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6年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高速扩容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9日 08:08 来源:

  李晶

  编者按

  2006年,私人股权投资(PE)在中国高速发展,其中专门投资于上市公司股权的PIPE,也将“触角”伸向中国。

  据统计,2006年PE在中国内地整体投资规模达129.73亿美元,为亚洲之冠(除日本外)。PIPE在中国的案例开始增加。作为投资A股公司股权的代表,高盛、凯雷、华平们已耳熟能详。

  在国际上,PE也在因时而变。PE的两个分支――风投基金(VC)和并购基金(BuyoutFund)的业务开始相互渗透,并购基金甚至开始上市,不断壮大。

  PE不断壮大,他们将为中国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行业自身会产生哪些变化?市场各方趋之若鹜。

  2006年,作为海外基金非常看重的直接投资方式,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PE)在中国高速扩容。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共投资129个案例,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77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9.73亿美元,为亚洲之冠(除日本外)。值得注意的是,专门投资于上市公司股权的私人股权投资(PIPE)由于A股市场股改造就的全流通市场,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使之在2006年相关案例开始增加。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共有19家在内地和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企业获得了私人股权基金投资(PIPE),融资27.05亿美元,占全年私人股权投资总额的20.8%。而高盛、凯雷、华平等巨头对A股市场更是青睐有加,2006年合计超过10余家上市公司被其投资。

  制度更便利

  “股改后的全流通市场,使得‘退出机制’简化,这是一年来境外基金大举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另一重要原因。”中创投资公司相关人士指出,“在原来股权分置的背景下,PE一般只能是待公司3~5年增值后寻求以转让方式退出获利,而在全流通市场中,筹码自由流出的便利,退出机制大为简化,相应市场价格也较常态转让要高,吸引了更多资金的追逐。”

  市场环境变化的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也是境外资本觊觎A股市场的重要原因。

  2006年1月5日,商务部、证监会、国税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管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并可以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显然,相对于之前外资参与上市公司主要是外资法人股和持有流通A股两种形式,《管理办法》为拓宽外资以及境外私人股权基金参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境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扫清了障碍。”上述人士指出。

  加速行业整合

  同时该人士认为,境外资本的涌入将加速A股市场相关行业的快速整合,如凯雷对徐工集团的收购、高盛对双汇集团的竞拍就属于这样的案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处于PE顶端的这种以取得控制权为目的的并购基金(BuyoutFund),尽管之前在内地还很难见到,但实际上,对于动辄几百亿美元资金的收购,他们才是整个私人股权投资市场的王者。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增长,大型企业的不断增多,包括政策越加完善,这种并购基金的视角已经投向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在未来随着这种大规模收购基金的加入,私人股权投资市场出现多支点角逐的状况,而并购基金一般情况下超大的胃口与涉及到国家安全以及反垄断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共同存在,如何解决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外资私人股权基金战略投资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为将更为频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中国垄断资源类上市公司以及形成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值得关注。

  从所属行业来看,清科研究中心的分析员预计,2007年投资可能集中在四类上市企业:一是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二是资产类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可以享受土地升值和汇率上升的双重好处;三是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如零售业务;四是金融服务业。

  第一财经日报

责编:曹树彬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