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网友:王晓钊 "Micheal Wang" 于2001-08-15

  消费者真是上帝?

  生产商说:“用户是上帝”;销售商说:“顾客是上帝”;不少商户打出“消费者是上帝”“天天都是3·15”......

  可是,这些人里面谁真正想过“消费者是上帝”?

  “上帝”是基督教里所崇拜的至高神。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主,并且主宰和管理着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对他的任何侵害都是不能被容忍的。而在我们这里,不要忘记,被他们称作“上帝”的,绝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口袋里不算富裕的老百姓,受不起折腾的老百姓,受了欺负敢挺直了腰杆却打不了官司的老百姓。

  但是,看看给“上帝”服务的究竟做了些什么!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不是看了昨天的节目,有哪个“上帝”能够想到纯净水桶会是用医院里用过的血浆瓶和老外们用过的洋垃圾制成?有哪个“上帝”能够再坦然地面对“纯净”的“水”?如果不是看了昨天的节目,有哪个“上帝”能够知道自己的纯净水机器上装的是这种瓶子?又有哪个“上帝”能够确保自己喝的不是渗进血污的水?

  从这种意义上说,昨天的节目确实是好节目。

  但是,我还是希望这样的节目越少越好。因为让尊敬的“上帝”面对各种明枪暗箭还要知道怎样识别,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上帝”们要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并没有要把造假的罚得倾家荡产;我们并没有让某些执法犯法者负责任;我们要的只是一份安全,一份安心。而他们给“上帝”的是什么?毒大米、毒水桶、毒假酒、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为了利益,沆瀣一气;他们恨不得把“上帝”的油水榨干,甚至敲骨吸髓!

  又有多少“上帝”为此受害!看看戴了OK镜而濒临失明的人们,看看播了假种子一年绝收的人们,看看喝了有毒假酒而失去生命的人们,就会知道什么叫“丧尽天良”。希望这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行动让逝去者安心,让活着的看得见。 在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见到成效之前,少喊两声“上帝”吧!我不想让“上帝”这个尊贵的称号蒙羞。





  网友: wqq1976 于2001-08-15

  看了不久前《经济半小时》播出的"3.15特别行动报道"以及正在播出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报道以后,我对日常生活中的眼之所及、耳之所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用所食无不充满怀疑和惶恐。对吃的东西怀疑,因为你手里拿的白白的馒头,可能是经过某种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杰作;你夹在筷子上的猪肉可能是注过水的,抑或是病猪肉,甚至还可能是含有瘦肉精。对用的东西怀疑,因为你用的名牌牙膏、洗发水、香皂可能是完全不符合标准的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你想,连输液用的针头都可以简单地磨一下就可以成为新的产品,还有什么不能假,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心?

  “假冒伪劣”者为了谋牟取暴利,不惜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认为这与许多刑事犯罪如抢劫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强烈呼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是否该思考一下,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因为制假者的利欲熏心,还是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是我们各级政府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仍采用传统的政绩考核制度(如过分强调对经济目标的考核,忽略了对社会工作方面的考核,使地方保护主义大范围存在)的弊端,还是某些部门的腐败行为所致?

  其实,《半小时》报道和重视的“假冒伪劣”大多限于物质产品领域,在经济现象中,还有一类“造假”,其危害比起物质产品领域的造假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统计上的“数字造假”。今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联合监察部、司法部进行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半小时》好象未有过报道。





  网友: "kingkonglee" 于2001-08-15   

  疑惑

  真的有用吗?“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初衷是好的,可我不信!

  没有从制度上来防范经济秩序混乱的现状,光靠经济半小时的曝光,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只有毫不含糊的将假冒伪劣现象的出现频率与地方执政者与执法者的政治前途紧密挂钩,并切实将推定有罪的原则落到实处,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有可能迅速得到扭转和规范,假冒伪劣现象也才有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的可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拿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魄力和勇气。”

  我同意安徽网友的以上观点。我建议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等局必须由省、部级直属,而且当地人不能当一把手。同时各局要定期轮换。另建议央视把网友建议向有关国家部门反映。





