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5日,包括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全部亮相,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旨在保增长,促就业,推动产业整合与升级的庞大振兴计划将为中国GDP“保8”目标的实现增添强劲动力。如果加上中国政府已经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提高养老金计划等措施的话,中国GDP增长将因此拉高2.4个百分点。它同样也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升级转型赢得战略机遇。
影响长远顾眼前
“此次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总体来讲,以调结构,上水平为核心内容,更加兼顾短期需求与长远发展。侧重点放在长远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振兴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为三年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产业振兴规划与4万亿投资计划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是给政策、给思路,着力点在于产业升级,并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也是对上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修正,也可以说做了多年来国家想做而又未做的事情。
万联证券首席分析师黄晓坤博士表示,钢铁、汽车、机械装备、石化、造船、有色金属等行业是上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在其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又没有出现的背景下,原有的经济驱动力不能被弱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完成产业升级将是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是对各大产业链条的一次梳理,特别是传统行业产业升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彭砚苹告诉记者,“在各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之后,今后的投资主题与方向将会非常明显,它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很快显现。”
力保出口稳定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像机械设备、纺织、钢铁等主要出口行业在产业振兴规划里也都提出稳定出口市场的积极举措。
中钢协一位负责人表示,政策对钢铁产品的出口支持主要在于高附加值产品,并将适时调整出口税率。
2月4日通过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提出,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分析人士表示,退税上调可短期减缓企业压力,理论测算可增加约60亿的净利润。
同在2月4日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规划也提出,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月12日通过的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则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
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石化行业振兴规划鼓励行业形成规模优势,抵御低价进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加大国内外销售力度。不过,对于有色行业的出口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
拉动内需出重拳
我国重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危机使产能充裕的“中国制造”面临国内外两大最终消费源萎缩的挤压。内外两大需求不振,使生产过剩危机凸显。短期看,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是刺激最终消费。
“扩内需、保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刺激和扩大最终消费。政府扩大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千方百计地启动私人最终消费。私人最终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不足40%,低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提升空间很大。
从第一个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开始,至今出台的每一个振兴规划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容。
好消息正在不断传来。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使消费者信心明显增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环比增长4.44%,其中1.6升以下品种产销明显好于其他品种。
分析人士表示,产业振兴规划需要得到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开发的配合,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力提高的配合。如果这两个配合做得好,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会卓有成效,“中国制造”必将再现辉煌前景。
产业升级为主线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指出,国务院批复文件在“振兴规划”前新加了“调整”二字,说明以当前金融危机为背景出台的振兴规划,目的不仅在于阶段性的减免和补贴措施,同时是把近期的“救市”同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比如鼓励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加强科技研发等等。
“着重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主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傅连学表示,政府意在借此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另外,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形式,在多数规划中还包含了推进产业内企业重组的内容。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振兴规划里着重提出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行业重组。汽车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企业减少到10家以内。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