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近日全球各大媒体财经要闻,“经济刺激方案”(Economic Stimulus Plan)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和最吸引眼球的词汇之一。不仅在国内,摩根大通一份所谓“经济刺激方案”的报告引发轩然大波,面对全球经济普遍放缓迹象,刺激经济似乎也成了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的“集体共识”。先来回顾一下各国近期不同版本的“经济刺激方案”:
9月1日,韩国政府宣布总额约19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多项税率进行大幅下调。
同在亚洲的日本,最近也将经济刺激计划提上议程,避免重返“失落的10年”。据悉,日本政府正在拟定一套总额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削减高速公路税收等。日本金融厅8月26日也表示,正考虑建议部分减免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
被财政大臣达林称为“60年来最严峻经济下滑”的英国,日子也不好过。股市、汇市双双表现萎靡,楼市更出现20年来最大跌幅。为此,英国政府9月2日出台一揽子计划拯救低迷楼市,包括对总价低于17.5万英镑的住房交易免征印花税。
针对欧盟经济萧条的景象,身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日前也表示,将向欧盟各成员国提出一项应对经济下滑的计划,主张欧盟放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降息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据悉,该计划将在9月12日至13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上讨论。
而饱受次贷危机之扰的美国,更于今年初就抛出一项附加新的减税方案的刺激经济计划,总价值高达1680亿美元。截至6月底,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寄出的退税支票总额已达到780亿美元。
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面临放缓的大背景下,退税唱“主角”的经济刺激方案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视为重振经济的“不二法宝”。在探讨中国版“经济刺激方案”是否可行前,有必要看看它在其他国家实施效果如何。
先看美国。从美国近年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退税已成了美国政府的惯常做法,尤其是在每届大选临近之时,竞选各党派纷纷向民众勾勒出各种减税政策的美好蓝图,以博得选民青睐。可是历次减税后,成效如何?减税计划着实能让市场兴奋一阵子,但对经济的长期效果却非常有限。这是因为,美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说到底还是消费太多、储蓄过少。如此失衡的经济结构,仅靠政府给家庭开张退税支票有如“望梅止渴”。老百姓拿到钱后出去消费一把,的确能推升当季GDP,但让众多消费者最“头疼”的房屋贷款却依然还不出来。
况且,次贷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到底有多大,至今仍难下定论,而经济刺激方案还能实施多久?时间一长,政府支出必然增加,本就捉襟见肘的预算赤字节节攀升,进而导致投资减少、利率升高,对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和美国不同,日本家庭不存在负资产问题。日本经济的症结在于,企业前些年高速扩张后积累了不少坏账,而减税方案形同“拆东墙补西墙”,无法从根本上剥离企业坏账。以至于日本的财政刺激措施搞了这么多年,大大削减其整体财政实力,经济状况却不见好转。
其他正在或计划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的国家,前景似乎也不被看好。德国财政部部长施泰因布吕克近日明确表示,他反对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短期经济刺激方案只是烧钱,德国执政政府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规模,并增加对劳动者和教育的投资。”韩国也有不少学者发表观点,称草率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不可取,不如将力量放在发掘增长潜力方面。在他们看来,当前韩国经济和通胀风险并存,草率刺激经济可能导致通胀进一步加剧。经济下滑的原因在于物价动荡令内需低迷,因此,稳定物价当为首要任务。
再看中国版“经济刺激方案”,推出时机是否恰当值得考量。从其他国家来看,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出炉时,一般都在该国经济已接近衰退之际。而依据中国当下经济形势还难作此判断,事实上,中国经济内部需求还在增长,设备进口稳定增长,银行贷款需求仍然强劲,而投资放缓主要受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并非企业主观上失去投资欲望。
即使中国有必要“刺激经济”,减税是否真能奏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有其自身国情,结构性问题表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发展不均衡,其中,消费不足是软肋,但拉动消费非单纯减税就能解决。老百姓消费意愿的增加主要基于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如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乐观预期等。这些问题,恐怕不是单一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就能解决的。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