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支持度仍在增加
皮尤研究中心副主任理查德·卫克
过去两年,我们的民意调查数据清晰地显示了全球经济的衰退。2007-2008年间,世界各国对本国经济的看法越来越悲观。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我们今年五六月份做的调查中。今年我们调查的全部25个国家中,大多数人认为本国经济形势糟糕,12个国家中至少75%的人这样认为。很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形势不错。还有一个例外是印尼,该国民众一半认为经济良好,一半认为经济糟糕。因此,除了这三个亚洲大国,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形势非常黯淡。
今年的调查中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经济危机和悲观经济情绪并没有导致对全球化的否定。实际上,全球化的核心经济特征———国际贸易———从去年以来在许多国家的支持度是增加的,特别是美国。去年53%的美国人认为国际贸易增多对美国是好事,今年这一比例为65%。
在我们调查的25个国家中,多数人认为贸易对本国有利。虽然人们会继续关注全球化,他们担心自己的文化会消失,担心移民,担心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但大多数人信奉全球化的核心经济特征,没有迹象表明这些因经济危机而发生改变。(作者为皮尤研究中心副主任,驻美国特约记者温燕采访整理。)
到了反思全球化的时候
台湾大学教授 杜震华
过去二十几年,全球化思维席卷全球,大家总认为越自由化、越全球化越好,例如美国在1933年曾有法案,规定只有证券业者才能做证券业,其他行业不能涉足。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废除此法案,连百货业都可以做衍生性金融产品,当时大家一片叫好。可是解除管制要有配套,虽然大家也曾讨论此一问题,但没有人想到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来得如此之快,后果会如此严重,对全世界影响如此大。
金融海啸对政治格局也有一定影响。因为从此以后中国正式站了起来,过去大家认为G2早晚会来,却没想到会如此提早来临。解除金融管制要有配套,但官方已经无能力管制,也不知如何管,各国政府皆有责任,现在各国政府出不起价码,请不起可设计管制的人。▲(作者为台湾大学教授,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萧师言采访整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