  网友: "jinxin" 于2001-08-15

  我也来说两句

  我是一位个体户,为了防止收到假钞,购买了验钞机,旧版的钱,如果是假的,会叫,也可以通过水印看出真假。但是新版的钱如果是假的不会叫,但假钱的水印和真钱的水印不一样,所以有时可以分别。我记得经济半小时曾经做过有关验钞机方面的节目。很希望国家能对验钞机是否合格定了标准。我曾经问过银行,银行使用的验钞机需要几千元一台,对于我们个体户来说太贵了。

  上海现在查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很大。我以前也卖假冒伪劣的服装,虽然知道不应该,但是受了利益驱使,还是卖。卖真的,许多消费者都买不起,生意就不会这么好。有些消费者知道不是真的,但一看价格便宜就动心,也不管产品真假,质量方面的情况,有些人明知是假,但还是买。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消费者都来买真品,不去买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假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还能生存下去吗?我也希望有些卖真品的销售商是否能在产品定价的时候,不要定得太高,能薄利多销,让每位公民都很买得起,这样假的产品更加没有市场。

  现在社会办学的机构很多,有些人借了某学校的校社进行招生,开设电脑,外语培训,自学考的辅导班等,一次每人几百元,虽然价格不高,但是请的上课老师都不是比较正规的老师,有点误人子弟。而教育局只考查办学机构有没有教室等情况,却不管办学机构的教学质量。真不知道教育局在干什么!





  网友:福建 付晋斌 softwind 于2001-08-15  

  听过证券黑市受害者的哭诉,看过用洋垃圾制成的饮水桶,我们不敢平静,也不能再平静!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已是迫在眉睫!希望以经济半小时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栏目为契机,在全国再掀一轮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高潮,并长久地保持下去,让市场更有序,使百姓更放心!





  网友:福建 付晋斌softwind 于2001-08-15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泛滥,有很大一部分与地方腐败有关。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也必须严惩腐败,让那些制假者,售假者,盗版者和走私者没有靠山,没有生存的土壤!





 网友:安徽邱波 "qb" 于2001-08-14

 
打假需要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精神


                ——从假冒伪劣屡打不绝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不打假就是打真,不打劣就是打优”,江苏省省长季允石先生这一颇具辩证思想的论断深刻揭示了沉重打击假冒伪劣现象之于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和完善之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曾经因泛滥成灾而令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假冒一次性注射器在历经严厉查处后终于显露出被遏制的可喜局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果。

  然而,正如季省长本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并表示要严防反弹那样,人们对假冒伪劣现象能否被切实有效的彻底杜绝尚不能抱持真正意义上的乐观态度;自从改革开放政策激活了国人的利益意识以来,假冒伪劣现象便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年的持续打击至今也不见丝毫衰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执法当局始终未能找到打假的灵丹妙药。

  这一局面不由得使笔者联想起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诸如吸毒贩毒、卖淫嫖娼以几黑社会作恶等各种腐朽现象进行清理和打击的历史背景。由于新政权的各级干部均与旧世界没有任何瓜葛,因而,所有改造旧世界的政策措施都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也正因为如此,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便一鼓作气的将过去年代的污泥浊水荡涤得干干净净。

  然而,今天有关假冒伪劣现象的问题却有着远为复杂的背景,最为突出的便是造假者往往与当地的执政或执法者广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或为造假者提供保护而收取贿赂,或者直接就是造假者的幕后老板,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标签不过是掩盖深层次问题的托词罢了。也正是由于很多地方的当政与执法者卷入造假者的队伍,以致掀起无数次的打假风暴却依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假冒伪劣现象遍地横行的局面。

  因此,要想使这次再度掀起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打假风暴避免重蹈以前那种风暴过后又是依然故我的覆辙,就必须有效割断地方执政和执法当局与造假者之间的联系;而在打假行动中全面导入类似于“关云长刮骨疗毒”般的运作理念,则是重现五十年代那种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界限分明的合适境界的唯一途径。

  所谓的关云长刮骨疗毒,就是对于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切行为彻底铲除,毫不留情,坚决不能护痛;即便这种措施可能会暂时迟滞地方经济的发展,甚或将伤及有关高层领导所中意并打算予以重点培养的某个人才,也应在所不惜,——亦即能够承受刮骨疗毒般的痛楚。

