金会提出一个乡村培训计划,主要目的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更好为当地村民服务。
陈伟鸿:拉加也是要到北京参加培训,他们培训的主要项目包括哪些?
王汝鹏:拉加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培训的首批受益者。这是我们和首都医科大学乡村医生培训会联合主办的,主要对乡村医生进行常见病的预防、防御,以及农村医生所要具备的全科医生的知识。
陈伟鸿:经过培训之后,这些来自农村的乡村医生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水平到后来?
王汝鹏:能够实现我们温总理讲的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
陈伟鸿:当初红十字基金会为什么推出这样的计划,最初的考虑是什么?
王汝鹏:讲到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个计划应该是这样的,是在中国红十字基金总会的领导和指导下,为了配合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做了这样一个计划。它的主要背景是从目前我国农村乡村医生基本的现状来考虑的,比如说据有关资料统计,乡村医务人员有80万多人,但是拥有职业资格的才7万多人,还不到9%。卫生部一位官员在基层调研的时候讲到,他说我现在最忧心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医疗人才问题。实际上我们国家对乡村医生培训工作非常重视,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每一个乡村医生每两年至少要接受一次培训,要参加一次考核,但是由于乡村医生对政府培训很有限,由于收费式培训使大多数乡村医生因为经济困难而不能参加,所以到大城市,到高等学府去接受高水平的培训,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乡村医生的迫切愿望和最大的梦想。
陈伟鸿:接下来我们想看一看在经济学家眼中,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现状?
汤敏:医疗改革是目前我们国家发展改革的重大课题。我们把眼光放开一些,医疗保险问题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从拉加刚才的短片当中看到很多有启示的事情。第一个,我们对医疗的投入是以硬件为主,还是以软件为主,我们实际上在好多国家投了好多钱,有可能因为培训不够你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反而遭投诉,要以软件培训为主,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教育卫生应该是政府重大投入,实际社会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红十字基金会做的这个培训就是一种社会可以同样参与的。
陈伟鸿:您怎么看待这个培训的作用?
汤敏:我觉得培训作用非常重大,假如我们政府有硬件投入,有很多软件跟培训,这些乡村医生能够提高医术水平,那么他们很可能做更大的贡献。三四十年前在中国没有很多很好的医疗设备,很好的药的情况下,中国建立了全世界应该来说最完善的一套赤脚医生系统,那个时候是非常有效果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包括培训,包括公益参与,可能要有创意。刚才我们说了要创新,比如红十字基金会花了很大力气我们培养了一百个乡医。对中国广大农村来说一百个真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怎么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多少医生、护士退休,我们如果有一个什么样的工程把这些人发动起来,让他们和卫生院联系起来,一年去半个月、一个月,跟他们进行沟通、进行培训,这会发挥很大作用。这些人已经有退休金了。其实在中国目前真正能够做很好的志愿者,真正解决问题是那些有很多经验的人,社会这部分力量没有很好发挥起来。
陈伟鸿:志愿者不应该有年龄的限定。我们继续回到乡村医生培训方面。汤敏先生对乡村医生培训有很高的评价,听听王秘书长怎么说。
王汝鹏:我们和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培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名乡村医生。如果按照一个乡村医生要服务一千个村民来算,一百名乡村医生将使十万农民受益。那么2007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继续推展这个项目,将通过面授和刊授两种方式,培训三千名左右的乡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的目的主要为当地农民的健康服务,因为乡村医生是中国农民最近距离的健康守护者。
陈伟鸿:仅仅培训乡村医生还是不够的,正像刚才汤先生说的,应该发挥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动当中去。汤先生在国外生活很长时间,您可以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告诉我们全社会在号召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什么创新机制来做公益,这方面您有什么思考?
