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高管降薪,是支持还是反对?国内国际是怎样破解难题?是维护商业的契约原则?还是顺应社会民意的要求?《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节目当中继续和我们来探讨,在经济寒风当中,企业高管的年薪究竟该降还是不该降,之前我们节目做了一个网上的调查,我注意支持降和不降的人,几乎是旗鼓相当。
张鸿:对。
主持人:我想听一听二位评论员在这一个问题上,你们的观点?
张鸿:应该降。
主持人:应该降,你这么平静地说出应该降。
张鸿:对。
主持人:我估计你早就算计着他们应该要降薪来求存。何帆呢?
何帆:我觉得它有一点一刀切,有一点太简单化,因为我们经济学家,但是两只手的经济学家,因为我们叫(英文),那我觉得降薪是值得鼓励,但是呢,在这个降薪要靠什么来降,我觉得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主持人:其实各方对于高管的年薪在这样一个特别时刻,究竟该不该降的问题,也是各执己见,我们的编导也特别在今天节目当中,也梳理了相关的一些信息,咱们一块儿看看下面这个小片。
解说:作为国内首家公开宣布高管降薪的上市公司,亿阳信通的降薪公告在市场上一亮相,很快就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这几天部分媒体分别以“范例”、“共渡难关”、“对投资者负责”等词语,对上市公司主动公开降薪行为,予以了肯定。
《成都晚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面对不利的局面,企业作出降薪的决定,比单纯的承诺不裁员,更应该值得肯定。评论中说,高管降薪,“是一种建立危机意识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经济承受能力肯定要比普通员工要强。”
中国证券网的评论认为,高管降薪,是企业经营“过冬”的无奈之举,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还会有一些企业,采取这样的方式节约开支。
但表扬的同时,更多的媒体提出的是对高管降薪问题的建议,国内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高管的薪酬,成为了媒体关注的另一个聚焦点。
新快报在报道中指出,此前,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国电集团、宝钢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都传出过要高管要降薪的消息,但从去年一直到现在,“只有南航公开表示,从今年7月起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降薪10%。”,其他几家到今天也只是只听雷声,不见雨点。
中国网登出的 《不裁员和高管降薪不是“牺牲奉献” 》的文章中说,“高管主动降薪,我宁愿认为这是企业理念的健康回归”,并指出“某些企业内部分配严重不公,高管收入动辄上百万、上千万,是员工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这种薪酬机制早就该推倒重建了”。
新华网则在一篇《有涨薪计划,也要有降薪计划》的文章中说,“一些垄断行业的高管,其收入水平往往高得离谱,几百万、几千万,都不足为奇”。文章认为,尽管在一些中小上市公司出现高管降薪,但在一些垄断行业,“总有一些高管不会那么自觉,即使公司利润下滑,他们也不会主动降薪”,并为此呼吁国家出台一些措施,让该降的高薪降下来。
而国内的另外一个大企业,中石油,在8月份传出裁员8万人的消息后,京报网等几家媒体也纷纷刊出“裁员8万,不如高管降薪”,质疑中石油的决定。
这股降薪风潮是否会持续?有些高管的薪水是不是该降下来?这个问题由一家小上市公司开启,大企业今后8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公众始终在观望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