  其具体运作程序应该是这样。以县为单位,城市则以区为单位,当在该县或该区的管辖范围内首次查出假冒伪劣问题后,其县长或区长应该受到警告;如果连续查出三次,则不仅他们应被立即撤职,而且还应根据推定有罪的原则而将他们送进牢狱。显然,如果他们没有与造假者同流合污,他们又怎么能够容忍假冒伪劣现象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屡屡出现呢;或者换句话说,即便他们没有参与造假或接受造假者的贿赂,但对假冒伪劣现象在自己辖区内频繁出现采取眼开眼闭态度也至少是对犯罪的庇护,对这种行为给予严惩也同样是合乎逻辑的。可以说,只有毫不含糊的将假冒伪劣现象的出现频率与地方执政者与执法者的政治前途紧密挂钩,并切实将推定有罪的原则落到实处,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有可能迅速得到扭转和规范,假冒伪劣现象也才有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的可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拿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魄力和勇气。



  网友:天津王晓钊 "Micheal Wang" 于2001-08-14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2001年第二次“3·15"。但是,一到这种日子,我们总是看见……

  你是否想过你吃进肚子里的是些什么东西?比如你吃的盐——氯化钠(现在都要加入一些碘酸钾)——装在好看的塑料袋里。你有没有想过,它可能会有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吃进你嘴里的食盐可能经过大锤、铁锹、扫帚甚至脚下的皮鞋的处理呢?

  你是否想过你吃进肚子里的是些什么东西?比如你爱吃的腊肠,你是否想过,它可能是由病死的猪肉加工制成的?

  你是否想过你吃进肚子里的是些什么东西?比如你最常吃的主食——米饭。你是否想过,这洁白的米粒可能是经过有毒的抛光剂、增白剂的处理,上面爬着老鼠和蟑螂,遍布着它们的排泄物,还滋生着产生致癌毒素的黄曲霉菌?

  你家里的影碟——无论是VCD还是DVD--有几张是正版的?估计没有人在乎。

  你家里的电脑——美国康柏的——你不会怀疑它有问题吧。可你还记得你的机器在哪里买的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机器里的硬盘、内存被别人“调”过“包”?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重要资料会在假硬盘寿终正寝时毁于一旦?

  你晚上睡觉时盖的被,你有没有想过它的“心”可能是黑的?你有没有想过它的“心”可能是由医院里的传染病人用过的废棉花制成的,上面沾染着无数的病菌?

  你上班时乘坐的公共汽车,你有没有想过它上面的零件是在哪里诞生的?是不是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的非法露天汽车拆解市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的公交车“带病行驶”,“抛锚”的公交车为什么抛锚?

  当你在游乐场里高高的观览车上俯瞰美景时,你有没有想过这观览车可能是违章设计施工的?这观览车的“骨架”可能是由小炼钢厂里炼出的地条钢构筑起来的?你是否还记得潘子灏的悲剧?你是否还记得韩红的那首《天亮了》?

  当你生病了住进医院,医生要求要给你输液,你会不会放心的答应他?当针头插入你身体的那一刹那,你的内心就没有一丝恐惧?你想过没有,插进你身体里的那个针头在进入医院之前会在哪里?是在正规的生产厂家还是在一个肮脏的手工作坊里呢?

  当你的家里完成装修的时候,你会不会欢天喜地的庆祝?但如果你知道你的家里充满着有毒的甲醛,你会不会还是这样高兴?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你逐渐发现装修队的人给你来了一把偷工减料,你会不会还是这样高兴?如果经过专家的测定,你的家居中遍布着放射性的致癌的“氡”,恐怕你就要吓得跳起来了吧?

  放心,最惨的绝不是你!

  君不见贵州农民被黑心干部的假种子坑害;君不见无知却可怜的煤矿工人葬身小煤窑井底;君不见苦心经营的投资者在证券黑市倾家荡产;君不见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一个个网吧、游戏厅误入歧途!

  可是,这些事情总是“舆论”一“干涉”,“有关部门”就出面解决。难道媒体不曝光,“有关部门”就不会解决问题?像这种事,有些人得了利益,就百般纵容包庇;媒体一曝光,知道自己乌纱帽不保,甚至脑袋要搬家,就迫不及待地要跳出来,给自己洗清罪责,或是“将功补过”什么的。

  目前“乱七八糟”的市场经济秩序,就是这么造成的。

  建议大家都看看中央一套正在播放的《忠诚》和《经济半小时》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看看《忠诚》里的好干部,看看半小时中热血沸腾的记者,也希望它们能够唤醒某些人即将泯灭的良知。





  网友: "tsww" 于2001-08-14

  昨天的《经济半小时》播放了骇人听闻的一圆假币案,其实我们这里也发现过类似的事件。而且,此种硬币至今还在市面流通,有时,从市场回来就可找出几枚锈迹斑斑的硬币。不过,当地市民也不当一回事,照用不误。这样,极大的损坏了人民币的尊严。令人气愤!