汤敏:这方面潜力非常大,因为中国已告别了原来温饱的经济,我们现在奔小康了,跟20年前、30年前比,我们从人力资源到社会资源相对来说好多了,其实我们是完全有能力了。现在我们需要一些创意,需要一些创新,需要把整个社会调动起来,大家都来做。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谈就谈比尔盖茨,他多少多少亿,捐多少多少钱,真正成比尔盖茨的人不多。我今天从早上就一直看你们的节目,我觉得非常感动,很多就是很平常的人,可能自己本身就是打工者,他们就可以做很多。
陈伟鸿:他们在金钱上并不是多么多么富裕。
汤敏:所以这种捐助、这种爱心很多并不一定表现在捐钱、捐款上,并不是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辞职以后做志愿者。
陈伟鸿:很多身怀绝技的人也可以发挥所长,这也是献爱心的新的方式。
汤敏:我们要通过有创意的方式,我们谈创新社会,创新社会不一定在商业领域,不一定在政治领域,像公益领域的创新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国外一个比较广泛,相对中国来说比较广泛。比如从捐赠来说,有好多计算,一个美国人他的收入可能是中国人均收入的几十倍,但是捐赠可能是我们的几千倍,这里有很大潜力。国家通过税收要给予一些支持,更多企业家、群众参与。另外通过各种别的方式,比如把退休者组织起来,把大家礼拜六、礼拜天很多人愿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动员起来。这需要非常好的组织者,需要组织的机构,那么这些机构在国外像民间组织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要让民间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这个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伟鸿:我们关注创新的同时,也想听听王秘书长有什么想法,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当中应该如何来做公益、献爱心?
王汝鹏:我们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也需要创新,因为我们做的培训都是免费培训。免费培训就需要资金。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向社会募集资金,每三千元人民币可以资助一个乡村医生,接受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捐款三万人民币可以资助举办一期一百人左右的乡村医生培训班,这是面授的。另外我们还采取刊授的方式,我们和乡村医生杂志和继续教育杂志,以及全科医学杂志联合开展面向乡村医生的刊授,通过邮寄刊物,让他们从书本上接受培训,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乡村医生的培训面。
陈伟鸿:我想刚才两位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了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我们需要用新的机制、新的理念来献爱心,希望这番话给电视机前观众带来很多新的启示,在未来有很多新机制、新理念来献爱心。感谢两位来到我们现场,我们把红丝带献给二位,希望把我们的红丝带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谢谢二位。
王汝鹏:谢谢。
汤敏:谢谢。
(精彩回放)
(演播室)
王小丫:今天立春,我们在二十四节气歌当中开始也在二十四节气歌当中告一段落。
赵赫:从晨光出现到夜色阑珊,我们中央电视台大型活动“春暖2007”走了十多个小时的时光。
欧阳夏丹:从云南丽江到辽宁本溪,可以说“春暖2007”红丝带传遍中华大地。
陈伟鸿:从救助贫困母亲到挽救紫娃的生命,从棚户区的拆迁到灾后的重建,爱心没有门槛,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春暖。
欧阳夏丹:大伟希望天堂里没有盲人。
王小丫:洪波她希望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很灿烂,曹彦林用爱的奉献谱写生命之歌。
赵赫:春风杨柳万千条。
欧阳夏丹: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报道,这不是一个轰动的号召。
陈伟鸿:大型公益活动是媒体用爱心做的社会公益总动员。
王小丫:我们一直在努力用镜头呈现爱。
赵赫:我们试图用爱心传递温暖,
欧阳夏丹:我们试图用温暖诠释公益。
陈伟鸿:我们用公益传递和谐。
赵赫:我们说用创新的理念来献爱心,以创新作为机制,这是春暖2007年核心主题。
欧阳夏丹:随后我们将会播出两台大型晚会,一台是《爱心总动员》,还有一个是《我有一个梦想》。
陈伟鸿:这不只是一天的活动,从今天开始经济频道将动员全台力量推动公益宣传周。
王小丫:今天立春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把爱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陈伟鸿:春天是播种季节,在立春这一天我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大家手牵手共同播撒爱的种子。
欧阳夏丹:春天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赵赫:现在让我们共同起动中央电视台“春暖2007”公益宣传周。
——完——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