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欢“留守”的女生
王小青,留守学生。父母双双在上海经商,她与爷爷一块住。比较富裕的家境使她衣食无忧,但她显然缺少父母直接的关怀和照顾,缺少家庭生活对她人格的熏陶、道德的影响、学习上的支持(事实上,她是个厌学生)。王小青从小学开始就在某私立寄宿制学校就读,一直到小学毕业。私立学校特殊环境下的寄宿生背景,使她习惯于远离父母而生活,她渐渐形成了独立、叛逆性格。小青读初中后,其母一度回家陪孩子。但女儿却对母亲的管教越来越反感,还经常“懂事”地劝妈妈回上海去照顾爸爸。
小青同样不愿意受集体生活的束缚。初一上学期她勉强住宿在学校,但从第二学期开始就拒绝住校了。“我在教室里坐不住。晚上要晚自修,而且一坐就是三节课,折磨死人了。”
现在,王小青依然和她爷爷住在一起。她更喜欢这样:生活上依赖家人,但在精神上要求独立和自由。
二、交友问题
私立学校宽松的氛围对她在交友方面的认知产生了很大影响。她对我说过,“我们那里男女同学经常一起玩的,大家都很开放的。” “老师不敢管我们。如果他们对同学批评严厉点的话,我们就会威胁要退学。”(实际上,这所私立学校不久就因生源、资金问题而倒闭了。)
小学毕业后,王小青就来到农村老家读初中。习惯于在一个只有20多人的小班里学习的王小青,明显不适应动辄50多人的大班。“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我都不敢走进教室,看着里面这么多人,我都吓坏了。”她说。
在班级里她似乎没有多少谈得来的同学,但她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包括异性学生交往密切。老师经常教育她能改变这种交友方式,形成对朋友的正确认知。老师也多次与家长沟通联系。但收效甚微。她总是一脸的不耐烦。“怎么这么累啊,我真的对这所学校不适应,怎么这些事情也要管啊?其实这些事情不是很正常的吗?”“可能我下学期就要转学了。”
由于她的开放姿态,吸引至少三个高年级学生对她进行接触、相处,并都想做她的男朋友,因此就形成复杂的局面。为了“夺爱“,那几个学生陷入不断的纠纷之中。三方各自争取支持的力量,在校内拉帮结伙,有时导致外校学生势力的渗透。结果,这三个学生因在校内外聚众斗殴,先后都被学校纪律处分。
王小青与异性学生过密交往这件事情,涉及好几个班级。这些班主任因为自己班上的学生卷入“交友事件”,而迁怒于王小青。为了教育本班学生,可能会把王小青作为反面榜样进行宣传。这种过激的做法,令王小青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关于她的事情在学校中被不断放大,形成不利于小青的舆论。王小青的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显然对小青的教育感到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王小青们”要改变自己,走出阴影,就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支持力量。
三、变化
事情在新的学年有了转机。初二时,小青班级换了个新班主任,赵老师。赵老师刚接任过一个问题班级,这个班级中曾经有几个“早恋”特别厉害的女生,经过赵老师的耐心教育,这些女生在毕业前都有了明显转变。赵老师在自考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对他的教育实践肯定有所裨益的。
这学期我和小青第一次接触是在我的办公室里。她当时是哭着进来的。原来,她在二楼做值日时,把一小片纸屑扔到楼下,恰好被下面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抓了个现行。她跟我解释她不是故意的。使我吃惊的是,这个过去桀骜不驯的女生,居然为了这件小事,在我面前哭鼻子。看来,她真的变了不少。
而那三个高年级的学生,一个毕业离校,暂时和小青断了联系。另外两个学生现在读初三。其中一个学生被学校纪律处分后,受到了一定的震动。加上王小青已经多次向他表明不再交往,心渐渐静了下来,答应老师不再惹是生非。和其他曾经受到过学校处分的学生一样,他每星期会交给学校一张成长记录单,上面由班主任填写他一周来的表现。从他连续几个月来的表现来看,撤销处分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另外一个学生所在的班级也换了个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在学生中很有威信,教育学生肯下工夫。为了教育他,吴老师已经好几次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该生个性虽倔强,但学习成绩还不错,老师就抓住他这个优势,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面来。
感想:1、学生“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正确交友认知的学生因为和异性交往过密、过滥而导致对自己身心的伤害。留守儿童的交友问题值得学校的重视。同样是交友不慎,留守男生的问题行为集中在沉迷于网吧、打架、敲诈赌博,而留守女生可能会乱交异性朋友。如何对留守女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她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摆在我们农村学校面前地一个现实问题。
2、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家庭背景,在不同的班主任教育下,其成长过程可能会迥然不同。重视留守学生,关键在于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因为班主任是留守学生最直接的关爱者、辅导者和引导者。
然而,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之路上,农村班主任由于不能像城市同行一样接受专业培训,享受起码的物质、精神上的待遇,成了被忽略的“留守者”。繁重而又艰辛的班主任工作,给班主任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职业枯竭感,使农村学校中“不会当”、“不能当”、“不愿当”的班主任不乏其人,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责编: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