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三鉴
中关村展现给的并非仅仅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来保盈利的些许运作,更对我们有其他三方面启示。
首先,是对欲借“壳”者的警示。如果2009年初A股市场的升温能够持续,一些借“壳”运作自会应运而生。这时,前车之鉴尤其重要。往往出于自身运作的迫切、相关利益的安排等因素,一些企业对“壳”本身的质量过分乐观,从而导致自身深陷于上市公司的诸多历史问题之中。以中关村为例,从2001年至2006年间,曾发生三起违规事件,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包括重大合同及巨额担保未及时披露,并被深交所及证监会进行相应处分。可以说,如今中关村深陷诸多诉讼、低下的盈利及偿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系由于历史原因造成。
其次,资本市场运作的时间性风险不容忽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以及这变化过程中监管层思路的与时俱进,往往运作房地产注资会面临较大的时间性风险。同时,由于运作前往往应估值需要而突击拿地,即便是运作成功,也会进一步造成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时间性风险。比如针对前述中关村注资地产的方案,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具有所处区位优越、占地面积大的特点,不仅确保了项目开发收益,并且还有望成为未来房地产二级开发的项目储备。然而,这种土地储备的运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漫长的时间。
第三,在热门领域掘金虽好,但需要量力而行。回顾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先后涉足生物医药、信息服务、房地产及金融等诸多领域,足以成为中国公司近年来在热门行业逐利的样本。然而,追逐高利也必然面临高风险,多元化很可能演变为“多元恶化”。其实,就中关村而言,比所涉足产业更加复杂的,是其诸多股东的诸多承诺与运作,其中涉及诸多环节,甚至一环套一环,不仅仅对投资者的智力是一种考验,更使相关运作者也同样陷于其中。根据鹏泰投资出具的《承诺函》,若中关村建设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未达到预测的6221.78万元,将以现金方式,在中关村出具2008年年报前将差额部分补足给中关村建设。(钟观)
![]() |
![]() |
|
责编:金文建