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 在调整中振兴
主持人:我们知道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雏形最早是在2008年12月就提出来了,在那之后,各界,尤其是汽车产商都在心里期盼,到底我们会拿出一个什么样的一揽子的计划,那么昨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振兴计划的公布,但与此同时,我们听到各方评论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声音,也是来自汽车厂商,他们认为优惠的力度似乎比原来自己预期当中要小一些,你们二位怎么看?
张鸿:他们普遍的预期比较高。因为整个的方案也有征求过汽车厂商,包括他们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汽车厂商,包括他们相关的一些产业,包括资本市场,就是股市,对这个预期都已经基本上消化掉了,所以当它出来以后,利好出尽是利空,当它出来以后,你肯定和你原来的预期是不太一样,因为最初的时候有多种版本,就说比如2.0以下,这个可能也是行业协会提的方案,2.0以下全免,然后还有就是没免那么多,说1.1以下全免,1.3以下收2%,1.6以下收4%,然后2.0%以下再收8%等等这样的。
大家都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阶梯式的这样一个导向,更明确更精确,然后这些方案都被大家所认同,好像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不是一刀切的,所以股票市场反映最明显了,从1月份第一个交易日开始,就开始汽车股就开始,板块就开始领涨,说要振兴了等等,现在我们说利好出尽了。
霍德明:当然了,我觉得,如果就税来讲的话,真还真的是小帐,其实大帐应该是后面我们讲的振兴,振兴这个事情,应该肯定要,所以这一点应该是对汽车厂家来讲,它可能是说,原来期望是购置税,但是国家出台了,比较长远的,比较深思熟虑的这么一个考虑。我想还是站在国家的大帐来讲,这一次我觉得这个政策,肯定是很到位。
主持人:刚才你们二位都特别强调了,我们要从长远来看,从大局来看这样的一个振兴计划的作用,那么能不能具体的跟大家分析一下,就这样的振兴计划,会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可能是什么?
张鸿:其实我特别关注的是自主品牌,就是刚才新闻提到了,有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商,他们表达了特别强的一个信息,因为这个确实对提振他们的信心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汽车的品牌,民族汽车的这些品牌,基本上是他们的竞争区域就在1.6以下,所以1.6以下都是合资外资。
主持人:或者是进口车。
张鸿:对对对。所以这个之下,如果我们这个之下,有这样一个扶持的力度的话,那自主品牌对他来说,一是非常好的机遇,那相对来讲,我觉得我们的政策还需要更细化一点,就是对自主品牌这样一个扶持,让这些自主品牌的厂商能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比如说什么样,07年的一月份时候,其实我们国家在政府采购汽车的目录里面,就已经有国产的13品牌的汽车进去。那两年过去了,我们到底政府采购,其实我们想像一下就知道,政府采购的汽车,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他们开的车辆有多少是民族品牌,尤其是低排量的这样一个民族品牌的汽车。所以这个其实都是相关的配套的措施,都应该细化起来。
霍德明:在这一次的振兴计划里面,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还有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像刚刚提到比亚迪,BYD,比亚迪的这个例子,它对于不仅是自主品牌,而且应该是说咱们国家对于现在新能源不管是油电,或者是纯粹电动汽车,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水平,技术水平,离全世界不是那么远。
主持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