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为中国打开时间窗口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巴曙松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5000年历史的国家的崛起,尽管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注定要走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这需要中国不断探索,没有现成可参照和拷贝的东西。利益的冲突和协调肯定是非常艰苦的。现在觉得美元是有风险的货币,如果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不发达,也只能把储蓄放在美元的市场上。所以中国必须内外兼修。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比如金融危机打破了对外资银行的迷信,给中资银行打开了一个时间窗口,中资银行应抓住这个机会强大自己。▲(作者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记者段聪聪采访整理。)
中印有条件最先走出危机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院长 维克多·格里申
俄罗斯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曾这样写道:“各种危机总是首先导致最贫穷的阶层陷入深渊……”此次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在俄罗斯,受害最深的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普通居民和银行储户;从全球来看,损失最大的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
经济危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深思,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俄罗斯联邦政府最近公布:近期将退休金提高到8500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这并不是政府开出的“空头支票”。俄罗斯有大量的国家储备、丰盛的物产和自然资源,所以应对经济危机、巩固和强化国民的社会保障,也决不是“纸上谈兵”。
若想使一个国家尽快走出困境,这个国家必须具备下列重要条件:一是国内有丰厚的国家储备、资金储备、粮食储备、经济增长潜力、降低成本的潜力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潜力等;二是具有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的相应措施,善于汲取经验教训和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能力;三是国家体制、国民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国家经济结构及其分配等,均具有抵御危机的实力;四是加强和扩大内需市场。此外,国家吸引外资、加强民族工业的得力政策也是重要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最有可能率先走出困境,并使本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此次金融危机的启示是,过去所谓的“适合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已不复存在;某一个大国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原来的国际结算货币面临极大挑战,在不远的将来,适用于国际结算的货币可能有几种并存;崭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即将诞生。▲(作者是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院长,驻俄罗斯特约记者焦东健采访整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