  网友:上海"Apollo" 于2001-08-14

  看了卢某一家制造假币一案后,觉得这一家人甚是可悲。

  从理论上说,他们办“企业”,不缺创意,不缺吃苦耐劳精神,办事也细致严谨,产供销路清晰,惟独不懂法,不守法罢了。但事实上,也就是实际上,懂法,守法是一切勤劳致富的先决条件。它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网友:苏州大学 黄燕 于2001-08-14

  这段时间播放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我想问一下,全国都在行动,不知北京在行动吗,北京就没事了???





  网友:深圳 赖海丽 于2001-08-14

  亲爱的节目主持人、记者:

  你们好!

  你们主持的节目非常好,我非常喜欢看。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网友:新天下第一女性 于 2001-08-12

  稍有常识的股民应该知道交易守则的,只能说还是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我看整个黑市交易,其实非常容易识别,关键还是因为贪图小便宜。

  网友:汉口吴江宏"wjh" 于2001-08-11

  昨晚看了《经济半小时》关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中的关于在武汉前进五路收缴盗版音像制品报道。

  中心电脑城我经常去,报道中提到的几家商店在中心电脑城大门口的右侧。正好当时我也在场,看到收了的光盘,就想,这些光盘会不会又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自从去年,中央电视台曝光后,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的力度。结果怎样呢?

  1.盗版光盘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现在9元可以买2张电脑盗版光盘。

  2.苦的是卖光盘的下岗人员。有时几个星期不让卖,每个月的柜台租金一个还都不能少,一旦光盘被没收,又不知要多少天才能赚回来。

  3.最可气的是,便宜了黑良心的“管理人员”。每天,人头狗样的来巡查。风声紧时,几个部门联合来收缴几户。把自己用的着的光盘装入腰包.有时,在交了罚款后,还退一些给经营户。我就这问题向武汉市公安局十处一大队(管理网吧)的同学说了。回答是:“盗版还是要打,用还是要用的”。他拿的光盘都是不花钱的。有的人还从没收网吧的电脑上取下配件卖钱。我在三阳路的欧亚达电脑城的一家商店就遇见了。店主说,一个“猫”160元进,240元卖(新的零卖要500元左右)。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管理。用盗版是不对,可是靠这样的人、这样的管理就能整顿好市场经济秩序吗?

  看到这些无耻的“管理人员”.我恨不得一枪一个都杀了他。这些人才是扰乱经济秩序的毒瘤。

  我觉得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不在于一次收缴了多少什么东西,重点是对管理人员的整顿。他们是日常管理者。

  《经济半小时》办得很好,向你们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中国人都用得起正版.





  网友:天津王晓钊"Micheal Wang" 于2001-08-11

  看了昨天(8月9日)的节目,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节目没有中心,十分零乱,越来越像新闻节目。希望以后的节目不要这样。

  储蓄“实名制”好是好,但是总是不能真正实行下去。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就如同制假、腐败一样,总是在“一阵风”之后死灰复燃。为什么?这已经不奇怪了,因为见得太多了。

  真的,漠视是一种悲哀。

  希望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中看到真正关注国计民生的节目——更希望关注“民生”多一点。

  好了,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了。说说半小时的节目和网站吧。半小时中有一个新板块叫“点击关键词”,感觉这名字还能改进。另外,“点击关键词”我觉得它作为节目的一部分也应该在网站上有所体现。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浏览器中打开一个半小时首页的网页,无论是“最新播报”、“头条”、“聚焦”、“调查”、“数字”、“特别报道”的,顶部的“Title"全是“个案追踪”。比如只有“经济首页”更新频度高,其他几页更新较少——像“栏目介绍”左边的“调查一”就很陈旧了,还有那页的“自由评说”还停留在7月份的第8页。

  今天看了第一期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又一次感到深深的震撼。很晚了,就先写这些吧。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节目!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