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
在许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经典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这篇讲话,对文艺与生活、文艺的源与流、文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成为指导我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经验了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变迁的洗礼、检验,这些论述愈益显示特有的魄力,其核心价值观聚集于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好文艺与生活、与人民的关系。指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文艺创作理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人民大众方面来;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等等。
这些论述,一直引领着中国进步文艺的发展。从抗日战争到和平时期的国家建设,文艺工作者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丰富生活,激励斗志。胡锦涛同志指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湖南文艺事业的发展正是把握了进步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在宣传部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号召之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了《浏阳河》、《洞庭渔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一大批常唱不衰的优秀作品。
文化“化”人,文艺“养”心。只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步伐,关注人民的命运,踏准时代的鼓点,回应人民群众的创造,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湖南文艺事业才能在湖湘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升华。
|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